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最新太阳能发电方法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知道凸透镜或凹面镜可以聚集太阳光,聚集起来的阳光强度很大,甚至可以点燃柴草。到了现代,人们开始利用太阳能发电,但是太阳能发电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我们。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开始尝试用凸透镜或凹面镜聚集阳光的方法,使得太阳能的利用更集中一些,发电的功率更大一些。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照射到其表面的太阳光的能量部分转化为电能。美国IBM公司开发了凸透镜聚光发电系统,将太阳光经过凸透镜聚集后,再投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借此增大太阳光的强度,从而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电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凸透镜聚光之后,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可提高4倍。
  其实,利用凸透镜聚光发电的想法早就有人提出。但是,聚光发电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温度问题。经过凸透镜聚光照射之后,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温度可升高到1000度。而IBM公司的这套聚光发电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研究人员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上加入了特殊的制冷系统,它能将电池板的表面温度从1600度降低到85度,从而有效地避免太阳能电池板被烧毁。
  目前,相对便宜的太阳能电池板往往效率很低,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电能,而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却又十分昂贵,无法在普通消费者中推广。澳大利亚的“绿金能源”公司研制的“太阳球”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为那些生活在山区的居民提供充足且廉价的电力。
  “太阳球”的表面是一片直径为1.13米的丙烯酸酯制成的凸透镜,它可聚集500倍的阳光到光电转换器上。整套设备都被安装在了一个铝制导热支架上,以便及时地为太阳能电池板降温。“太阳球”上还配备有一套双坐标驱动设备,能够跟踪太阳的运动并调整凸透镜的朝向。测试表明,在晴朗的日子里,一部“太阳球”的发电功率可以达到330W。
  聚集太阳光之后会产生高热,如果采用冷却系统又会浪费能源。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卡洛·鲁比亚教授表示,可以直接用聚集的太阳光的热量发电。他向政府提出了在意大利南部拉蒂纳建立凸透镜式太阳能发电站的计划。
  这个太阳能发电站的主要原理是使用各种形状的凸透镜采集太阳光热能,然后利用目前的汽轮机技术,把太阳光热能转变成电能。由于太阳能可以被贮存在具有热贮功能的特殊液体里,因此,即使在太阳被乌云遮住的情况下,凸透镜式太阳能发电站仍然能够继续工作。
  鲁比亚希望在21世纪中期让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居民都使用太阳能,那时就可以大大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了。根据鲁比亚和有关部门向政府提交的计划,意大利还将在日照期长的西西里岛建立一个发电量为100MW的凸透镜式太阳能发电站。
  现在一些地区的人用太阳灶做饭烧水,太阳灶的主体是抛物面形状的镜面,把阳光反射以后再聚焦,焦点就是放锅烧水的地方。现代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多种多样,其中一种的原理就和太阳灶一样,但其规模和热水量要大,生成的蒸气可以带动涡轮机发电。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技术热动力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致力于开发这样一套蓄热系统。
  参与研究的塔默博士介绍说:“比起太阳能电池板来,太阳热能发电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储热,晚上也可以发电。”开发蓄热装置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寻找合适的蓄热材料。德国开发人员选中的是含钾、钠的硝酸盐,并在蓄热材料里分层铺设石墨导热管。白天太阳能光热设备生产的多余蒸气就可以通过石墨管道被输送到蓄热材料里,作为蓄热材料的固态盐吸收蒸气的热能而转化成液态。太阳落山后再向石墨管道注水,水吸收液态盐的热量而变成蒸气,带动涡轮发电机,液态盐因释放了能量而变成固体状态。如此循环往复,每天都不需增加新的原料,就可以不断地利用太阳能了。
  这种蓄热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需要蒸气的工艺,比如说食品加工或者造纸行业。可以说,哪里有多余的热能,就可以在哪里应用这种方法储蓄这些热能。
其他文献
永不撞车的双轮电车    在最为艰难的经济时期,往往会诞生一些最具创新力的思想。美国一家汽车公司联手电动机车制造商,开发了一款新型环保双轮电车——PUMA。PUMA集快速、便捷、安全、清洁、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于一身,是世界各地传统轿车的理想替代品。  这项研发计划名为“都市个人机动与可达性”(Personal Urban Mobility and Accessibility),英文缩写为PUMA,
