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通过对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剖析,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进一步加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即引入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经过课堂试验,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 电气信息类;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06-0027-01
Reformation and Research 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Xu Qingwei, Guo Zhenduo, Liu Zhoufeng
Abstract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urse is one of basal courses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e paper refers that the enhancement 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reformat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via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or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of literature reading discuss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course acquires prominent effect on classroom trials.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urriculum of literature reading discuss; teaching reformation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China 450007
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根据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多年的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更准确地引入文献阅读研讨课有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改革与探索,取得显著成绩。
1 文献阅读研讨课的特点
文献阅读研讨课是指在结合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于相关重要理论、观点的原始出处、经典文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查阅、阅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了解某一理论、观点的内容,而且能够通过阅读研讨课,和老师、同学积极讨论,对于其提出的背景、相关概念、来龙去脉消化在所学习内容中,从而在学习视野、角度、深度方面有更广泛的提高。
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引入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必要性
学生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后应能掌握离散信号的分析方法和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开发技术,为进一步应用该技术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讲课56学时(含文献阅读研讨课8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重点内容为掌握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在时间域和变换域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基本理论并了解有关的快速算法(FFT),掌握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并学会FIR和IIR数字滤波器的几种基本设计方法[1]。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涉及的数学分析比较多,内容涵盖大量的数学公式,理论性较强,让学生课堂下积极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仅仅是理论内容本身的学习,还包括研究方法的学习。在具体教学中采取教师讲授为辅、适度引导,学生主动有意识的学习为主的形式,把一门抽象的专业理论课转变成大家兴趣浓厚的热烈讨论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引入,对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3 对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引入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可行性
笔者进入高校教学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本科生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工作,近2年深入开展文献阅读研讨课,鼓励学生课堂下积极查阅文献参考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热烈讨论,从同学那里获得满意的答案。文献阅读研讨课有助于催生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讨论可以产生很多有益的思路,产生思想火花,这是创新的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创新必须交流,关起门来创新不了”[2]。学生在文献阅读研讨课上的集体讨论,正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思想碰撞过程,是吸纳他人意见和修正自己观点的过程。学生普遍反映获取知识比较全面,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比较深刻,而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近2年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实训成绩都很突出,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二等奖,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4 结语
可以说,文献阅读研讨课是推进教师把科研与教学完美结合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教学相长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形式。因此,文献阅读研讨课把一个被动地填鸭式本科生教育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学习与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镇扬.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钱伟长.钱伟长文选[M].第5卷.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05
关键词 电气信息类;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06-0027-01
Reformation and Research 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Xu Qingwei, Guo Zhenduo, Liu Zhoufeng
Abstract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urse is one of basal courses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e paper refers that the enhancement 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reformat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via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or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of literature reading discuss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course acquires prominent effect on classroom trials.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urriculum of literature reading discuss; teaching reformation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China 450007
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根据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多年的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更准确地引入文献阅读研讨课有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改革与探索,取得显著成绩。
1 文献阅读研讨课的特点
文献阅读研讨课是指在结合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于相关重要理论、观点的原始出处、经典文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查阅、阅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了解某一理论、观点的内容,而且能够通过阅读研讨课,和老师、同学积极讨论,对于其提出的背景、相关概念、来龙去脉消化在所学习内容中,从而在学习视野、角度、深度方面有更广泛的提高。
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引入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必要性
学生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后应能掌握离散信号的分析方法和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开发技术,为进一步应用该技术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讲课56学时(含文献阅读研讨课8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重点内容为掌握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在时间域和变换域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基本理论并了解有关的快速算法(FFT),掌握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并学会FIR和IIR数字滤波器的几种基本设计方法[1]。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涉及的数学分析比较多,内容涵盖大量的数学公式,理论性较强,让学生课堂下积极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仅仅是理论内容本身的学习,还包括研究方法的学习。在具体教学中采取教师讲授为辅、适度引导,学生主动有意识的学习为主的形式,把一门抽象的专业理论课转变成大家兴趣浓厚的热烈讨论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引入,对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3 对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引入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可行性
笔者进入高校教学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本科生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工作,近2年深入开展文献阅读研讨课,鼓励学生课堂下积极查阅文献参考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课堂上和同学进行热烈讨论,从同学那里获得满意的答案。文献阅读研讨课有助于催生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讨论可以产生很多有益的思路,产生思想火花,这是创新的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创新必须交流,关起门来创新不了”[2]。学生在文献阅读研讨课上的集体讨论,正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思想碰撞过程,是吸纳他人意见和修正自己观点的过程。学生普遍反映获取知识比较全面,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比较深刻,而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很好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近2年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实训成绩都很突出,并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二等奖,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4 结语
可以说,文献阅读研讨课是推进教师把科研与教学完美结合的最佳途径,是实现教学相长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形式。因此,文献阅读研讨课把一个被动地填鸭式本科生教育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学习与研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镇扬.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钱伟长.钱伟长文选[M].第5卷.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