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走向,谁说了算?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6827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冷战结束以来,对非洲大陆影响最深远的事情,莫过于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的崛起,非洲也因此成为新兴的投资热土。
  当前,非洲俨然已成为各方政治和经济力量的聚焦中心。这些势力之间有时会有一些竞争,但是对于让这片原本被称作是“无望的大陆”复苏,他们势均力敌。中国对非洲产生兴趣或许是近些年值得关注的话题。从一个温和的对话者变成整个非洲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
  2002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在非投资额从2.2亿美元增长到10.4亿美元。同时,非洲国家的在华投资额也从2.8亿美元上升到10.3亿美元,实际上,截至2009年年底,已经有50个非洲国家在华投资,投资项目达4000多个。毛里求斯最先开启对华投资的大门,南非、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突尼斯和塞舌尔等其他非洲国家接踵而至,其中不少国家都是一些面积不大的小国。这表明了新兴双边关系的双向互动。
  反观“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国际外部环境。长期以来,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一直对发展中国家区别对待——倡导“南南合作”,寻求“共同利益”,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与美国抗衡的筹码。从经济方面来看,非洲已是中国诸多考量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国家、地区还是个人,皆息息相关。如此一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便有了一个广泛的战略框架。
  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起,非洲便一直在中国的外交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时的中国逐渐从朝鲜战争的创伤和苏联的阴影笼罩中走出,开始在外交事务中崭露头角。在中非开始外交互动的初期,中国致力于一种“形象”的塑造,其中包括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直接的国与国的国际援助,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对坦桑尼亚的援助。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在非援助项目的数量已超过美国。
  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由邓小平主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拉开序幕,中国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和热情锐减。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非洲未能有效地发展经济和开拓国际市场;另外,非洲在国际政治版图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在其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对待非洲的态度从以前的无偿援助转向实际的贸易数字和利益关系。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领导人开始重视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种关系亦成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时的首要考量。中国开始将自己定位为非洲的“全天候朋友”。这种表态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再次重申。中国的领导人此时开始重新审视非洲在外交大局中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非洲的经济改革势头强劲,中国认为非洲的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出现转机,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商机。这种解读是基于中国开始意识到非洲国家积极采取一揽子措施来推动私有化进程,根据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开拓国际贸易,推进改革。有一种假设认为非洲经济已经开始复制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开始利用非洲经济发展的优势,鼓励合资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在非开拓业务。有不少中国的制造商和企业家都认为中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比如家电、服装和其他国内产品,在非洲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非洲经济发展毕竟比不上西方国家,中国常规生产的一些廉价产品,更容易受到非洲消费者的青睐。许多非洲国家的国内市场规模都相对较小,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较低,来这里做生意,短期内便可得到很好的市场效益。此外,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眼里,非洲是一块“资源宝地”,尤其在原油、有色金属和渔业方面。
  所有这些再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非贸易大步向前迈进。然而,一谈到中非关系,往往容易被忽略的是,从中国本身的发展轨迹来看,非洲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扮演者。中国过去30多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略低于9%,而出口平均增长率超过17%。这是因为中国工厂接单境外的产品加工和配件材料组装。然而,随着中国现有出口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原材料进口价格上涨,非洲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确,随着中国出口商品增值放缓,中国需要在出口产品上贴上更多的“中国标签”来保持其经济增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掌控好原材料来源,而非洲正好吻合中国的这种国内需求。
   有观点认为,中国因为没有在非洲推动实施西方所倡导的“善治”政策,且忽略人权问题而受到非议。但是,这种说法是极不公平的。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能受益,这完全由非洲各国的领导人来决定,也就是非洲人民推选谁做他们的国家领导人的问题。
  中国有专门的对非政策,而非洲却没有对华政策;不管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正面问题,还是尊重他们自身缺点的负面回应,非洲联盟对于中非双边关系都没有任何的官方表态。由此产生的结果便是,非洲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并不具备与中国谈判的实力。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非洲将完全受控于中国。从根本上来看,由于中国在非洲问题上奉行“实用主义”,因此每一个非洲国家都应该可以把握谈判的方式和方向。中国没有盲目追求经济增长,也给了非洲很大的发展余地。有一些非洲国家会趁此把握发展良机,而有一些国家对经济发展漠不关心,则会白白丧失这次中非合作的机会。
  非洲国家要走经济发展的道路,仅仅依靠本国的政治精英是不够的,非洲人民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只有选举出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具有开阔思维和长远发展眼光的国家领导,才能使双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长期以来,非洲各国的政府常常抱怨西方国家没有给予他们支持,有时候还干预他们的国内事务,致使国家发展缓慢。如今,在中国的支持下,非洲国家可以利用中国的对非政策无条件地获得许多发展所需的资源。
