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对银行来说,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风险主要源于出口商钻该产品的漏洞,利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免责条款,做骗取银行资金的文章。近期,一些银行在短期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风险渐显。问题集中体现在因虚假贸易、关联交易、申请人不予配合索赔、买方拒绝承认债务、通过他行收汇等而导致信保公司免责的事项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该产品风险定位的思考。案情C银行为一家出口贸易企业A公司办理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A公司出口服装至德国,结算方式为赊销(O/A),期限为120天,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信保公司")购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后,A公司在C银行申请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C银行经评级授信并核实其贸易背景后予以融资。在融资到期前5个工作日,C银行开始向A公司催款,该笔货款晚三天汇到C银行账,归还了C银行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