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幽默豁达助长寿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6岁就自撰《墓志铭》
  
  启功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去世的时候享年93岁。得享高寿,源于学养深厚、胸襟旷达。他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其一生为人行事的写照。
  “学问深时意气平”。有真才实学的传统学人,大多谦虚谨慎,启功先生便是这样一个让我们觉得谦虚得有点过头的人。
  早在1978年,66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其《墓志铭》,其诙谐幽默,仍充满字里行间: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
  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老,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便言:“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
  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
  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马活跃了会场气氛。
  启功先生常说:大家都是平民,不要把自己看高了。大家都比地高,比天矮。谦恭幽默、不固步自封,思想变通,不为物累,举重若轻,心情放松,自然得以长寿。
  
  爱拿疾病开玩笑
  
  启功说:这个世界上面对我的字大体有三种人,有一种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对我的生存是无所谓的;另一种人是对我感兴趣并且已经拿到我的字的人,他们盼我赶紧死;第三种人是对我感兴趣但还没拿到我的字的人,所以他们盼望我先别死。
  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启功与几位朋友一起去八宝山为一位故去的友人送别。回到京西宾馆,他就在沙发上躺下了。大伙儿关心地问他怎么啦?他说:“就当我现在去世了,你们来说‘你安息吧’,我立马站起来致答词。”
  启功自谓有“三怕”与“二不怕”,第一怕是“怕过生日”,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启功是皇族,为雍正九世孙),第三怕是怕给自己介绍老伴。“二不怕”,即一不怕病二不怕死。
  启功先生患了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耳鸣、呕吐,发作时十分痛苦。但他却能在苦中取乐,戏作《沁园眷·美尼尔氏综合征》词一首:“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署气蒸。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
  启功先生颈椎病发作时进行牵引治疗,本是一件令人十分痛苦之事,可先生却以一首《西江月》打趣:“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牢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又一次,晕病发作,医生给他输液治疗。他在感慨之下,吟了一首《渔家傲·就医》以“抒怀”:“眩晕多年真可怕,千难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
  启功先生有次去医院看病,护士拿着装有他血液的试管不停地摇晃,启功先生问:“你为什么摇晃?”答日:“您的血太稠啦,不摇就会很快凝固。您要少吃肉啦!”恰巧,此时赵朴初先生也来诊病,赵老说:“吃了一辈子素,现在也是血脂高。”这下让启老抓住了“反击”的证据:“你看,我说一定和吃肉没什么关系嘛。”
  启功先生还曾以加入残联为喜。事情是这样的:有人来找启功先生,请他出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职务。启功一听,抚掌而笑:好极了!我正想找你们呢。见来人不解,他又解释道:我现在眼看不见,耳听不见,身体零件也快坏了,整个一个残疾人,所以我坚决申请加入中国残联!来人听了,乐不可支。
  启功先生在一次接到病危通知书后,竞风趣调侃地随口吟词一首:“浑身实难受,满口答无妨。扶得东来西又倒,消息传来贴半张;仔细看,似阎罗置酒,敬候台光。”将死亡说得如此轻松,没有“无身忘我”的超凡心胸,实难信手拈来如此幽默诙谐盼诗句。如此乐观地看待生死,阎王也无可奈何了,于是他又一次“策杖回家转”了。
  一次一个自称气功大师的人,发功给他治病。在离启老十几步的地方张开手掌问:“有感觉吗?”启老摇摇头说:“没有。”他往前走了几步,又问:“这回呢?”启老还是说没有。他又走前几步。启老还是说没有感觉。最后他把手按着启老的膝盖问:“这回呢?”启老说:“有感觉了。”那人高兴了:“什么感觉?”启老轻轻点点头说:“我感觉你摸着我的腿了。”
  
  只认定自己是一名教师
  
  启功先生有一方古砚,上有铭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启功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为“坚净翁”。启功先生写有一副对联:“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这是对“坚”、“净”二字最好的注解。先生刚正不阿,不亏操守,高尚的品德为人称颂;他胸襟旷达,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坚”、“净”二字来概括他的性格、操守、志趣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坚”、“净”二字正是先生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先说“坚”。启功先生是一位非常幽默而随和的老人,似乎柔的成分更多一些。不过启功先生性格中“坚”的成分也不少。先生平素为人谦和,却从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在原则问题上,他是一点也不合糊的。他要较起真来,谁也奈何不得。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表现得很超然;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进行古书画鉴定,并在赝品上以他的名义题字落款时,先生却非常气愤。立即在报上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题签。他严肃地说:“我对这种行为必须讲话,这与造我的假字不同,这是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对这种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启功先生的书法名满天下,求字的人趋之若骛。菩萨心肠的启功先生很少拒绝别人,几乎有求必应。不过碰上话不投机的,即使对方许以重金,启功先生也不肯假以辞色。
  再说“净”。先生好施与,却无所求。前些年,他用卖字画的钱设立了一个“奖学助学基金”,却不用自己的名义,而是用他恩师陈垣(励耘)的名义;他不计报酬为别人创作了很多书画作品,还多次捐资希望工程,赞助失学儿童,而他本人始终过着粗茶淡饭、布衣土鞋的简朴生活。他不图虚名,对于人们奉赠给他的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是一名教师。
其他文献
湘西自治州红十字会中心血站筹建于1993年,是非赢利公益性组织现有职工4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0%.担负着全州8县市的临床采供血业务,年采供血量约400万毫升.装备有各种先进
济南rn2009年11月,预防接种甲犁H1N1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对无偿献血人群产生了短暂变化,为落实,保证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期间采供血工作有序进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惠州市辖三区三县,常住人口392万,流动人口近百万.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0家,其中有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105家,年用血量超过13吨,机采血小板超过2500个治疗量.
郭彩玲,坚持在10年的时间里,共捐献全血11次,捐献成分血17次,总计献血量达17800毫升,相当于4个体重5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110年来无论是节假日或上班时间,只要一接到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的临床用血量不断增大,这就决定了采供血机构与医院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切.血站和医院二者之间到底该定位为何种关系?到日前为止尚无统一定论.
一滴血,凝聚一颗心、一份爱.十年磨一剑,回顾不平凡的十一年,市民激情荡漾,思绪万千,历史不会忘记:郴州市见偿献血事业经受了SARS、冰灾、洪火等数次重人突发事件大量用血的
他揭开了针灸镇痛的谜底,他开发出韩氏针灸仪,将针灸的治疗范围扩大到戒毒、戒烟、治疗孤独症等更广阔的领域.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对于他的评价,他的亲人和学生这么
14元专家号被炒至上千元    和其他所有计划资源一样,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从中央辐射到地方。从城市分流到农村,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分配体系最末端往往难以得到医疗资源质量保障。目前。中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北京,作为金字塔的最顶端,聚集着绝大多数的知名专家和顶尖仪器。于是,看病也如同上访一般。层层逆向而上。由农村到城镇,由城镇流向省会。最后形成进京看病的大军
“福娃之父”韩美林已经年过古稀,但依然头无白发,脸无皱纹,声高语清,活力四射……这一切,恐怕与他笃行了数十年的养生秘诀——“懒人操”有关。  韩美林在年轻时,曾偶遇一位老道,两人相谈甚欢,老道遂向其秘传养生操一套,共分为六节。因此操是在床上做的,而且不费力,故韩大师称之为“懒人操”。  第一节,伸懒腰。晨醒之余,双手反握床架,舒展身体,伸懒腰若干次。如此,既可松筋骨,又可通经络,还可活气血。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