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后进生存在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缺少自信心和文明素养等问题,教育工作者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关心
所谓后进生就是通常说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叫学习困难学生,其表现为没有强烈的上进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悲观失望,缺少自信心和文明素养;厌倦正常的教育活动,且有抵触情绪,常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这些学生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课堂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堂作业,没有纪律观念,经常有违纪、损坏公物等行为。若任其发展下去将来结局显而易见:学生成为无所事事的人,社会的累赘。因此,教师要树立“挽救一名后进生,就点燃了一个家庭的希望”的思想,担负起转化后进生的重担。
一、树立学生自尊心和爱心
教育者应该认为后进生也是学生,也就是说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后进生同其他学生同等看待,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尊重。教师不该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我们必须看到后进生的形成既有自身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又有教育者的某种失误,千万不能把后进生的形成单单看成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其次,后进生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心态充满矛盾,想自尊但缺少自信心,想进步但基础薄弱,想成功但缺乏毅力,他们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爱。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而后进生对自己的认知有一部分是来自老师的评价。试想,如果教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动辄恶语相加、讽刺挖苦、伤其自尊,那么后进生必然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对待后进生要投入更多的感情,真心地关心他们,经常和他们谈心。既要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弱点,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增强他们上进的信心。
二、分析原因,有的放矢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他们,分析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出影响自身进步的原因,就如同良医用药,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要找到“差”的病根,首先要着手“诊断”,即对他们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既要了解他们的优点,又要了解他们的缺点及落后的原因,还要了解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改正,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绝大部分并不是各方面都差,多是在品行、学业等方面有某种缺陷,我们绝不能以点带面,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我们要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特征,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准影响进步的主要原因。如“智力差生”,由于自身思维迟钝、智力低下,即使自身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这类学生一般自信心不足,短时间也无法使各科成绩赶上去,但可以某科成绩为突破口,循序渐进,有了进步就给予肯定,让其看到自己有进步,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心。切记不能操之过急,目标要定得符合实际。因为“拔苗助长”,会更加挫伤后进生的自信心。如:钳工班刘江山同学上课经常打瞌睡,从不交作业,成绩差。找他谈话,他却闭口无言。最后从同学、家长、好友口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经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经观察证实之后,我并不急于批评他,而是摸清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逆反且胆小。针对此种情况,我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话,一次,二次,三次……通过几番交流之后,了解起初他是欠某商店几十块零食钱,店主总是追问,无奈,只得向家里要,家人不给,自己就想法解决这件事……久而久之就不想学习了,后来就喜欢到处游荡,交了几个校外“伙伴”。我注意挖掘他的优点,发现他画画不错,就让他担负起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工作,效果很好。我借此机会在班里有意识地表扬他,帮助他树立自信心。结果他逐渐改正了缺点,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了,最后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后进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教师要以理服人,耐心疏导,让学生自愿接受并改正错误。在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后进生更需要集体的温暖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后进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的合力,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如:模具班有一位后进生张继涛上课喜欢看小说、课外书,结合他的特点,我采取主动沟通的方式,课后有意约他和其他人谈论闪客危机的事情,并让他也参与进来,并多次借一些好的小说给他看,从而引导他看课外书要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看课外书不能影响学业。接触多了不知不觉中彼此之间话也多了,他心中的“秘密”也全告诉我了,在我的耐心教育和引导下,他改掉了旷课、课堂不注意听讲的毛病,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有明显提高,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他也就更信任我了。
四、持之以恒,允许反复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体验成功是他们最感喜悦的事,因此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后进生的“成功”。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方面差,还是学习方面差,都不是一朝形成的。学习能力差造成纪律差、品行差,而纪律品性差会使学习成绩更差。我们不能认为一项规定、一次要求、一项措施就会使后进生变成优等生,教育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期间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有极大的耐心。只要后进生能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那么期间会有反复,既不奇怪又不可怕。不能因后进生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而灰心,认为其无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毅力。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要求、耐心疏导、无私关心外,还要常鼓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上进的意识,树立成功的信心,最终获得成功。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渐入佳境,决非一蹴而就,唯有不断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提高自我,才能全面抓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参考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教育学》“十一五”规划教材.
[2]参考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心理学》“十一五”规划教材.
