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六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k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穿支皮瓣在头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科共收治6例头部电烧伤患者,创面大小为6 cm×8 cm~15 cm×12 cm,均有颅骨外露,分别选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皮瓣大小为6 cm×9 cm~7 cm×11 cm;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4例,皮瓣大小为6 cm×12 cm ~ 14 cm×17 cm,供瓣区小者直接拉拢缝合修复创口,供瓣区大者在同侧大腿取刃厚皮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6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例皮瓣移植后4h即出现皮瓣远端约1 cm瘀斑,经过应用肝素钠稀释液清洗创缘,让其渗血引流,术后48 h皮瓣远端瘀斑消退,皮瓣完全成活,其余皮瓣没有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皮瓣无臃肿,不需2期修整.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供瓣区损伤小,无需损伤主干血管,临床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连续正中神经阻滞在多条屈指肌腱吻合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多条屈指肌腱断裂吻合术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42例术后连续正中神经阻滞镇痛,静脉镇痛组42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肌腱功能评价、高频超声肌腱组织学评价. 结果 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6、12、24、48、
患者男,31岁,刀砍伤左耳6h急诊入院.入院诊断:左耳郭上2/3完全离断.专科情况:左耳从耳郭前上缘沿三角窝向后下沿对耳轮达对耳屏平面完全离断,断缘整齐,远端污染严重,离断耳体完整(图1);近端耳软骨外露伴有活动性出血,外耳道积血.手术经过:入院后行术前准备,断耳以大量无菌盐水、3%双氧水反复交替冲洗,清除污染物,碘伏消毒,16倍手术显微镜下标记离体左耳,分别标记耳背动脉1条,耳背静脉1条,耳前静
期刊
目的 建立靶向miR-374b的MIA3 psicheck2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为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提供前期保障. 方法 构建MIA3 psicheck2野生型及突变型载体,首先根据小鼠MIA3-3 'UTR序列信息设计其扩增引物,以小鼠血液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IA3-3 'UTR序列,并将其克隆至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然后,设计突变引物将miR-374b种子序列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自2010年起一直使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稿件远程管理系统(中华医学会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网上在线投稿和专家审稿,网址为http://www.cma.org.cn/ywzx.html。
期刊
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1-3].当供、受区血管口径不匹配或受区无合适静脉行端端吻合时,有必要采取端侧吻合.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应用静脉端侧吻合血管移植组织瓣73例,取得了满意结果.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共73例,男56例,女17例.年龄12~ 72岁,平均49.0岁.损伤原因:车祸39例,机器绞伤20例,重物砸伤14例.其中,上肢创面骨外露3例,肌腱
期刊
自1963年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等入首次报道前臂断臂再植成功至今,我国的显微外科事业已经历了50年的发展历程[1].1964年11月,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断腿再植,广东省显微外科由此起步.随后,我省显微外科紧跟国内、外发展潮流,历经几代人的发奋努力,成绩辉煌,为我国乃至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期刊
目的 探讨与评价胭窝直接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胭窝直接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吻合规律;设计胭窝直接动脉穿支皮瓣,并转位修复胭窝部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胭窝直接动脉穿支于膝关节平面上7~11cm处起于腘动脉上段后壁,经半腱肌与股二头肌间的肌腔隙(相当于胭窝上角)浅出,沿股后中线上升,其末端与股深动脉(第1~3穿动脉)皮穿支、闭孔动脉穿支和旋
期刊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明显提高:2013年影响因子为1.9,在外科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1位,所有评价期刊1996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8位;总被引频次2191,外科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6位,所有评价期刊1996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260位。
期刊
拇指皮管修复常因外观臃肿、感觉差需要二次手术.重建感觉方法一般采用指神经、血管皮瓣植入拇指皮管指腹部,但所重建感觉为异位感觉,术后需要加强大脑皮层转换的功能锻炼,影响拇指感觉功能恢复.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们应用吻合神经的指侧方岛状皮瓣重建拇指皮管指腹感觉,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期刊
作者在投稿时,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如已归属于综合大学的单位,应先列出大学名称,之后列出医学院名称或医院名称、科室名称。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根据所在单位统一的英文名称书写;作者在向本刊投稿时,出具的单位证明材料上的签章单位名称须与文稿中所书写的单位名称一致;由不同单位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稿,各个单位的名称均须分别列出,由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开具文稿推荐信,信文内要说明各单位对论文的贡献;如文稿作者为集体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