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花:我们的校园记者队伍越来越壮大了,遍布全国各地,真是可喜可贺啊!小编们每天都会接到N个校园记者询问关于如何写稿和采访的电话。温馨提示:本栏目投稿邮箱为hxxhp@sohu,com,不懂的问题和写好的稿件都通通发到这里来吧:
吴晓茜: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处处留心皆学问,多留意身边的小事趣事和有意义的事情,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了,大家千万别以为写新闻和写日常作文一样哦,写作文时可以大胆地凭想象写作,虚构事件,也可以用散文、诗歌多种体裁。而写新闻就不同了。新闻的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真实的,不能捏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同学写的新闻稿件吧。
校园事件一:禁用水电
近日,学校公布了上一年度(2006年)的水电费情况,其中水费48万元,电费63万元,取暖费119万元。因为支出太多,学校要求全体师生节约水电。
学校从即日起开始限制我们开灯和开饮水机的时间,并派专人检查,连厕所也定时停水,上课时,大家甚至会闻到厕所的臭味。更多时候厕所都是封住不让用的,很多同学只好到别的楼层上厕所。钱是省了,却浪费了大家很多时间。
令大家不解的是,学校大力号召同学们节水节电的同时,有的老师在办公室里还整天开着电脑,玩游戏,听音乐,聊QQ,学校领导却视而不见!是老师的电脑用电多,还是我们的电灯用电多?老师的娱乐和我们的照明比起来,哪个更重要?
上周,学校的水管破了,大量的水从地底下往上冒,却不见维修人员及时检修。这样浪费水资源,还谈什么节约?
学校在教育我们的同时,也应该管管自己。教书育人,不应该只靠口头的功夫,实际行动也许会更有效。
(本刊校园记者何川来自山东的报道)
>>雪花:要当好一名记者,首先就是培养自己的新闻触觉,不仅要关心自己身边的小事,还要关注国家大事,此外更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看来你做得真不错。不过要注意核实数字的准确性。
校园事件二:社会实践被迫取消
近期,由于学生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交通事故频发,我校原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被迫取消。所有学生对此反应异常强烈。
据悉,校领导声称他们是迫于上级命令,才取消活动。原因是因为某校学生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了交通事故。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但作为组织者的校方,却顾虑重重!如果不幸出现事故,学校责任难以界定,一方面社会不理解,声讨一片;另一方面,领导难处理,只好追究责任,查处一大串,学校劳民伤财。
这样一来各级领导自然不敢松口,教师也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不敢轻易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苦的是学生。失去了许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
要想解决“禁止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必须得有法律的保驾护航。如江苏某地出台具体的安全责任法律措施,将学校“没有地方说理”的被动境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法律界定。如此一来。学校就可以摆脱“安全法律空白”束缚的境况,将学校的维权地位做出司法提升,让教育真正回归教育。
(本刊校园记者吴昊来自江苏的报道)
>>雪花:你写稿件的手法相当老练!把身边的事件与教育这等大事联系在一块来思考,这点非常棒!对于此事,你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老师和同学,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内容更生动丰富。再接再厉!
校园事件三:机器人大赛
2007年4月7日,第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赛区联赛在重庆八中顺利举行。
“今日赛场新秀。明日科技之星”是本次竞赛的口号。伴随着开幕式的欢呼声,记者来到了比赛现场。每位选手严阵以待,场内教练耐心指导,场外家长焦急等候,气氛非常紧张。
比赛刚开始不久,一位参赛选手就沮丧地走出了赛场。记者了解到原来这位选手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竞赛。而且备战时间不长,所以未有满意的表现,不过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就不会再紧张了。
再来看看“智能单项技能比赛”赛区,选手们都手捧着自己的发明,有机器人接力、机器人赛跑、机器人推动等等。最吸引大家的是“机器人2vs,2足球比赛”赛区。据选手们介绍,机器人踢足球的动作和足球飞出去的方向都必须由指南针和红外线来控制,否则机器人便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据悉。本次大赛每个组别的第一名,将参加7月份在我市举行的全国第七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一决高下。
(本刊校园记者蔡文静来自重庆的报道)
>>吴晓茜:建议校园记者们向这位同学学习,多参加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有句话说得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当地有关食节、电脑节、运动会、艺术节之类的活动。大家都可以去参加,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就行了,但要注意“真实”二字哦!
