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顺煤流启动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机械管理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e8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阶段矿井使用的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采用逆煤流启动存在能耗高、设备磨损大以及启动时间长等问题,提出将顺煤流启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带式输送机运行控制中.以山西某矿3509综采工作面工程为例,分析顺煤流启动控制技术控制原理、软启动方式以及控制方案,以及顺煤流启动控制技术应用效果.经现场应用后,顺煤流启动控制系统可平稳运行,期间未出现输送机启动故障或者堆煤等问题,预计运输系统年可降低电费约55万元,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
其他文献
为更好地防治煤矿低压电网漏电故障,以STM32F103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一种煤矿低压电网漏电保护装置.介绍了该装置选择性漏电故障原理,设计了该漏电保护装置的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并进行了抗干扰设计.该漏电保护装置可通过控制器,对漏电故障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并能发出切断漏电故障线路的指令,及时切断漏电故障线路.对设计的漏电保护装置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用性较强,在遇到低压电网漏电现象时能及时高效地切断故障线路,反应迅速,灵敏度高,且性能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基于液压支架的顶梁和屏蔽梁由于承受动力冲击载荷容易损坏这一情况,为了提高其工作性能,研究了液压支架在顶梁和屏蔽梁承受冲击载荷时的运动趋势、姿态和机械响应.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液压支架的仿真模型,沿着顶梁和屏蔽梁的正常方向朝向对称中心施加冲击载荷.通过在不同的冲击条件下测量屋顶梁的旋转角度、柱的偏转角、柱的长度和平衡千斤顶的变化以及铰链点的力,结果表明,不同冲击作用下液压支架的动态响应趋势不同,当冲击载荷同时作用于顶梁和屏蔽梁时,支架更容易损坏.
针对圆管带式输送机输送带易发生扭转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新型调扭转装置.该装置在调整时不需要松动固定弯板,仅需调整调扭立板两侧的调整螺钉即可改变托辊与管状输送带轴线的相对角度,以达到调整扭转的目的.该装置已被应用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常顺矿——上社选煤厂的圆管带式输送机上,应用效果显著.
为保证所选型液压支架能够对工作面顶板和围岩进行稳定、有效控制,保证工作面高效生产,以某矿42101工作面为例,在研究其地质、煤层等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液压支架选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以204工作面为类比对象采用类比法和顶板模型法综合确定液压支架的关键参数,为今后液压支架的选型提供指导.
煤炭企业正处于科技变革的新时期,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煤矿井下深部煤层的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对采煤机的截割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越性,并结合瞬时冲击载荷的特性,提出了基于自抗扰转矩补偿的截割部传动系统自适应抑制的控制方法,保证了采煤机传动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针对矿井原煤运输系统中带式输送机在高负载、长时间不间断运输等因素影响下存在驱动装置故障发生率高的问题,结合矿井煤炭运输需要提出CTS+减速器+电机、变频器+永磁电机、变频永磁直驱系统三种驱动系统改造方案并综合比对,最终确定采用变频永磁直驱系统作为驱动方案并进行实施.经现场应用后表明,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工作效率及可靠性等均得到提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为了防止四明山煤矿9107工作面回采期间上覆3号煤层积水向工作面涌入发生工作面透水事故,通过技术研究,决定对上覆3号煤层采空区采取探放水施工设计.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探放水施工措施后,对3号煤层采空区放水量共计为80 024 m3,与预计积水量基本相符;工作面在后期回采过程中顶板淋水量不足0.89 m3/h,消除了上覆采空区积水隐患,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为实现综采工作面高效回采,依据山西某矿11305综采工作面与F4断层赋存情况,提出快速过断层技术并进行工程应用.具体采用注浆方式对回采巷道断层影响区进行加固,确保采面过断层期间回采巷道围岩稳定;采用松动爆破方式辅助采煤机破岩、注浆+撞锲+吊棚方式控制围岩变形.经现场应用后,采面过断层期间仍保持4.8 m/d推进速度,安全快速通过断层影响区,取得较好应用成果.
由于刮板输送机中的中部槽长期与刮板链相接触运行,导致中部槽磨损失效.基于此,对中部槽的槽帮处进行结构改进,利用ANSYS软件对改进前后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表明改进后的结构减少了应力集中,提高了中部槽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通过对焊接机械臂的需求进行分析,运用工业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对焊接机械臂驱动方式、传动方式、大小臂结构进行了设计选型,并最终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证明,该设计科学合理、运行稳定,可运用于实际生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