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不同输注方式对急性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输注泵组和传统鼻饲组各43例,均行鼻饲持续14 d。观察2组患者入院第1天及营养治疗第14天后的营养指标[体质量指数(BMI )、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Hb含量、血清白蛋白(Alb)]、肝肾功能[ALT、AST、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Cr)]、并发症(腹泻、反流、胃胀、高血糖、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第14天,输注泵组患者营养指标(Hb和Alb)为(132.6 ± 10.1)g/L,(38.2 ± 1.4)g/L,明显高于传统鼻饲组的(122.2 ± 13.2)g/L和(36.3 ± 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12.37,均P <0.05);输注泵组的NIHSS评分为(5.2 ± 1.0)分,明显低于传统鼻饲组的(8.9 ± 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7,P<0.05);输注泵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1.4%(35/43),明显高于传统鼻饲组的60.5%(2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5)。
结论早期选择输注泵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致假性球麻痹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从而改善近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