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讨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治疗的效果情况。方法 择取本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80例年龄60岁以上急性胆囊炎病人为对象,均采用LC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情况。结果 280例老年病人中,277例顺利实施LC手术,手术成功率98.93%,平均手术时间(63.1±8.34)分钟,术中均无大出血、胆管损伤等不良事件出现,术后1-2天内胃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开始进食,平均住院天数(6.3±2.15)天;术后随访观察,无伤口感染、出血、戳孔疝、胆瘘及死亡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全面评估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身体状况的前提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老年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情况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01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Methods: 280 case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admitted to the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Nov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All of them were clinically treated with LC, and the efficacy was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280 elderly patients, 277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LC surgery, the success rate was 98.93%,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63.1 8.34 minutes, no major bleeding, bile duct injury and other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was basically normal within 1-2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y could start eating,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ys in hospital (6.3 2.15).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wound infection, bleeding, puncture hernia, biliary fistula and death were found in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Conclus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key words】 acute cholecystitis; Elderly patient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urative effect is
  老年人是急性胆囊炎的高发人群,该疾病主要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侵袭等原因而引发胆囊炎症,以腹部阵发性绞痛、腹肌强直等为病症表现,临床上一般予以手术治疗,过去受到医疗条件方面的限制,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老年病人的创伤性较大,加上病人身体耐受力较弱,因此,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1]。伴随外科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中,其突出优势在于:对机体创伤性小、术后疼痛感较轻、伤口愈合快等。此文择取本院普外科收治的280例急性胆囊炎老年病人为对象,均行LC术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对象、方法
  1.1病例来源
  择取本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80例年龄60岁以上急性胆囊炎病人为对象,105例为男性,175例为女性,年龄61-88岁,中位年龄(72.6±8.13)岁;当中259例合并胆囊结石,21例无胆囊结石;病程6小时-28年不等,末次发病与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为4小时-7天,平均(2.8±0.42)天;97例为首次发病,183例以往有胆囊炎反复发病史,之前均无上腹部手术史。原发性基础疾病情况:241例合并高血压,236例合并糖尿病,125例合并冠心病,149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20例合并脑梗死。所有病例在接受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后排除胆管结石者,符合急性胆囊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完善血尿常规、血生化检验等临床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证;在手术前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方案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认可。
  1.2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予以气管插管;病人取头高脚低的左侧卧位,选择脐部下缘处将Veress气腹针置入腹腔,补充CO2建立气腹,使腹压达到11-13mmHg;于脐下缘位置切开一个10mm的切口,把腹腔镜穿刺器(10mm)戳入腹腔内当作观察孔,将腹腔镜置入其内,探查腹腔内部情况,明确胆囊炎症程度、胆囊周围组织有无粘连现象;腹腔镜引导下,于剑突下置入腹腔镜穿刺器(10mm)作为主操作孔,选择右侧锁骨中线肋下缘处置入穿刺器(5mm)作为第二操作孔,向两个操作孔中放置腹腔镜手术器械。如果大网膜和胆囊存在粘连,紧贴胆囊壁(或肝脏)取电刀切断,用电凝钩分离胆囊且将其提起,使胆囊三角得以充分显露,从胆囊的颈部开始逐步解剖胆囊三角,位置不宜过低,以免損伤胆总管;分离胆囊和肝脏相连的浆膜层组织,清楚判断胆囊的壶腹部、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等各个部位,找到胆囊管距离胆总管0.5厘米位置,用结扎血管夹进行结扎(近端结扎2个,远端结扎1个),予以切断;分离胆囊动脉予以血管夹结扎(近端结扎2个,远端作电凝处理),予以切断;之后看到多条血管分支,予以结扎后再切断,将胆囊颈部提起进行顺逆结合,再切除胆囊,对胆囊床进行电凝止血。使用一次性标本取物器把胆囊取出,留作病检;冲洗腹腔后,明确胆囊三角没有异常,于Winslow孔置入1 根潘氏引流管,由腹壁穿出,术毕。术后按照引流状况确定拔管时间,通常术后48小时内可拔管,予以抗炎治疗3-5天,无不适反应即可出院。   2.结果
  本组28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中,277例顺利实施LC手术,手术成功率98.93%(277/280),手术时间36-129分钟,平均(63.1±8.34)分钟,术中均无大出血、胆管损伤等不良事件出现,术后1-2天内胃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开始进食,住院天数4-11天,平均(6.3±2.15)天;其余2例因身体耐受性差而转行腹腔镜胆造瘘术;还有1例由于胆囊三角部位的解剖关系不清晰,及时改为开腹切除胆囊。术后随访观察,均无伤口感染、出血、戳孔疝、胆瘘及死亡等并发症出现。
  3.讨论
