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柴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音柴是一味草药,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的功能。它长在瑶村后山一个名叫十八梯的地方。
  十八梯,顾名思义,是一个非常险峻的地方。观音柴却不怕险峭,年复一年,在那儿长得非常茂盛。
  观音柴的叶子是掌状复叶互生,每一片叶子有七八片小叶,似观音菩萨坐的莲盘。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故乡人才称它为观音柴。
  在故乡瑶村,有一些通药理的人,比如我外婆的爷爷。他死于解放初期。我母亲从没见过他,我当然也没见过他。可他行医的名气,却能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我外婆说:“说起我爷爷,那茶永耒攸的人都伸出大拇指夸赞呢!”
  外婆的牙齿有些外突。说这话的时候,她满脸的笑容,外突的牙齿上也显着荣光。所谓“茶永耒攸”,是指围绕安仁的四个县市,分别是茶陵、永兴、耒阳、攸县。想想看,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个乡村医生的声名居然能够传播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还真的如雷声般响亮呢!
  我母亲说,她的外曾祖父在乡村可以开膛破肚做手术。他自行研制了一种麻醉草药,患者服用之后,便失去痛觉,这时她外曾祖父就开始操刀作业了。
  母亲说得像亲眼所见,事实上她也是听外婆说的。如果外婆的爷爷真有这么厉害,那么他应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了。
  可那时,这个聪明的医师却碰到了一个比他更聪明的徒弟,生发出了一桩与观音柴有关的故事来。
  话说这个聪明的徒弟跟我母亲的外曾祖父学医术时,是一看便知,一问便懂,而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我母亲的外曾祖父嚇得忧心忡忡。
  为什么?这么聪明的徒弟,一旦另立门户,就会将他的饭碗抢走。这可如何是好?母亲的外曾祖父日担心夜担心,居然患上了神经性头痛。
  一天,徒弟向师父请教当天的功课,母亲的外曾祖父随口布置:“今天也没有什么别的事,你就去后山十八梯挖一棵草药回来吧。”
  “挖一棵什么草药呢?”
  “挖一棵什么草药我也不知道。你到了十八梯后,用锄头往地上一砸,然后高喊一声:‘什么药吃素不吃荤?’如果有药答应,你就把它挖回来。”
  徒弟应声去了。当他赶到十八梯后,只看见满山翠叶,杂木丛生,哪里有什么吃素不吃荤的药呢?他以为师父是在考他,却不知师父是有意刁难他。如果这时候他装傻,空手回来向师父交差,也许师父还会把他留在身边。
  可要聪明人承认自己是个笨蛋,有多难啊。这个徒弟不想被师父难倒,他坐在十八梯的石阶上,左思右想。突然,他灵机一动,如醍醐灌顶般地叫了一声。
  他找到了答案。
  晌午时分,他如期回家,手中拿着一棵观音柴。他说:“师父,这些天来,我常见你捂着头,想必是犯了神经性头痛,我把这棵药煮水给你服下吧。”
  师父长叹一声:“徒弟啊,这棵柴以观音命名,当然是吃素不吃荤。可你并不是个吃素不吃荤的主啊!我就算服了这碗药又有什么用呢?”
