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外一篇)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in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词中最早对雨留下深刻印象,是从琼瑶的言情小说开始的。因为她喜欢引用或改编古代诗词,为小说中女性形象增添几分灵性和诗书气。她曾经在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中引用了一句“冬雷震震,夏雨雪”,语出自汉乐府《上邪》,雨在这里是动词词性,而非一个名词。时至今日,雨的动词词义,老百姓用得较少;雨和雪,分别表示两种常见的自然景象,一个是雨水,另一个则为雪花,成为老百姓日常的生活用语。
  在我看来,雨在四时节气里有着不同的情态。在春天,雨是含蓄的,是细润的;在夏天,雨是热情的,是奔放的;到了秋天,雨是哀愁的,是阴绵的。现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冬天也会飘雨,冷飕飕、寒凛凛的,让人恨不得不出家门,窝在家里,守着暖气过活。但你若走出门去,在这个季节,仍然能看见很多勤快的小商小贩选择在雨天做买卖,因为这个时候做生意,十有九成:一方面,天寒地冻,大家喜欢赖在家里,一日三餐靠外卖,并没什么稀罕;另一方面,但凡出门的,大多是不得已的,遇上个小商贩,出于同情心理,买点东西的概率要比平常高很多,而且很少会讨价还价。
  北方气候大多干旱,春天时因为降雨少,更容易造成“春旱”。记得有一年,我老家整个冬天的降水量仅为几毫米,小麦返青时,整片整片的田地龟裂,麦苗枯黄,眼看收成就要保不住了。最后,政府开闸放水,一时间,整个沟渠、小道、池塘里全都灌满了清水。老百姓一个个走出家门,不顾严寒,纷纷用自家的喷灌机将地里的庄稼浇了个透。
  要是放在古代,尤其是放到那个除了军事力量薄弱、其他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宋朝,除了“看天吃饭”,老百姓是没有别的办法来缓解旱情的。试想,在一个干燥的春天,老百姓眼看着都要吃不上饭了,哪里还有心思去吟诗作对呢?据传,苏轼到陕西凤翔府就职时,曾因为长达半年之久的干旱,带领老百姓向天求雨。农人的揪心,收成不保,安居之忧,让一代文豪手足无措,最后只能虔诚地跪拜苍天,诚心祈求天可怜见,下一场大雨以解燃眉之急。古代文人墨客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始终胸怀天下苍生,以百姓之乐而乐,以百姓之忧而忧,而不是满足于自己的文辞才情或仕宦生涯,只是单纯地一门心思为民,为国计,为天下。幸运的是,苏轼的这场求雨感动了天地,在那个黄沙漫天的季节,不久之后便春雨绵绵。“乙卯乃雨”“甲子又雨”“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久旱逢甘霖,禾麦保收有望。苏轼认为这几场大雨是“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为了感恩这几次大雨,他便以“喜雨亭”命名了刚刚落成的一处亭子。这也是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喜雨亭记》的创作背景。
  春雨之贵,贵在罕见,贵在诗情画意,贵在深入人心。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东风解冻,散而为雨。从此,春回大地,春暖人间。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之后,对春雨用情很深,他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韩昌黎则用自己的七言绝句来表达对春雨的赞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无独有偶,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也让人领略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宋诗人陆游在临安邂逅了一场春雨,云销雨霁,他不无惆怅而无聊地吟诵着:“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绵绵,让诗人将内心的敏感诉诸笔端,春雨成为一个内含丰富的意象,写春雨,渐渐成为一种“症候”。
  又到一年春好处,2019年春节过后,因为上个季度暖冬的影响,天气干旱很严重。2月中下旬,接连飘了两场雪花,第二场时,为防止雪后地滑,父亲在老家帮助长辈收拾院落,待他收拾完却发现地面上的雪花早已化为春水,润泽大地,催生万物。春雨,浇灌和滋养着大地上的生命和梦想,春雨过后,想来姹紫嫣红不会太远。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写下这个题目,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萦绕在耳边,那熟悉的旋律提醒着我,在钢筋混凝土之外还有一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
