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 流畅自如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一篇作文,只有文从字顺,流畅自如,表达才会清楚,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
  所谓文从字顺,就是指文章的用词要妥帖,语句要通顺。不难看出,它其实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词语的使用,二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写作中做到文从字顺,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精心锤炼词语,力求准确生动。
  在写作文时,不少同学常常为如何破题而抓耳挠腮,一旦确立了主旨,理清了思路,成竹于胸了,便觉得大功告成,因为剩下来的就是用文字把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拿起笔只管写就是了。其实,行文过程看似轻松,但如果在遣词造句过程中不注意锤炼词语,那就有可能词不达意,文不从字不顺,严重影响表达效果。因此,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在关键性词语的选用上确保完美无缺。
  1.用词要准确。
  许多成功的作品,在词语的运用上都恰如其分,非常妥帖,准确把作者的意图表达了出来。这样的例子有许多。我们来看莫怀戚《散步》中的一个片段: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语段中的两个“蹲”字用得非常贴切。“蹲”是一种动作,指两腿尽量弯曲,有点像坐的样子,但臀部并不着地。由于文中的母亲身体很虚,儿子幼小,所以要背他们,就必须尽力下蹲,以方便他们上背。如果改成“趴”“弯腰”之类的动作,显然不准确。再来看“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把“我”和妻子的那种小心翼翼,极其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几乎无法再用其他词来替换。
  那么,在行文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用词准确、贴切呢?首先,要认真观察所要记叙和描写的事物,把握住它的主要特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表达时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精心挑选恰当的词语。同一种神态,同一个动作,同一种景象,可以用多个词语进行表达。那么,用哪一个词才是最恰当的呢?这就要进行筛选,必要时可以通过反复对比进行确定。只有所用的词确实能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表达出来,读者阅读后能心领神会,没有歧义,那才能算成功。最后,要多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其实同样适用在遣词造句上,如果积累的词汇有限,明明想表达某个意思,可任凭你搜索枯肠,也无法如愿,只能干着急。相反,若平时注意积累词语,那么在写作时,不仅能信手拈来,更能非常轻松地把词语用准,而无须反复推敲。因此,同学们在平时一定要广阅读,多积累,建立自己的“词语库”。词汇多了,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文从字顺。
  2.用词要生动。
  文从字顺除了要求词语必须准确外,还应鲜活生动,充满韵味。原因很简单,只有用词生动,文意的表达才能更新鲜有味,自然流畅,引人入胜;读者阅读起来才会有如沐春風之感,整篇文章才能充满生气。我们来看朱自清《春》中的片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你看,这一片段中的“抚摸”“酝酿”“呼朋引伴”“应和”等词语,是多么生动传神呀!品读这样的句子,一片诗情画意,岂止是文从字顺,简直就是微风轻拂,细水流淌,琴音悠悠!
  在写作过程中,要想做到用词生动,打动人心,其实并不难。一是可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地使用相关动词,用这些动词带活整个语段。比如上面的例段中,那些精彩的词语就都是些动词,把景物拟人化。在这些词语的带动下,文字前呼后应,非常流畅。二是精选一些名词、形容词,配合修辞手法写人状物,把事物写活,让文字流动起来。三是可恰当运用一些叠词写人、绘景、抒情,增加文字的韵律美。
  二、认真撰写句段,确保上下顺畅。
  要想让一篇文章达到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用好词语只是一个“基础性工程”,关键还得靠句段,只有句意通顺明了,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自然流畅,那才算达到了目的。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句子要简洁。简洁的句子能让文意一目了然,冗长的句子则会让人费解,影响表达效果。所以同学们的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删繁就简。我们来看贾平凹《风雨》中的最后一段: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这段文字非常简练,几乎不多出一个闲字,却不失生动,看上去简单明了,非常流畅。
  2.句式要灵活。多变的句式,能增加文章的节奏感,让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互补之势,像欢快的乐曲一样自然流淌。反之,如果不注意句子的搭配,文章难免生硬呆滞。以下是朱自清《春》中的片段: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一片段长短句相间,节奏明快,非常自由活泼。一般情况下,长句节奏舒缓,短句灵活自然,感叹句长于抒情,问句加强语气,排比充满气势,反复形成节奏,对偶铿锵有力,大家在写作时可灵活搭配使用。
  3.前后要呼应。就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或总分,或顺承,或因果,或假设,或条件,或递进,要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请看老舍《济南的冬天》中的一个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一段中的几句话,第一句总写,然后以“看”引领下文,按空间顺序依次写景,层层推进,特别顺畅。
  4.过渡要自然。无论是句与句,还是段与段,如果前后内容出现大幅跳跃时,都要进行过渡,否则文章就会有断裂之感。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这是魏巍《我的老师》中的片段,前面写的是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产生有益的影响,本段写的是放假对老师的思念,如果不加上“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这样的过渡句,那就会显得很唐突,上下文就会脱节。
  5.标点要准确。你可别小看了标点符号,如果使用不恰当,整个句子就会非常零乱,甚至使句子的意思发生改变。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吧:
  步入初中。第一次月考不知不觉就快来临了,在月考的前几天,我是熬夜背书、看书。妈妈每天晚上都会给我端上一碗鸡汤——对我说累了吧,来,吃点东西,在这几天里,我发觉妈妈脸上的皱纹增多了许多,几乎老了十几岁。我心里充满了一份浓浓的感激。
  大家读读看,多么别扭。很显然,只有把标点符号用正确了,文章才可能文从字顺。
  三、及时回头检查,竭力消灭错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作文写出来后,同学们应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看,有错误就修改,有不足就弥补,特别是要注意消灭错别字,争取把失误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后还要强调一点,书写一定要工整,千万不能潦草。一篇作文,如果错别字连篇,或者潦草得让人无法阅读,又谈何文从字顺?