关键词: 后进生 转化 关心
所谓后进生就是通常说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叫学习困难学生,其表现为没有强烈的上进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悲观失望,缺少自信心和文明素养;厌倦正常的教育活动,且有抵触情绪,常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这些学生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课堂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堂作业,没有纪律观念,经常有违纪、损坏公物等行为。若任其发展下去将来结局显而易见:学生成为无所事事的人,社会的累赘。因此,教师要树立“挽救一名后进生,就点燃了一个家庭的希望”的思想,担负起转化后进生的重担。
一、树立学生自尊心和爱心
教育者应该认为后进生也是学生,也就是说在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把后进生同其他学生同等看待,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尊重。教师不该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我们必须看到后进生的形成既有自身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又有教育者的某种失误,千万不能把后进生的形成单单看成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其次,后进生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心态充满矛盾,想自尊但缺少自信心,想进步但基础薄弱,想成功但缺乏毅力,他们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爱。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而后进生对自己的认知有一部分是来自老师的评价。试想,如果教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动辄恶语相加、讽刺挖苦、伤其自尊,那么后进生必然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对待后进生要投入更多的感情,真心地关心他们,经常和他们谈心。既要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弱点,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增强他们上进的信心。
二、分析原因,有的放矢
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他们,分析他们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出影响自身进步的原因,就如同良医用药,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要找到“差”的病根,首先要着手“诊断”,即对他们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既要了解他们的优点,又要了解他们的缺点及落后的原因,还要了解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改正,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绝大部分并不是各方面都差,多是在品行、学业等方面有某种缺陷,我们绝不能以点带面,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我们要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特征,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准影响进步的主要原因。如“智力差生”,由于自身思维迟钝、智力低下,即使自身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这类学生一般自信心不足,短时间也无法使各科成绩赶上去,但可以某科成绩为突破口,循序渐进,有了进步就给予肯定,让其看到自己有进步,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心。切记不能操之过急,目标要定得符合实际。因为“拔苗助长”,会更加挫伤后进生的自信心。如:钳工班刘江山同学上课经常打瞌睡,从不交作业,成绩差。找他谈话,他却闭口无言。最后从同学、家长、好友口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经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经观察证实之后,我并不急于批评他,而是摸清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逆反且胆小。针对此种情况,我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话,一次,二次,三次……通过几番交流之后,了解起初他是欠某商店几十块零食钱,店主总是追问,无奈,只得向家里要,家人不给,自己就想法解决这件事……久而久之就不想学习了,后来就喜欢到处游荡,交了几个校外“伙伴”。我注意挖掘他的优点,发现他画画不错,就让他担负起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工作,效果很好。我借此机会在班里有意识地表扬他,帮助他树立自信心。结果他逐渐改正了缺点,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了,最后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正面引导,以理服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后进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教师要以理服人,耐心疏导,让学生自愿接受并改正错误。在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后进生更需要集体的温暖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后进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的合力,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如:模具班有一位后进生张继涛上课喜欢看小说、课外书,结合他的特点,我采取主动沟通的方式,课后有意约他和其他人谈论闪客危机的事情,并让他也参与进来,并多次借一些好的小说给他看,从而引导他看课外书要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时间,看课外书不能影响学业。接触多了不知不觉中彼此之间话也多了,他心中的“秘密”也全告诉我了,在我的耐心教育和引导下,他改掉了旷课、课堂不注意听讲的毛病,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有明显提高,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他也就更信任我了。
四、持之以恒,允许反复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体验成功是他们最感喜悦的事,因此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后进生的“成功”。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方面差,还是学习方面差,都不是一朝形成的。学习能力差造成纪律差、品行差,而纪律品性差会使学习成绩更差。我们不能认为一项规定、一次要求、一项措施就会使后进生变成优等生,教育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期间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又要有极大的耐心。只要后进生能逐步向好的方面转化,那么期间会有反复,既不奇怪又不可怕。不能因后进生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而灰心,认为其无改正错误的决心和毅力。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要求、耐心疏导、无私关心外,还要常鼓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上进的意识,树立成功的信心,最终获得成功。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渐入佳境,决非一蹴而就,唯有不断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提高自我,才能全面抓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参考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教育学》“十一五”规划教材.
[2]参考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心理学》“十一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