  总的来说,中国只有审慎地处理与非洲的关系,才能给这片大陆带来黄金发展机遇。在未来的几年里,中非关系将何去何从,谁会从中获益谁会受损,都是将来研究中非关系需要面对的问题。
  
  非洲国家要走经济发展的道路,仅仅依靠本国的政治精英是不够的,非洲人民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只有选举出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具有开阔思维和长远发展眼光的国家领导,才能使双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其他文献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以花为媒,通过打造乡村花卉观光休闲旅游,实现以旅促農、以旅扶贫、助农增收,成为以农旅产业融合加快乡村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四川省蓬安县通过全域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区、产业基地等建设,并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景”,充分发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景区景点,推进“农业 旅游 脱贫”深度融合。目前,该县已形成多种乡村旅游模式,如以利溪花好月圆野生动物养殖为主,
【摘要】英语写作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然而在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写作还是一项较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目前学生的写作现状不佳,笔头输出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教师也普遍认为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难以突破这一教学瓶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本文将以输入假说和注意假说为理论基础,探索使用范文进行写作教学,帮助
辛亥革命是仓促发动的    1911年的革命,清王朝是灭亡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埋葬它,用什么代替它。共和国之父孙中山博士,这时正在国外,在美国募捐。同盟会发动了10次暴动,1911年4月在第二号领袖黄兴领导下在广州发动时,多次出现的小魔障又发生了——保密不慎,最后变卦,联络不周——最后弄到起义者张三不认识李四,彼此开火,大家都被驱散为止。  1911年10月10日起义的事,是仓促发动的。原来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外交流中显得越来越必要。随着全民英语的热潮,不少高中学校都成立了学生社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社团活动氛围轻松,时间和地点都较灵活。英语社团活动,可作为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旨在使学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加强口语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双向导入文化认知,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学习中西文化的精华。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英语交流,拓展文化知识面,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提升英语的
【摘要】随着当前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也更加重要。文化导入作为英语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途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导入在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文化导入的相关内容,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以供相关研究人士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方法  【作者简介】吕凯,吉林省农安县三盛玉镇中学。  一、文化导入
【摘要】英语是语言学课,具有广泛的实践运用功能,是人们日常沟通的语言工具。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英语的语言特性,围绕英语的生活化运用特点,构建灵动化英语教学课堂,切实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此课题进行研究分析,探寻有效的构建策略及措施,希望对广大教師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英语;教学;灵动课堂  【作者简介】汤平,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摘要】当前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存在诸多困境,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志愿者需在如下方面寻找对策:调整已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对象国教育环境;准确把握认识不同汉语课的教学目标;调整改编教材板块,严格控制教学内容;掌控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努力想法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  【关键词】海外中小学;汉语教学;困境  【作者简介】黄露阳(1973-),男,四川南充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
【摘要】醫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兼顾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注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基于目前我省医学院校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现状,阐述了提升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并就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医学生;文学素养  【作者简介】王晓丹,崔凌,杜梦臻,河北医科大学外语部。  【基金项目】1.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医学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文本,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教育观值得我们借鉴,他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理解,理解需要对话。理解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师生、生生以文本为中介,交流思想、拓展视野、探求真理,使文本意义不断创生,使人文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学科素养;英语教学;理解对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
作为全国100个县(市、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大胆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农村经济大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能,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华州经验”之路。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着改革的澎湃动力,一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大潮在华州区奔流涌动,135个村子的广大村民投入其中,共同发力,倾心绘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线图。  在改革试点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