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28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来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n28是一种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其家族包括Lin28a和Lin28b两种同源异构体.Li n28参与了细胞分化、生长和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Li n28还涉及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Li n28与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关系作一介绍,揭示Li n28与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
其他文献
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肝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表明,肝脏脂肪酸积累可通过糖异生、脂肪生成、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等途径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脂肪酸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β氧化是脂肪酸的主要代谢途径,线粒体功能障碍已被证实与肝脂肪酸异常诱导的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是细胞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选择性降解受损的线粒体,以逆转线粒体
目的 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蛋氨酸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质网应激(E RS)的影响.方法 通过蛋氨酸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和阿托伐他汀单独或者联合孵育细胞12h,用MTT法筛选药物处理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细胞)、模型组(蛋氨酸3.2 mmol·L-1)、依叶片组(蛋氨酸3.2 mmol·L-1+10μg·mL-1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片+阿托伐他汀组(蛋氨酸3.2 mmol·L-1+10μg·mL-1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5μg·mL-1
短链脂肪酸(SCFAs)是膳食纤维在肠道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不超过6个碳原子的有机酸,其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进而修复肠黏膜屏障,减轻肠道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各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涉及的病理机制错综复杂,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自噬等最常见.从目前研究来看,SCFAs可以通过调控不同的细胞信号转导影响各器官IRI的发生、发展.本文对SCFAs减轻各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做了初步总结,为临床预防和治疗IRI提供理论参考.
在本研究中,对使用槲皮素联合瑞德昔韦和法匹拉韦治疗新冠肺炎重症住院(非ICU)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评估槲皮素预防新冠肺炎进展为重症及降低与SARS-Cov-2发病相关的炎性标志物水平的能力.本研究经阿瓦兹容迪沙普尔医科大学(Ahvaz Jundishapur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伦理委员会批准.
期刊
目的 探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靶器官受损(TOD)的变化.方法 共纳入接受高血压治疗且诊室血压达标0.05);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和舒张压CV显著升高(P>0.05);eGFR显著降低;尿ACR、IMT、LVMI显著增加(均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SDNN、rMSSD、pNN50与eGFR正相关,与尿ACR、IMT、LVMI负相关;日间、夜间及24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CV与eGFR负相关,与尿ACR、IMT、LVMI正相关(均P<0.05);且2
目的 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分离革兰氏阳性菌耐药状况,掌握耐药流行趋势,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定点收集来自全国19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皿/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间来自全国19座城市19家医院的2377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 显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34.8%和82.1%.未发现万古霉素不敏感葡萄球菌,金黄色
目的 对我国2005-2020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明确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特点、趋势,探讨其防控挑战,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我国2005-2020年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据,基于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特点,结合现有政策及国内外文献确定我国媒介生物传染病防控面临的挑战,探索应对策略及措施.结果 2005-2020年我国14种媒介生物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为905092例,其中疟疾、恙虫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占66.94%,10种法定报告媒介生物传染病占
放射性药物可为真正意义上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手段,其市场体量不大,但对生命健康保障的重要性却无可替代.不同于一般化学药物,放射性药物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放射性、时效性、按放射性活度给药、特殊质量控制、有辐射损伤风险等,放射性药物研发应结合其特点进行.我国目前尚无针对放射性药物的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或技术要求,且一般化学药物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如,ICH Q3A、ICH Q3B、ICH Q3D、ICH M7等)均明确不适用于放射性药物.笔者尝试基于欧洲药物管理局《放射性药物研究指南》,探讨我国此类
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已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首选的腋窝术式.示踪剂的合理选择是乳腺癌SLNB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理想的示踪剂应具有合适的大小,靶向性强,优秀的可视性,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具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等特性.本文从示踪剂的靶向性、可视性、经济适用性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乳腺癌SLNB常用的示踪剂(蓝染料、以胶体或克隆抗体为载体的核素示踪剂和纳米碳)以及新型示踪剂(吲哚菁绿、超顺磁性氧化铁、超声造影剂和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的优缺点、应用现状和研究进
依巴斯汀是第二代长效、高选择性的组胺H1受体阻断药,其片剂由西班牙Almirall Prodesfarma公司研发,于1989年12月在西班牙首次获批上市,适用于伴有或不伴有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和常年性)、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等的对症治疗.依巴斯汀片口服给药后,主要成分依巴斯汀被快速吸收,大部分在肝中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卡瑞斯汀,原形药物依巴斯汀的血浆浓度远低于卡瑞斯汀,且个体内变异较大.因此,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需对检测物质、生物等效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与合理设计.本文结合依巴斯汀片的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