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素养,也是这一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要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即口算能力、估算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下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感受计算的真正价值所在。小学数学老师如何能够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给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关于数的计算是每个人从小到大都要学习的知识,贯穿于数学这一学科的始终,也常伴随在我们的左右。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与低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培育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意义重大。诚然,现阶段很多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不突出,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简要分析原因,而后提出几点提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有效性的举措。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原因
  数学老师在引导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往往不能面面俱到,一些学生因粗心大意的性格而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这些都是学生计算能力不足的表现。基于此,数学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教学,在有层次的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审题态度,提升学生对题目的正确认知,一步一步提升计算质量。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本身是充满好奇心的,但倘若数学老师的教学无方,学生慢慢会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慢慢表现出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认真做的消极态度,数学计算能力也有待提升。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学生数学计算水平不够,甚至会衍生出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夯实基础,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假思索的教与学都会带来事倍功半的结果,口算能力的提升是有技巧的,数学老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适合小学生的口算策略,解答学生的疑惑。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的《加与减》时,学生在具备一、二年级的学习经验后,对于三位数的加减法相对熟练,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加减法展开,在凑整的口算中,学生的大脑快速运转,有利于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算式的分离与结合,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答案,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对学生的基本功考验非常明显,数学老师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解决口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计算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第二,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效率。很多数学常用数据最终都会成为共识存在于脑海中。一是常见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二是关于π这些特殊值的记忆;三是关于11到20之间的平方数记忆;四是和或乘积能够达成整数的数值,25×4=100,8×125=1000……常用数据的熟记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计算能力,无需每次计算过程都重新计算常用数据,计算的时间大大提升缩短,准确率也大大提升。学生对这样的数据产生敏感,一遇到这些数据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重视专项训练,提高学习效率性。数学学科中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开展专项训练,如同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开展背诵记忆。在专项训练中,针对简单计算、分类计算、四则运算等知识原理开展进行练习,能够有针对性地弥补短处,发扬长处。总体而言,专项训练主要有简单计算题教学和复杂计算题教学两种。简单计算题教学是基础计算,是培养学生关于加、减、乘、除计算的基本练习,也是复杂计算题的组成。在简单计算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计算步骤,掌握运算法则。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运算律》知识时,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小数值着手,锻炼学生对运算律的把握。在学习加法结合律时,在(4 8) 6算式中,可以先计算(4 6) 8,通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利用好上述常用数据,提升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在复杂计算题教学中,数学老师锻炼学生分类归纳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学会将复杂的计算巧妙转化为简单的计算,倘若不能找寻简单的计算方式,就要认真计算,尽可能地快速得出答案。
  第四,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依赖学习情境的创设,数学老师要以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为前提,以情境刺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在学习《认识小数》的知识时,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在文具店购买文具的情境,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自由挑选两样文具,认识文具上明码标价的小数,在学生“挑选”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買的文具单价是多少,而后再计算自己会花多少钱?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激发出来,思维也更加积极。在购买文具的诱惑下,学生能够产生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又是思维动力的源泉,是计算能力提升的必备素养。
  第五,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粗心大意是数学计算的“恶魔”,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提升计算的准确性。笔者在小学计算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计算习惯存在很多不足,出现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抄错数字,再如少商了一个“0”,或将加法计算看成了减法计算等等。这些小问题的忽视导致学生的计算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基于此,数学老师们要培养学生书写习惯,规范学生的书写过程与书写规范,提升计算学习的水平。除书写习惯培养之外,还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运算符号和数字都是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小细节,数学老师要强调学生对题目的认真审题,防止盲目的计算,影响计算的准确率。
  计算教学是贯穿于数学学科学习始终的,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都离不开精准计算能力。小学阶段作为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倘若基础建设不坚固,后期的数学学习只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诚然,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日一天就可以见成效的,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为之努力,不断思考,创新方法,可以相信,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必然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7(36).
  [2]冯之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探究[J].才智,2017(36).
  [3]徐艳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4]梁正桃.优化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教学效率途径分析[J].新课程(小学), 2016(3).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精彩良好的导入设计,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对一节数学课的质量好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解决策略  教师上好新课导入这个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学
【摘要】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绘本教学,让绘本阅读进入到语文学科当中,能帮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与天性的发挥中学好语文。本文主要从“统编语文教材与绘本教学结合的意义”“立足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及“结合教材,活用绘本促进学习”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绘本阅读;语文教材;人文主题;语言策略  绘本阅读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然而它与语文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绘本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语文统
【摘要】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学习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合作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学习进步的一个好方法。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合
【摘要】本文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观察了解,实践经验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跆拳道运动在中小学开展对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结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结合跆拳道在校园的新颖性,遵循小学生生理和心里特点,以促进学生体育兴趣为核心,增强身体健康为目的,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以“强化”、自我认同、正面管教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从性格特点入手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学生摆脱不良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心理干预;个案分析;强化;自我认同;正面管教  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逐步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学生常常会产生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的现象。因此,对中学生的心理问
坐在办公室的位置是斜对门口的位置。右手边是窗,最喜这个位置仅仅是因为,微微一抬头,窗外蓝蓝的天便直铺进心怀,可以随时让疲惫的心舒展得透透亮亮的。偶尔云朵随风轻飘,蓝天白云之下,那依窗而立的松柏擎着一树的墨绿便更显苍劲而浓郁。于是总有生命的某种昭示在无语中传递。  喜欢看窗外,却不意间,在后来的某一天,忽然发现左手边斜对的门口,更是一幅别有情趣的取景框。那里有一个个鲜活的、流动的、让我倍感快乐的画面
【摘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相对城市教育,具有一定的环境劣势,如何在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本文践行“乡村教育”思想,从农村生活、习俗等方面开展活动,深入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设备”,结合风土人情,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劣势;表达能力  英语作为一个语言工具,要求学生能看懂英文,同时能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情境表达。笔者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英语老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提升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学习和运用至关重要。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可以通過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写作和语句积累打下基础;可以通过阅读文本的情感和价值把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正确的思维观念、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念。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阅读目标缺乏清晰性、教师对语文阅读重
【摘要】当前,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已经深入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实施这一学习模式的困惑和难点。本文聚焦小组合作中的分组策略,从小组成员现状评价,小组组长选定,小组结构建设,小组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进行新的探究,助力初中教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分组策略;结构建设;评价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研究的必要
很多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也感到很困惑。通过主持“农村小学多媒体作文教学研究”,我发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减小训练坡度,让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