  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见手段,能够有效改善症状体征,解除病人疼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备手术切口小、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突出优点,为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带来了福音。但由于老年人的机体呈退行性改变,各个脏器的代偿功能均有所降低,且合并症较多,所以,手术风险远高于非老年病人[2]。为了减少手术风险,在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时需详细询问病人的以往病史,严格查体、全面评估脏器功能状况,切忌不可忽略合并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脑梗死、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基础疾病均可能在全麻术中或术后出现重大意外,还会增加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的出现概率。故行LC术之前必须注重调整老年病人的内科疾病。此外,老年病人的手术基本原则是简便有效,手术时机以胆囊炎发作后48小时内实施最佳;麻醉方式最好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加强心电监护。对身体耐受性差者不必强行实施胆囊切除术,可以改为胆囊造瘘术或胆囊部分切除[3]。通过此次研究发现,28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中,277例顺利实施LC手术,手术成功率98.93%,术中均无大出血、胆管损伤等不良事件出现,术后1-2天内可开始进食;术后无伤口感染、出血、戳孔疝、胆瘘及死亡等并发症出现。
  综上,在全面评估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身体状况的前提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军.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 93-94.
  [2]谭凤柱.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醫学,2018,27(11):1178-1180.
  [3]王存生,庞天骄,周树理,等.老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46例临床报告[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4):4801 -48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对应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中间断静脉注射和静脉泵入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接受间断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实验组接受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阿托品化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反跳、过量、后遗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预防便秘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1日至7月15日行手术治疗后的骨科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来预防便秘;将2017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行手术治疗后的骨科卧床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72例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本组患者进行便秘的预防。比较两组患者对便秘知识的掌握情况、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以采用 " 师父带徒弟 " 为主要形式展开教学,即以学校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企业业务骨干传授技能知识的联合培养,以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企业减少人才流转的周期,降低人才培训的成本,并能储备大批高质稳定的人才,使校企达到互利互惠共赢的局势。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折衷形式尚未摆脱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护理人才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的处理方法,并观察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126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术后处理,随访1年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1年后,126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治愈97例(77.0%),好转21例(16.7%),无效8例(6.3%),治疗总有效率为93.7%(118/126)。结论 对行鼻内镜鼻窦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从我院2017年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情况更优(P0.05)。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持续泵入硝普钠、强心剂、利尿剂等),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2012-2014年我院剖宫产术两种手术细节和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3年来我院共6634例剖宫产产妇术后研究,统计两种手术细节和发生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数量及发生率,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 注意细节有意识保护切口者共3725例,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仅2例,占0.05%,常规组未保护切口者2909例,发生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者23例,占0.79%,
期刊
摘要:班主任管理工作作为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护理专业来说,学生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状态。虽然大多数班主任都学习过相关的心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班主任仍然难以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不利于学生进行健康的成长。本文针对目前护理专业班主任的管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二甲双胍用药,观察组42例行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d后,血糖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FBG)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阿卡
期刊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中老年是常见的患病群体,遗传、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应激、内分泌等是临床疾病诱发因素。高血压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然而病情不断发展,逐渐产生视力模糊、血压骤升、头晕等症状,病情恶化时会出现脑梗死、心绞痛、冠心病等严重疾病。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经济负担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奥氮平与阿立哌唑用于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临床分析。方法 随机搜集2016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入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n=40),对照组采用奥氮平用药治疗方式,另一组采用阿立哌唑用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的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