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炎症小体在脓毒症及其相关器官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赣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小体被认为是脓毒症固有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研究最广泛,它能与接头蛋白ASC、Caspase-1结合后形成炎症小体复合体,通过调控Caspase-1活化,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炎症因子成熟、释放.本文就近年来NLRP3炎症小体在脓毒症及其相关器官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30例.七氟烷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丙泊酚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苏醒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在心率稳定性、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等方面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慢性危重症疾病(Chronic critical illness,CC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将符合要求的患者按照CCI的诊断标准分为CCI组和非CCI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ICU时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入ICU的诊断、血常规、住ICU时间、临床转归以及是否
目的:总结群体氯气中毒患者的应急救治以及护理管理方法,以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流程,促进急救水平的持续提高.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调用院内应急队员并实行分组制,共分为6组,采用急诊科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每组成员责任到人,相互合作.根据患者氯气中毒症状分为刺激反应、轻、中、重中毒4级,并进入相应的诊疗区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治疗.结果:共收治45例氯气中毒患者,其中28例(62.2%)表现为轻度刺激症状;16例(35.6%)表现为轻度中毒症状;1例(2.2%)表现为中度中毒症状.经过吸
目的:探讨自制手套式沙袋在小儿股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效果.方法:将93例经股静脉穿刺后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股静脉穿刺后采用输液贴贴于患处,然后用自制沙袋压迫局部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用棉签按压局部止血,24 h后比较两组患儿局部血肿、渗血、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手套式沙袋在小儿股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止血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可减少局部出血、渗血、血肿及皮下出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对医院MDRO感染防控的作用.方法:采用德尔菲法识别MDRO风险因素,建立MDRO感染风险评估模型,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科室及环节进行干预.从风险评估模型认定总风险指数不同的科室中分别随机抽取两组(每组2个)科室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模型效果评价,同时对住院患者进行MDRO感染风险评估,确定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干预,观察干预前后MDRO高风险环节措施依从率、MDRO检出率和MDRO发生率的变化;对353例住院患者采用MDRO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判断MDRO感染可能性,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主要由车祸、坠落伤等所致神经功能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因其损伤性大、致残率高而广受医学界的关注,目前SCI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治疗的手段也很有限.研究表明,SCI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均可致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死亡,控制或减少SCI后神经细胞的死亡,成为治疗或促进SCI恢复的重要环节.迄今为止,在SCI中发现的神经细胞死亡方式有凋亡、坏死、坏死性凋亡、焦亡、自噬和铁死亡.本文就上述几种细胞死亡方式及分子信号机制在SC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related gene 5,MDA5)是先天性免疫受体中RIG-Ⅰ样受体的成员之一,识别细胞质内的双链RNA,通过胞内信号传导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它参与多种疾病过程,如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病毒感染时,MDA5可通过识别病毒RNA启动IRF3/7信号途径引起Ⅰ型IFN表达升高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抵抗病毒感染.也有研究指出,MDA5参与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但作用机制不清,可能与免疫紊乱有关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Growth stimulating gene expression protein 2,ST2)属于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受体家族成员,是一种机械应力诱导产生的心肌蛋白.目前的研究证实:跨膜受体(ST2L)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ST2的特异性配体.IL-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愈发受到临床重视.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若诊治不及时,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瘫、发育迟缓等,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及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超声检查作为颅脑疾病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本文对超声在高危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生物相容性、无毒性、非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等特性.HA及其衍生物常作为药物靶向载体和3D生物打印的原材料用于药物的传递和筛选,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和半衰期.本文综述了HA在载药、靶向给药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为HA及其衍生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