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河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ya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荣获2019~2020年度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湖北赛区特等奖
  小镇很小,小到藏不住事。
  小镇很普通,和绝大多数镇子一样,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位于镇子西边口的那条河——探河。因为,那条河特别臭,连牲口都不愿靠近。
  这不,最近发生了一桩奇怪的事情,在镇子里传得沸沸扬扬——
  据说,有人连着好几天看见镇子里有名的“五保户”李老汉,经常在探河边转悠,也不知道是去干啥。于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才去河边散心。于是马上就有人反驳说道,不对,谁散心会去那种地方,肯定是去藏什么宝贝了。人们七嘴八舌,越说越玄。突然有人小声提醒:“嘘!他来了。”大家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李老汉正朝镇子西边口走去。
  有人便搭话问道:“李大叔,您又去探河吗?”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子的李老汉笑了笑说:“是的哩。”
  “哎呀,李大叔,探河那么臭,连我家‘大黄’都不去哩!您说您老往那里去干吗?要我说呀,您还是回家去歇歇吧。”李老汉还是笑了笑,摆了摆手,接着朝镇子西边口走去。那悠悠晃晃的背影,像早春探河上的雾一样让人看不透。
  李老汉在探河转悠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从人们的嘴里飞进了镇上一个游手好闲、人称“二赖子”的王富贵的耳朵里。王富贵在家里徘徊了一整天,终于按捺不住。第二天,他提了两瓶白酒和一斤切好的猪头肉,到李老汉家里去了。王富贵敲了敲李老汉家的门,喊了声:“李大叔,在家吗?小王来看您啦。”屋内久久没有回应,他索性将手里的东西放在李老汉的家门口,蹲在地上等李老汉回来。
  到了晌午,李老汉的身影才晃晃悠悠出现在镇子西边口,手里攥着一个鼓鼓当当的麻布袋子。他远远就望见自家门口蹲着一个人影,走近定眼一看,才弄清来人是谁。忙喊道:“哎呀,是富贵呀!”王富贵并没有答话,因为蹲久了,他的腿有些发麻,尝试了几次都没有站起来。最后,在李老汉的搀扶下进了屋。
  李老汉的屋内,杂乱不堪,都是他平时收捡的废品。若是将这些废品除去的话,就只剩下三把一坐就“咯吱”响的椅子,一张被蒙上一层油垢的木质桌子和一个刚好容纳一人的板床,再别无他物。
  李老汉忙乎了好一会儿才清理出一片空地,搓着手对王富贵说:“坐坐坐,富贵呀!累坏了吧。”“没有,不累。”王富贵将手里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李大叔,您也别忙活了,坐下来我们叔侄喝两盅吧。”
  他们两个就着猪头肉,喝着小酒,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酒足饭饱之后,王富贵才眯着眼试探性地问道:“李大叔,听说您最近老去探河边转悠,那么脏的地方,您说您图个啥?莫非是发现了什么宝贝不成?”李老汉咧着嘴,神秘地说道:“还真被你小子猜对咯。”
  李老汉走到桌子旁边,将那个麻布袋子拎起来,接着说:“你瞧,这就是我从河里探来的宝贝,可都是有来头的东西哩!河里还有不少。”于是,他边说边解开捆扎袋口的尼龙绳,将袋子里的东西一一掏出来,分别是一堆古钱币和几个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瓷瓶。
  听了李老汉的话,王富贵心里不是个滋味,随后便起身告辞了。李老汉倚着门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嗤嗤”地笑了……
  回到家里,王富贵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将李老汉在河里探到宝贝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妻子任来凤。任来凤是镇子上有名的“长舌妇”,没一会儿工夫,全镇子的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挑着箢箕,拿着锄头蜂拥到探河边寻宝。小小的探河,上上下下挤满了寻宝的人。然而,人们却犯了难。因为河里的垃圾太多了,阻碍了古董打捞,唯一的办法便是先将河里的垃圾清理干净,这对于小镇的居民来说无疑是一项颇为费劲的工程。然而,大家的兴致却丝毫不减,依旧热火朝天地干着。
  当大家将探河里的垃圾清理干净后,却发现河里连古董的影子都没有。大家正打算找李老汉问个明白时,没想到李老汉已悄悄地来到探河边。他开口道:“是不是想问宝贝在哪儿?真糊涂呀!这干净的河流不就是最值钱的宝贝吗?”
  望着李老汉朴实的笑脸,再看看平静而清澈的水面,小镇的居民们这才缓过神来:原来大家都被李老汉下了套。
  自那以后,若你在探河边遇到小镇的居民,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肯定会自豪地说:在探宝。探什么宝?当然是我们的绿水青山啊!