筷子机器人    台湾某科技大学教师提出“筷子机器人”的设想,近日付诸形成。由于“筷子机器人”具有学习能力,设想者希望它未来运用生活帮助人类,例如宠物狗,或进入战地搜寻地雷,甚至登上获刑。由于这种机器人是筷子搭起来的,重量很轻,也很便宜,只要两千元新台币的成本据可以完成一个。  研发者是个横跨管理、生物、计算机领域的对才学着,十五年前写论文提出这一设想,最近形成明确的构想;把这些筷子兜成机器人。 
日前,美国GE公司全球研发中心宣布将与美国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仿生光敏传感器。据悉,这种传感器灵感来自蝴蝶翅膀因其本身纳米结构所具备的敏锐的感光性和化学感知特性,将比传统传感器更加灵敏,而且成本更低,有望应用在爆炸物检测、水质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及健康等领域。 蝴蝶翅膀有一个神奇功能——在不同气体环境中能够显示不同的色彩。这是由于蝴蝶翅膀鳞片具有一种独特的纳米结构,这种结构对周围的气体环境非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承载着杰兜和露丝的爱情的巨轮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冰山而不幸最终沉没。而央视热播电视剧《旗舰》中,我海军将领依靠声呐避过暗礁,闯过死亡海域,俘虏屡犯我领海的外国潜艇。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除了本身年代科技发展的差距,关键还在于声呐。究竟什么是声呐?声呐又是怎样发明的呢?  要了解声呐,首先要了解声波。声波是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手段。在水中进行观察和测量,得天独厚的更只有声波。这是
自古以来,传染病就是人类的大敌,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在其预防和治疗方面都做了不懈努力。后经研究发现,细菌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寻找杀死这种细菌的新药。直到青霉素的发现,才使得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得以延长。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最初发现青霉素的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在研
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人类的实践去认识客观世界。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的科技大师是不存在的。在宇宙中,我们已知的比未知的少,我们每个人所会、所知之于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犹如沧海一粟,无论你是谁,从这样的视角看科技大师,就会拉近普通人和科技大师的距离,就不会觉得高不可攀。  最近几年的媒体一直在议论,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自己的科技大师?中国的科学家什么时候才能获诺贝尔奖?对于这些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的功
在这个IT时代,IT新发明也开始“搭乘”汽车,使得在汽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展现出了异彩纷呈的IT世界。无论是谁,只要拥有一辆现代最先进的汽车,都会对汽车里的每一项IT新发明成果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车上网”联通世界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在行驶中的汽车里上网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了。但说到“车上网”的推出,人们不能不佩服IT厂商们善于捕捉商机的锐利目光。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图中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打电话,而现在为大家介绍的这款产品则可以让大家真的用这种手势来进行通话。      世界最大太阳能死光发射器问世    最近,西班牙的一家公司在位于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维利亚附近修建了一座功率为11兆瓦的超级多功能太阳能塔,该太阳能塔不仅体积巨大,产生丰富的电力,同时该塔还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毁灭射线(死光)发射装置。  该公司将这一新型太阳能塔命名为PSI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4日,德军开辟西部战线,在横扫比利时后,野心勃勃地要在几个星期内拿下法国首都巴黎。此前,在德军总参谋长冯·施利芬的领导下,德军制订了著名的“施利芬计划”。  到9月6日,德军距巴黎仅有50多公里,形势十分危急!根据“施利芬计划”,德军从比利时方向攻入法国境内后,应该从巴黎以西对巴黎展开攻势。而法军总司令约瑟夫·霞飞从航空兵侦查到的情报中获悉,德军几个集团军的
地震科学家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预报地震的理论和方法,这种追求是几千年来人类认识自然、掌握自身命运努力的延续,要想让这种努力在地震灾害中见到曙光,真需要难以计量的时间和投入。而“地震预警假说”的作者吕子东先生则为我们带来了黎明前的曙光。    现有知识框架无法接受    吕子东,1940年出生在浙江象山港畔的一个小山村。1959年到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学习,后曾师从喻德渊先生等导师,学习地质力学和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