吴晓茜: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处处留心皆学问,多留意身边的小事趣事和有意义的事情,提取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了,大家千万别以为写新闻和写日常作文一样哦,写作文时可以大胆地凭想象写作,虚构事件,也可以用散文、诗歌多种体裁。而写新闻就不同了。新闻的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真实的,不能捏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同学写的新闻稿件吧。
校园事件一:禁用水电
近日,学校公布了上一年度(2006年)的水电费情况,其中水费48万元,电费63万元,取暖费119万元。因为支出太多,学校要求全体师生节约水电。
学校从即日起开始限制我们开灯和开饮水机的时间,并派专人检查,连厕所也定时停水,上课时,大家甚至会闻到厕所的臭味。更多时候厕所都是封住不让用的,很多同学只好到别的楼层上厕所。钱是省了,却浪费了大家很多时间。
令大家不解的是,学校大力号召同学们节水节电的同时,有的老师在办公室里还整天开着电脑,玩游戏,听音乐,聊QQ,学校领导却视而不见!是老师的电脑用电多,还是我们的电灯用电多?老师的娱乐和我们的照明比起来,哪个更重要?
上周,学校的水管破了,大量的水从地底下往上冒,却不见维修人员及时检修。这样浪费水资源,还谈什么节约?
学校在教育我们的同时,也应该管管自己。教书育人,不应该只靠口头的功夫,实际行动也许会更有效。
(本刊校园记者何川来自山东的报道)
>>雪花:要当好一名记者,首先就是培养自己的新闻触觉,不仅要关心自己身边的小事,还要关注国家大事,此外更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看来你做得真不错。不过要注意核实数字的准确性。
校园事件二:社会实践被迫取消
近期,由于学生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交通事故频发,我校原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被迫取消。所有学生对此反应异常强烈。
据悉,校领导声称他们是迫于上级命令,才取消活动。原因是因为某校学生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了交通事故。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但作为组织者的校方,却顾虑重重!如果不幸出现事故,学校责任难以界定,一方面社会不理解,声讨一片;另一方面,领导难处理,只好追究责任,查处一大串,学校劳民伤财。
这样一来各级领导自然不敢松口,教师也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不敢轻易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苦的是学生。失去了许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
要想解决“禁止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必须得有法律的保驾护航。如江苏某地出台具体的安全责任法律措施,将学校“没有地方说理”的被动境况进行客观公正的法律界定。如此一来。学校就可以摆脱“安全法律空白”束缚的境况,将学校的维权地位做出司法提升,让教育真正回归教育。
(本刊校园记者吴昊来自江苏的报道)
>>雪花:你写稿件的手法相当老练!把身边的事件与教育这等大事联系在一块来思考,这点非常棒!对于此事,你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老师和同学,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让内容更生动丰富。再接再厉!
校园事件三:机器人大赛
2007年4月7日,第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赛区联赛在重庆八中顺利举行。
“今日赛场新秀。明日科技之星”是本次竞赛的口号。伴随着开幕式的欢呼声,记者来到了比赛现场。每位选手严阵以待,场内教练耐心指导,场外家长焦急等候,气氛非常紧张。
比赛刚开始不久,一位参赛选手就沮丧地走出了赛场。记者了解到原来这位选手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竞赛。而且备战时间不长,所以未有满意的表现,不过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就不会再紧张了。
再来看看“智能单项技能比赛”赛区,选手们都手捧着自己的发明,有机器人接力、机器人赛跑、机器人推动等等。最吸引大家的是“机器人2vs,2足球比赛”赛区。据选手们介绍,机器人踢足球的动作和足球飞出去的方向都必须由指南针和红外线来控制,否则机器人便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据悉。本次大赛每个组别的第一名,将参加7月份在我市举行的全国第七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一决高下。
(本刊校园记者蔡文静来自重庆的报道)
>>吴晓茜:建议校园记者们向这位同学学习,多参加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有句话说得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当地有关食节、电脑节、运动会、艺术节之类的活动。大家都可以去参加,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就行了,但要注意“真实”二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