其他文献
说启功先生搞笑,其实他是平和。记得在1981年早春,我们学校中文系要办一份杂志,想请先生题写刊名。我来到先生在小乘巷的家里,他不在,我留下一封信,说明我是他的学生,请他给写字。  第二天早上,再去他家敲门,先生开门让我进屋。他的居室十分局促,一张单人床,一个台案,举手就能摸到房梁。启功先生说:“您的信我读了,您得等一会儿,我先吃点东西。”我知道,他对学生从来都是称“您”的。他的早饭吃什么呢?玻璃杯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这句话出自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意思是说,有了过错能改正才最为重要,并不是说不犯错误才可贵。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句强调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突出问题,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回顾党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逐步壮大起来,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
自从认识了“学渣”一词,感觉它就像一块膏药一样,紧紧地贴在了自己的身上,美其名曰还是一块标签。可是,每天所展现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都让我觉得“学渣”的世界是如此沉痛。  每天清晨醒来后,总觉得“起床了不代表我醒了”,尤其是离放寒假遥遥无期的时候,是多么盼望“醒了不代表我起床了”的假期生活。尽管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的时候也心不在焉,但我对老师还是相当敬重的,无奈还是把老师吓着了。  由于平时书包里很少
我母亲2个月前发生脑梗死,目前进入恢复期,在家服药治疗。由于母亲经常卧床,导致便秘。请问,服用什么药物可缓解便秘呢?  陕西镇巴 刘学敏  脑梗死患者由于久病臥床很容易出现便秘,一旦便秘,排便用力时,易再次发生脑血管疾病。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便秘。除给予合理饮食,如多饮水,便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粗纤维食物等之外,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也很重要。可选用以下内服、外用药物:  1. 缓泻剂:如果
在大海的深处,我们能够看到深蓝色的海水与天空连为一体。不远处,依稀能看到一架隐形飞机,似乎它并未在我们的视野中真正“隐形”。我绞尽脑汁回忆起早上梦到的这些场景,可依旧没有弄明白“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隐形飞机为什么还看得见”“为什么早上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  1.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答:人眼看到海水的颜色,是太阳光经海水反射后的光的颜色。太阳光(白光)射向海水时,海水会对白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和
生活中处处充满味道,美食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人生的味道……每一种味道都令人陶醉,每一种味道都令人回味。
【摘 要】 在各项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文章通过探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法律保障,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府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比例偏低,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并在此基
2018年9月10日,涪陵区李渡工业园,重庆美心翼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走进该公司厂房,只见一根根钢管整齐排列,依次有序输送至投料口,几台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两旁挥舞着机械臂。  经过打孔、车工等工序,不到一分钟,一件泛着光泽的曲轴成品就“出炉”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偌大的厂房,只有少数工人在操控着设备。  “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12名工人‘三班倒’,现在只要2名工人负责检查机器人运行状态——节省人
摘要:高中生忽视课外阅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没有一颗真正热爱阅读的心。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就是要从根源上为学生找到阅读的动力,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转化为他们自发的、主动的行为,让学生从内心对阅读充满渴望,并将这种渴望转化为动力,去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指导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不能保证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一颗真正热爱阅读的心。激发阅读兴趣就是要从根源上为学生找到阅读的
“筚路”同“荜路”,筚(bì),柴车的意思;“蓝缕”指破衣服;字面意思为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主要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近义词有: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等。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周成王时,周王室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一次,在岐阳盟会诸侯,楚子熊绎异常高兴,因为这是楚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诸侯身份出席朝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