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的应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陶染着人们的学习形式和思想模式,并以致学校教育越来越沿着网络化,虚购化,个性化的方向前进。面对这种一日千里展开迅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探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同学的学习问题则变成了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当然,不能肤浅地流于工具层面,有的老师在实际使用中,经常用课件取代实验、黑板,取代课后巩固习题和反馈,看似很现代实际上却只是流于形式。对于同学而言,可能反倒不如传统教學更生动。
  因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应深刻钻研教学设计、教学战略,以构造教学形式,应结合教学实际和理论,以促进物理教学的彻底变革。我认为信息技术可有以下几大应用。
  一、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
  每节课程知识点引入之前,都会进行情景导入,用于吸引同学兴趣。若咱们为平铺直叙地引入,过往的教学经历证实,同学对于此种形式并不感冒。但应用多媒体创设效果情境,因为图像、声响的联合,更容易吸引同学的眼球。如在《大气压》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覆杯实验时,同学一开始看见空杯时,覆杯,纸片是掉下来的: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当杯中灌满水后再覆杯,发现不管杯口朝哪个方向,纸片都没有掉下来。同时屏幕上闪现“为什么会这样呢?重力没有了吗?”的字样,同学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产生一种一定要搞明白的心理,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学习内容上了。又如在《密度》一节的教学中,密度虽然生活中经常用到,但是生活中的说法和同学刚刚接触到的说法不一样,他们难免感到茫然。而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调酒师调出的层次分明的五颜六色的鸡尾酒时、古代国王金碧辉煌的皇冠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各色矿石又由什么材料组成的、盐水选种、如何鉴别牛奶的真伪等等,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同学们当然会迸发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引入新课的目的也就顺利完成了。
  二、模仿实验情境
  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本的学科,注定了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一个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实验也能激发同学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实验结果由于个别实验仪器和环境自身的限制,常常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但多媒体模拟实验却可补救普通实验仪器的缺乏,使物理实验的演示结果更为贴切。而且多媒体技术也可以轻易地展现其他一些笼统晦涩的过程,如“分子运动论”、“力”和“磁场”等。
  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是“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于无法直观地观察到物体是否受力,因此同学难以理解。而在多媒体展现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同学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同一辆小车在不同的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一样。从而得出结论,毛巾外表最毛糙,阻力最大,物体移动的距离最短。那么,假如能够让物体运动的表面足够光滑,阻力为零的话,物体的运动还会停下来吗?自然,同学就会顺着这个思路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了。得出结论后可运用信息技术模仿物体在不受力时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模仿实验能使同学很直观地领会其中的原理,而无需老师再多次讲解,有水到渠成之功效。
  三、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
  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不太丰富,三观尚未形成,思维能力还局限在“经验型”,因此在教师在教授一些抽象的自然现象时,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述物理现象,那么学生往往会感到费解、疑惑,甚至认为和自身经验不太相符,从而产生怀疑,拒绝接受这类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此类问题。如在《磁场》一节的教学中,对磁场的存在以及磁体的周围存在磁感线,同学也是很难理解。你直接说这存在那存在,同学纳闷,无法接受。但你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仿磁体对放入其周围的磁体产生作用的话,同学能观察出磁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接受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的说法。
  四、控制实验速度
  相当一部分物理实验都是稍纵即逝的,学生可能无法观察清楚,但在多媒体中,我们就能随意地调整实验速度。比如,在学习“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时候,为了观察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的变化,能够截取篮球运动过程中的篮板球的投入过程,采用化快为慢、暂停的技术把改变运动状态的过程清清楚楚的展现出来,让同学得到最直观的印象,也就对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更深的认识。
  五、教学内容检测和反馈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知识的检测和反馈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用合适的音频、画像、短片等模仿出相对切实的物理现象,开展教师和学生、正确与错误的交流和反馈。这样一来,检测和反馈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题海战术,而变得有趣愉快,引人入胜。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复习检测中,可设计一题:先切入射击运动员瞄准并准确击中目的物的动画,再闪现提问:“如果三点不在一线又如何?”学生就自然地展开了知识回顾和思考。而对理解能力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再看三点不在同一直线的射击结果动画,从而加深理解。
  以上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准确、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探讨和学习的命题,这样才能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我们在先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二化螟危害特异性表达的水稻基因,通过Blast分析,确定该基因是SABATH转甲基酶家族的一员,命名为OsSABATH。为了分析OsSABATH基因在水稻诱导抗虫
摘 要:儒家哲学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儒家社会治理思想,其沿用到现在发挥了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简要就儒家哲学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儒家哲学的生态思想在当代所体现的意义。以期在当前充分发挥儒家哲学生态思想的应用作用。  关键词:儒家哲学;生态思想;当代意义  儒家生态哲学主要涵盖生态存在论、生态价值观以及生态实践观三方面。儒家生态存在论等多个方面,并且整体以“生生之德”作为理论基点,同时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年纷纷加入外出工作、经商、打工的队伍中,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许多年轻夫妻双双外出。但是由于他们环境和他们工作的不稳定性,孩子不能随父母去外地读书,这些孩子只能在家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所以我们把这些孩子叫留守儿童。在家长外出高收入日渐颇丰的时候,农村的留守儿童也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策略  一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以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小儿肺炎患儿62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对照组3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实验组则以优质护理干预为主,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儿体征恢复、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
近年来抑郁症关于5-HT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主要对抑郁症分子机制中5-HT2AR、5-HT2CR、5-HT3R受体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摘 要:将地球系统性的作为科学指南,为人类探索环境科学作为基本理论基础,生态环境地质学的应用于生物学、环境学与地质学相关的知识点,涉及知识点时间长、范围广。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地质学的发展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开展生态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广大生态环境地质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地质学;地球系统科学  生态环境地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将生态学、地质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不仅
植物病毒病是仅次于真菌病害的第二大病害,严重危害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并且危害程度逐年加重。随着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抗病育种成为防治病毒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