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常规右心室起搏与左束支起搏对三尖瓣反流的影响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常规右心室起搏(RVP)和左束支起搏(LBBP)对三尖瓣反流(TR)影响的差异。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心动过缓行首次起搏器植入且术前2周内和术后1年以上超声心动图资料齐全的患者,根据心室导线植入位置分为RVP组和LBBP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线相关TR(LRTR)的发生情况。

结果

140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5.0±11.3)岁,男58例(58/140,41.4%),RVP组73例(73/140,52.1%),LBBP组67例(67/140,47.9%)。两组术后新发TR的发生率分别为13.7%(10/73)和7.5%(5/67)(P=0.282),TR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2/73)和13.4%(9/67)(P=0.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特征和基线超声心动图参数后,两组术后随访新发TR(校正OR=7.26,95%CI 0.99~53.42,P=0.052)和TR加重(校正OR=3.40,95%CI 0.70~16.45,P=0.128)的发生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入器械时长(校正OR=1.11,95%CI 1.01~1.22,P=0.042)、基线二尖瓣轻度以上反流(校正OR=4.64,95%CI 1.01~21.43,P=0.049)为TR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RVP和LBBP术后新发TR或TR加重的发生风险相当,LBBP并不额外增加术后TR加重的发生风险。随访时长和基线合并二尖瓣反流为TR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由于三级医疗机构科研试剂/耗材采购量逐年增加,需要寻找一种更加适合目前管理工作需要的运行模式,提升科研实验用品采购服务及管理水平。方法通过聚焦科研试剂/耗材采购管理的瓶颈问题,结合对同领域管理模式的调研与相关文献回顾,搭建适合医院的科研试剂/耗材采购平台,在全院运行2年并逐渐改进。结果应用科研试剂/耗材采购平台,预计节约科研试剂/耗材相关经费支出7%~8%,可让科研采购工作规范、简便,采购管理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ATP)负荷对后循环缺血(PCI)病变脑血流灌注改变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9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PCI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6~79岁,平均62±10.3岁.患者采用两日法进行静息及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勾画并计算18个脑区局部脑血流灌注量以及评判负荷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结果:26例PCI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单支后循环血管病变者10例,双侧后循环血管病变11例,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病变5例.基底动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计算TyG指数,将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P、中重度AP和重度AP(SAP).非SAP组患者164例.SAP组21例.比较2组的临床基本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比较TyG指数和PCT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的TG、TyG指数和PCT水平显著高于非SAP组(均P<0.01).SA
目的探讨不间断抗凝方案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围术期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行经皮LAAC的患者共62例,根据术前是否停用原口服抗凝药将患者分为不间断抗凝组(26例)和间断抗凝组(36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抗凝特点,包括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肝素化后最大AC
目的观察重复温热刺激对炎症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状态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HUVECs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温热刺激5次组(5次组)、温热刺激9次组(9次组)和温热刺激13次组(13次组),分别接种至五个相同培养条件的培养皿中。空白组为正常HUVECs,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加入脂多糖(LPS)作为炎症状态模型对照;5次组、9次组和13次组均先进行重复温热刺激,将恒温箱调至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