  有许多年,到乡间的小路上去走一走,呼吸点新鲜空气,放松一下心情,是一种奢望。这倒不是因为中学功课过多,压力过大,而是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老家,那些绿草如茵的田野,那些低矮的小房子,那些走路慢慢腾腾的牛马,都消失在钢筋水泥中,回不去了。
  考试前有一段时间,我过得很压抑,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不懈奋斗的动力是否正确。我一遍遍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受这些苦?可我却始终找不到答案说服自己。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跟其他人一样,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读书,每天晚上十点钟、十一点钟才能合上书本睡眠;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完了一张张试题、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依然会抱着一摞复习试卷辗转反侧;我不明白身边的人为什么都不太理会别人的心情,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知识世界里追逐自己的那个虚无缥缈的梦想。
  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并不能充实我的心灵,我想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的世界,渴望走遍世界各地,哪怕只能过流浪的生活。我压抑,痛苦,我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太过狭隘,太过功利,哪怕这种功利是为我自己好。我很想找个角落大声哭泣,找个没人的地方宣泄一场。
  当我好不容易从小区里面找到一个没人的角落蹲下来,准备发泄一番时,突然发现自己虽欲潸潸流泪,面前却有一坨狗屎正冷眼盯着自己。
  我想对着天空大声呼喊,发泄这忍无可忍的压力,张开口却不小心深吸了一口霾。
  最后,我只好又失望地走回教室,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找不到一处风景如画的天地,可以容纳一个小小的、无措的自己,可以安放自己那颗孤独而受伤的灵魂。
  近些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们开始拆违建,让被遮蔽的风景重新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植树造林,开始将垃圾清洁处理,甚至开始整治河湖。我们深刻感受到,身边的环境都焕然一新。
  那一天,我跟着爸爸回老家探望一个远房的表叔。汽车平稳地驶进那个原先非常破烂的小村庄——雪天迈不进,雨天出不来的一个小山村。而今,当我们走在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透过车窗玻璃看到外面的好风光,我突然为自己原先的不安找到了答案。
  在修葺一新的红瓦白墙中,我抬头就能看蓝天白云、碧树参天,我惬意地呼吸着乡间清新的空气,冷不丁抬头看到一只白鴨正带领着一群小鸭子过河。河里一株株红荷正开得侬丽而鲜艳。一头老黄牛正在啃着房后的青草,啃没多会儿便朝着远处哞哞地叫唤。不远处,两头小黄牛追赶着玩得正欢。
  对我来说,学习的意义是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能力。现在我们选择痛苦的成长,是为了以后,为了将来。我蓦然想起有位作家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是来自学习,而我们显然不愿意成为弱者。
  爸爸看着我坚定地望着这惬意的乡村生活,似乎看懂了我的心事,他笑笑说:“什么时候城市也能放牛,也能放猪,那才叫一个好哩!现在老百姓生活条件好太多,虽然几十年前,老百姓就不愁吃,不愁穿,但你看,光有物质条件的改善,不叫好日子。什么是好日子?就是通过摸索,通过学习,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不好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甚至是精神风貌,大家都这样了,我相信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定会蹭蹭地涨!”
