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五个忠告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于读书,本人有如下五个忠告——
  人要不读书,是没有希望的
  这句话是我家的“读书劝勉语”。我们家庭以“书香浸染全家,人人崇尚创造”为特点,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等称号。不读书极可能导致灵魂堕落。为了激励全家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便总结并强调这句“读书劝勉语”。
  记者来我家采访,问:“为什么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书情有独钟?”我回答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拜书之所赐;而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尝到了甜头,‘复制’就成为一种高度的生命自觉。”
  你喜欢什么书,你就是什么人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可以通过你正在读一本怎样的书,推知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教养的孩子不可能只爱动漫书,有学养的成人不可能捧读故事书。当你奔向书店,当你奔向图书馆,面对书籍的海洋,若让你自由选择,你瞬间就暴露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与“功利阅读”的“稻粱谋”不同,“公共阅读”,是用来美化我们的精神的。所以,我常跟学生说,一个优秀中学生的“功利阅读”和“公共阅读”的理想比例,应该是46。“功利阅读”可以让你飞得高,“公共阅读”可以让你飞得远。
  书中“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被许多人奉为劝人读书之圭臬,于是一代代读书人前仆后继地奋勇拿读书“赚谷子、赚房子、赚位子、赚妻子”。然而,当其读书目标得以阶段性达成之后,某个读书人就开始报复般地“仇书”了,例如以撕书的方式庆祝学业结束。许多人一旦考上大学、升了职位、遂了心愿,立刻就将书抛到一边,不再苦读。
  读书不是用来换取好处的,而是用来“喂饱”灵魂的。没有食粮,我们的肉体会饥饿;没有书籍,我们的灵魂会干瘪。所以我认为,书中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而是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等着你去发现。
  不著书难知读书妙
  在这个世界上,最善于读书的人是谁?答:用心著书的人。
  用心著书的人,因为有了著书时在纸上的啼笑与甘苦,所以,读起他人的书来更能得其要领、悟其精髓。用心著书的人,字里行间都有他的心血,作为读者,你花少许费用,就将其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握在手中,这难道不是一桩极其划算的交易吗?用心著书的人,将心比心,明白他人写书不易,明白他人不会在书中隐匿自己的智慧,所以,他才会更懂书、更爱书、更惜书。
  为读书而读书是一种浪费
  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但是,“输入”不是目的,“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
  古人嘲笑书呆子为“两脚书柜”,今天,这个喻体似乎可以被电脑轻松替代了,但胜过电脑之处就是我们可以进行创造性劳动。所以,我们不要将读书的终极目的锁定为对抗空虚、装潢门面、换取好处,而应定位为创新创造。读书是为了将书中的内容与读书人混合为一个新的整体,从而达到书中有我、我中有书的境界。形象一点说就是——理想的读书应该像充电,充电的目的在于放电,而不是自炫“满格”。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
其他文献
无论是股票,期货、外汇、大宗商品只要出现大跌、暴跌就会出现极好的反弹机会。因为这就是股市中几乎可以算是公理的规律。  上证指数三季度经历了惨烈的下跌,大盘从6月12日的5178点跌到了9月底的3000点以下。说实话笔者从事证券、期货研究20多年,还没遇到过以这样形态完成的下跌。当很多人都在抱怨赶上了难得一见的股灾,在抱怨国家救市不利时,笔者却看到了年内最后一次市场机会,那就是四季度大盘会有一波不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渗透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大数据技术的刺激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财务共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筑牢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意见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家庭强制性医疗支出,大于或者超过家庭一般消费的40%,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发生了灾难性的医疗支出。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
1975年,译制片《巴顿将军》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作为“内参片”放映。一些老将军看过后,嘴一撇:有什么稀奇?这样的人物我们也有!谁?开国少将钟伟。在近年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那个桀骜不驯、性情刚烈,但又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的血性硬汉李云龙,他的一些故事正是以钟伟的戎马生涯为原型的。《亮剑》中李云龙自作主张攻打平安县城,调动了晋西北各路抗日力量纷纷参战,大败日军的故事,与1947年3月上旬,在三下江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