  指导老师点评:
  作者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平常而又崇高的故事。故事讲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五保户”李老漢以保护家乡的绿水青山为己任,不惜巧妙地设计“下套”,让小镇居民人人参与探河垃圾污染的治理工作,表现了李老汉纯朴善良、智慧率真、勇于担当的人格魅力;表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主旋律,小说立意高远。
其他文献
诗歌融合情感,寄寓志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尚书》也说:“诗言志,歌永言。”我们鉴赏诗歌,其实就是对作者情感的再触摸,对诗文韵律的再涵泳,对诗歌内容的再创造。因此,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三个单元为例,总结出五“看”法,来引导学生鉴赏诗歌。  一看“题目”。常人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①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②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歌德)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请综合以上三句话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作文题)  审题指导  任务驱动型作文除了具有“指令性”“思辨
今年黄石的冬天,并不太冷,却比往年显得漫长。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几许恐惧、悲伤,噤若寒蝉。这场突来之疫,离我们那么近,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你我的面前,它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是沉重的。可就在这寂静而又清冷的冬日里,我却看到了一颗颗赤诚的心,一个个辛勤的人,以及一座座努力的城。  想到了现在这座安静的城曾经的热闹与喧嚣,想到了街道口冒着热气的豆浆油条,想到了洒水车过后满是灰尘的味道。曾经繁华的街市变得清冷,热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人工智能似乎一清二楚。  ——题记  2070年,武汉的冬夜。  由于温室效应的恶化,即使是在深冬时分,我也需要撑着一把伞,在湿润的街道上小心翼翼地穿梭;而在我的头顶正上方约1厘米高的位置,静静地浮着一串数字和标识,幽幽地发着蓝光,映亮了头顶的伞面。  它被称作“可视情感数据”,我却更喜欢把它叫作“情感出卖器”。这组数据通过分析捕集器从人体收集而来的脑电波、体温、心跳等信息,
旧世界影像志系列作品第143256号陈·加布里埃尔·莫妮卡·艾德尔·清水·261344IC独立作品  字幕:城市曾是我們的生存方式。——如今,它正在消亡。  【镜头定格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数秒钟后,镜头向下,青苔与藤蔓覆盖的建筑物群出现在画面中。镜头推进,可以看到倾颓的大楼,散落的瓦砾,损毁的广告牌,堆满生锈车辆的街道,被风化作用和树根蚕食得支离破碎的建筑物外立面和柏油路面。  阳光从楼宇间洒落下
这个春节,我们以“静”致敬;这个春节,我们封一座城,护一国人。  寒冷之中,总有篝火温暖大地;暗夜之下,总有星光照亮天际;绝望之时,总有黎明点亮希望。  新冠肺炎打破了新春佳节的安宁。神州大地,谈“冠”色变。耳闻者,惴惴不安;亲历者,屏气敛息。九省通衢之地,华灯初上之时,武汉人流绝迹。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危难时刻,他们星夜驰援,无问西东!  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嘱咐大家不要去武汉,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三套试题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在进一步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做出了新探索,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其命题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基本吻合,指明了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具体如下:  一、体现“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的价值引导  “坚持立德树人,增
有一群中年人,他们刷着抖音,聊着微信,看着小说,却不会用支付宝、淘宝和QQ。我妈妈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学历不高的农民工。迫切希望通过健康码返工的她,却不会使用健康码!  因为全国疫情好转,很多省份的工厂已陆续开工,包括我妈妈工作的厂子。看着朋友圈里的姐妹们都复工了,她心里挺不是滋味儿。身在湖北,这里的管控仍旧严格,她虽焦虑,却也无可奈何。只好静下心来陪伴家人。但是,这对于不赚钱不踏实、一花钱就害怕
松永贞德俳句云:“辰光只开一刻钟,但比千年松,并无甚不同。”便是在这诗句里,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时光的珍贵,“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拨云见日,使人顿然了悟,回心向善。可见诗歌之于人的内心世界,是有着巨大的唤醒作用的,在日常语文学习中不可不重视。  2019年底推出的高考全国卷样卷新题型中,将现代诗歌纳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出题范围,这是一個极为大胆的尝试,极大地增加了现代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当
写作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我们的作文才能吸引读者,也才能让阅卷老师对我们的文章格外青睐。这是我多年来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心得。下面我们就结合2018年部分高考优秀作文片段,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看作文是如何创新的。  要写出有创意的文章,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作文的本质。作文其实是应对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事情要记录,有意见要让大家知晓,心里有喜怒哀乐不吐不快,这时候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