  (广西贵港市创新中学)
其他文献
即使是遍体鳞伤,也要活得精彩。这是初中毕业那年,他写给她的离别语,同时也饱含着他对她的深深祝福。  他们初次见面是在初二分班时,他们被分到同一个班、同一个小组,还坐在对角线的位置。她比较文静,不善于交谈,热爱学习。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说过的话用一个手掌就可以数得出来。他们俩开始有交流是輪到他们俩做值日生的那天,扫完地后,他说“我去倒垃圾就可以了,你不用去了”,而后她说“那么大箩筐一起吧”。他没有回
期刊
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来桂林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秋天除了落叶竟还有别的体现。  桂林的秋天是甜蜜的。清晨,路过一棵桂花树,惑人的甜蜜便扑鼻而来,这是我第一次与桂花相见,它的味道像极了酸梅汤,初见是甜,回首是甘。我站定在树下,入眼是一簇簇小小的黄色花瓣,内里還点缀着几颗俏皮的花蕊。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能散发出如此浓郁香气的花,体型一定是极大的,未曾想到,这小小的瓣叶居然有如此大的感染力。一阵微风拂过,
期刊
一  看了电影《无问西东》。看完之后,还是不停回想剧情,回看这百年间几代青年的抉择、别离、殒身、心碎。离自己年代近的,那共鸣如切肤之痛,离自己年代远的,也一点没减少扼腕长叹,长歌当哭。  电影里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是弃笔从戎的沈光耀和他那不凡的母亲。西南联大的师生为什么值得敬佩?因为他们在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坚持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就连他们自己,看起来都是“无
期刊
母亲对子女一生的奉献都是爱。它如蜡烛,能然烧自己,为你照亮前方的路;如流水,滋润着你的心田;如阳光,照耀着给你温暖……可母亲走了,想想在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有母亲的疼爱了,一阵深入骨髓的痛袭上心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痛过之后,母亲的音容笑貌和无私、无怨、无悔的大爱,就像老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  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她性格温柔,柔中带刚,是那种处事不惊、拿得起放得下、很有主
期刊
眼前这位女士瘦瘦小小,头发永远保持干净地盘在脑后,就连两鬓的碎发也被她用小黑夹子整理得整整齐齐。她的眼神憨厚而坚定,在与人聊得火热忍不住大笑后,常伴有她标志性的动作:做出一个嘘的手势,然后说一句“悄悄地”。  这一个手势,我做了15年  她叫宋春丽,50岁,陕西乾县人,是鑫月月子护理中心的一名月嫂,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宋嫂,今年是她从事这一行业的第15个年头。20年前,一场变故夺走了她的丈夫和年仅5岁
期刊
光阴似箭,一眨眼的功夫,我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十几个年头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脑海里像在放电影,一个个孩子的脸庞在我眼前飞过,有乖巧伶俐的小丽,有内向害羞的小华,还有调皮捣蛋的小瑞……突然,一张充满阳光的笑脸展现在我面前,原来是小强,记忆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十多年前。  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我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村支教计划。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所初中——资丘中学,从此远
期刊
无论中外,文学界对曹禺的《雷雨》一直都是好评如潮,作为戏剧评论家,李健吾时隔一年也用抒情的笔调书写了他对《雷雨》整体的审美体验。李健吾用一贯随和絮语式的批评文风对《雷雨》进行了评论,其中有他对戏剧的肯定,也有他个人对戏剧情节独特的看法。  1935年,李健吾对曹禺的处女作《雷雨》进行了评论,这篇评论正如作者开头所写的一样,是《雷雨》1934年在《文学季刊》发表一年之后才写赶来“敬一炷香”的。其实,
期刊
随着我国电影业的发展,有大批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文学与电影的联系也密切起来。许多文学作品被改变为电影,成为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因此,在研究文学作品时,也可以通过与其改编成的电影比较获得新意。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和张艺谋由它所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两者在意象的选取、人物形象和个性塑造上有一定差异。本文浅析了《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之间的不同侧重点,以期重新获得对《妻妾成群》的认识。
期刊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崛起,不仅直接为现代文学注入了多种神秘性、传奇性、乡土性的个性元素,也逐步催生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新的外延及表现形态。《郁刃浪剑》《秋日,我抵达锡林郭勒草原》《回到侗乡的香格里拉》等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创作语境植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土壤,伏起于少数民族特有之口耳相传的创作与传承方式,弥散于当下虚拟网络话语空间与文学场域的各个角落。  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IP的内涵  少数民族网络文
期刊
新诗是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的完全区别于古典诗歌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新诗及新诗批评发展史已过百年。闻一多通过俞平伯的《冬夜》指出新诗存在的弊病,并提出一系列诗学观点,其温和、客观、严谨的批评风格是20世纪20年代文学批评作品中的佼佼者。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胡适率先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用白话代替文言进行新诗创作。很快就引发了诗到底是贵族的,还是平民的论争,部分作家打着“平民化”的口号,在创作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