  徒弟听后,知道师父的意思了。他默默地收拾行装,黄昏时分,向师父告别。
  师父一脸愧怍地望着他离去。
  唉,我外婆的爷爷一世的英名,因为这件事,打了个很大的折扣。外婆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谋生之技,不可能倾囊相授。”
  正因为这样,我外婆从她爷爷那儿学了点儿皮毛医术,也不想传授给我母亲,而是传授给了我的舅舅们。
  也正因为这样,我这个外姓外甥今天面对故乡这些草药时,倍感生疏和怅然……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百花园》2018年第3期〕
其他文献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大革命时期,历任红31军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刘岁章出生在一个不愁吃不愁喝的大户人家,家里有好几百亩良田,拴着大车,开着粉房、豆腐房,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刘岁章的爹是靠着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才积攒起这些家业的,他希望儿子以后不要像他这样辛苦,能干成大事儿。从古至今都是这样,有钱人家供孩子念书,没钱人家让孩子放猪。别看刘岁章的爹大字不识几个,却知道念书的好处,刘岁章天生聪明,功课学得特别好,天天都能得到先生的表扬,刘岁章的爹乐得嘴巴咧得老大,暗暗
在20世纪90年代某一年的除夕,著名“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突然收到一张山西某师范学校学生寄来的贺年片。除夕贺年,本该为祝颂,可这张贺卡却满纸狂言恶语:“请原谅我的冒昧,你没有什么了不起!十几年之后,你将被我擠得没有饭吃!新年愉快!”马烽看后却没有一点怨愤之情,他平静坦然地给这位同学写了封回信——  某某同学:  你的贺年片收到了。上边有四句话:第一句是“请原谅我的冒昧。”这是一句套话。第二句为“
因为体弱多病,林海华的妈妈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趁着一息尚存,妈妈交给海华媳妇梁丽一个匣子,气息微弱地说:“这个你收着……你是个好孩子,妈没福啊!”  那匣子紫黑色,不大不小,是用上好的细木打成的,做工相当精巧,自打林海华有记忆时妈妈就有这个匣子了。海华见妈妈把匣子给梁丽,心里不免奇怪:妈做了一辈子教师,也清贫了一辈子,能有什么好东西留给梁丽?更奇怪的是,匣子留给儿媳而不是儿子。可母命大如天,他哪
克列伊泽尔是二战时期著名的犹太人将军。他出生于沃罗涅日的一个军官家庭,完成学业后到一个铁路工地上工作。当时在工地上,工头是最具权威的人,对于工头的欺负,工人们大多只能选择忍耐。  可能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也可能是性格内敛,工头对克列伊泽尔格外挑剔,隔三差五地找他的茬。有一次,因为临时被派去其他组帮忙,克列伊泽尔自己的工作落下了很多,工头发现后,不分青红皂白就将他毒打一顿,完全不听解释。那次责罚,导
隆·延克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著名作家,但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他还只是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的一个小编辑,负责编辑一本不太出名的文学期刊。  一天,延克尔收到一份短篇小說来稿,寄稿人称该稿是她母亲在打扫老房子时,无意间发现的,自己读后感觉非常好,所以推荐过来,希望能被发表出来。  延克尔看完这篇小说,觉得内容很精彩,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文章的结尾处,还有几个潦草的字——“威廉·西德尼·皮特作”。  看到
陈叶芝曾是上海市一名检察官,后担任长宁区区长秘书,仕途看好。她32岁那年,儿子圣捷患了强迫症,且“极度弱智”,医生判定他只能活到三四十岁,心智永远是五六岁孩子的水平。离婚后,陈叶芝毅然告别官场,辞职给儿子“陪读”……  圣捷热爱的张国荣跳楼自杀后,他也跳楼自杀……陈叶芝必须为儿子“定制”一个英雄妈妈,让儿子一直活在温暖和快乐的世界里。20年中,母子俩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挥别官场
2020年2月初,新冠肺炎国际疫情蔓延,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欧洲国家,是被称为“人间炼狱”的意大利。身在意大利米兰的中国留学生林淼夕目睹了这一切……意大利疫情前期:如常之下暗藏凶险  林淼夕,生于1996年,陕西省西安市人。爸爸是一名美术老师,受父亲影响,她从小就对“艺术之都”意大利米兰充满向往。2018年,她顺利拿到了米兰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的入学通知书。  米兰理工大学位于伦巴第大区首府米兰市中心,这
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人压力巨大,单身男女们呼吸着稀薄的甜蜜空气,奔赴一个又一个爱情“入口”,试图相依取暖。同在上海市打拼的陈风和江云,两人的缘分简直是神来一笔,他们的情谊,竟是“睡”出来的……共享睡眠舱:那“睡”出来的缘分  2017年1月,因“共享睡眠舱”结识的陈风和江云在上海市一家餐厅见面了。陈风,时年27岁,江西九江人,游戏设计师。江云时年25岁,上海人,独立画家。陈风温和,江云脱俗,二人落座
这天晚上10点多钟,安城县委办公室主任梁子清刚到家,手机就响了,接通电话,里面传来了郝副主任急切的声音:“主任,不好了,安城论坛要炸了。”“什么炸了?你说清楚点。”敏感的字眼让梁子清心里一震。  “青河别墅那事又上安城论坛了。您赶紧去看看,想想怎么处理吧。”郝副主任的话音中几乎带着哭腔。  梁子清迅速打开电脑,登录安城论坛,找到了置顶的帖子,红色大号标题十分惹人注目:要拆违章建筑,先拆最牛别墅。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