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运用发现学习法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以为,发现学习法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发现学习法 运用
  发现学习法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首创。该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在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扩展和优化,从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实施发现学习法应着眼于师生的双边活动,把教师的导读、导学和学生的自读自学、互读互学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革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
  首先,教师必要的引导教学,是实施发现学习法的首要环节,也是发现学习法取得成功的保证。
  1.字斟句酌,体味推敲。汉语中,相同的词句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只有细加推敲,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换词、换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斟酌,这样既可以发现问题,又能帮助学生更为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欣赏“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把“绿”字换成“过、吹、到、满”等字,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而不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色彩、词性、修辞三个方面考虑,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仔细“把玩”,认真“品味”,使他们明白:“绿”字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了通感修辞手法表现出春风到江南后水乡的巨大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2.巧设疑团,启发诱导。启发和诱导是相辅相成的。诱导是为了“发”,它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就不能实现“发”的目的。如在《阿Q正传》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理解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可设置这样的提问方案:A.提出问题:以革命的性质而言,阿Q不可能遭到革命的为难,他为什么对“革命深恶痛绝之”?B.铺垫启发:①革命与谁为敌?②阿Q身份、文化如何?③“深恶痛绝之”是阿Q的语言吗?④那是谁的语言?⑤阿Q会说出这样的话吗?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按先易后难的步骤引导学生思考的顺序铺垫法,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步步诱导下,步步达到“发”的境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读书处处留心,多问个“为什么”,那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肯定会大有帮助。教学中,我们应通过设疑释疑,可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拓展思路,标新立异。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扼杀了学生多思的天赋。现今的素质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多敢于标新立异的“天才”,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庸才”或“蠢才”。因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长期的训练,可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立异的良好个性。
  4.融会贯通,对照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经过比较,会更清楚地认识事物,更容易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把多位作家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把多位作家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把某一作家特定时期不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还可以把某一作家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借助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并使知识融会贯通。
  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参与教学是确保发现学习法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鉴于此,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指导训练学生:
  1.广泛阅读,打好基础。一般说来,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发现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是以知识积累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课内精读精讲的同时,还应不断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扩大涉猎面,使精读与博览相结合,并让学生利用已学到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既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入思考,探寻奥秘。目前,中专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存在不提问题或提不出问题的现象。这除了心理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他们读书浮光掠影,不愿深入进去,这样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读书、用心思考的良好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通过思考,不但可以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又可以理清文章思路,为学生赏析课文打开“通道”。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交流探讨,开阔思路。一个人由于诸多自身条件的限制,学习上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式,成为其发现问题的障碍。而借助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便可打破这种局限,发现许多自身不易发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认识水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学生交流、探讨。中专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有别于普高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不同于普通高中,所以,我们要结合课外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交流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交流。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一些交流话题,学生会更感兴趣,也就会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发现学习法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是卓有成效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抓住契机,时时指导学生作文。  【关键词】抓住契机 引导习作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
期刊
【摘要】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关注教学细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必由之路。在关注生动、真实的情境创设细节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细节中,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态语言、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方式,启迪思维、自主体验,突破重难点;在关注课堂生成细节中有效拓展,即通过“追问”生成有效资源,拓展思维,在动态生成的资源中,挖掘情,从而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
低温共烧陶瓷(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材料技术已经成为高密度封装和电子元器件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高可靠性等技术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国际上,LTCC
【摘要】新课程改革让数学教育呈现出一番勃勃生机,但在热闹的背后,不难发现数学课堂存在很多功利性。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可看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抛弃了数学课程应有的简约性和有效性,数学课堂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针对数学课堂这一扭曲的现象,本文就如何构建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简约 有效  “简约”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是寓丰富于简单之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兴趣放在首位,其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EP教材中的Let’s chant内容生动,词句简单,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重视Let’s chant的教学,充分发挥Let’s chant在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歌谣 朗读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