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4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患者和体检者的病历资料共506例,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191例、代谢异常患者210例,健康体检者105名。按照血清胱抑素C水平又将入选者分为3组:下三分位数组(T1组)165例,中分位数组(T2组)172例,上三分位数组(T3组)169例,检测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白蛋白(MAU)、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胱抑素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T1、T2、T3三组间BMI、腰围、腰臀比、FPG、Hb A1c、LDL-C、TG、肌酐、eGFR、MAU、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随着三分位数水平的增加,T1、T2、T3组MS患病率均显著增加(均P<0.01)。(3)T1、T2、T3三组间患者的MS组分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MS组分评分分值的增加,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逐渐增加,即MS组分值越高,患者血清的胱抑素C水平越高。(4)MS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腰围、LDL-C、FBG、Hb A1c和血压密切相关(均P<0.05),与TG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9);与HDL-C水平负相关(r=-0.352,P=0.01)。(5)腰围、胱抑素C、LDL-C、MAU和脉压差与MS显著相关,其中胱抑素C与MS的OR=2.943(95% CI 1.276~3.914)。

结论

胱抑素C与MS显著相关,随着MS积分的升高,胱抑素C呈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克罗恩病患者同健康人群肠道黏膜相关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华西医院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8例(克罗恩病组)和23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于结肠镜检查时取盲肠黏膜组织1块。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检测黏膜相关细菌多样性;聚类分析法比较菌群组成差异,比较两组菌群多样性及优势菌群组成差异,通过MiCA数据库寻找优势末端片段可能代表的细菌种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HIF-2α在不同海拔藏、汉族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6至8月3个海拔高度的健康体检者,分为平原汉族组(P组,海拔5 m),中度海拔藏、汉族组(M1和M2组;海拔2260 m)及高海拔藏、汉族组(H1组和H2组,海拔4380 m),每组20名。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HIF-1α、HIF-2α的水平,分析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红蛋白(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饮酒及饮茶行为与鼻咽癌之间的关系及关联强度,为我国鼻咽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3个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及3个英文数据库(Pub Med、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2013年3月之前发表的鼻咽癌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文献检索、选取、信息提取及质量评价均由两人独立进行。采用基于方差倒数加权的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研究结果。结果纳入合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及蛋白尿改善情况。方法多中心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干预研究。入选2010—2011年在22家医院门诊就诊的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1例,随机分为钙拮抗剂(CCB)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组和CCB+ARB组。共随访6个月。结果(1)治疗6个月后,CCB、ARB和CCB+ARB三组蛋白尿分别降低20.6 mg/L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对广东省各地区二级以上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已确诊2型糖尿病且合并超重或肥胖的省内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血脂异常诊断标准:(1)总胆固醇≥5.7 mmol/L;(2)甘油三酯≥1.7 mmol/ L;(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 mmol/L;(4)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探讨肺内结节CT血管集束征与强化值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肺部双源CT平扫增强的连续原发孤立性肺内结节病例708例。将所有病例分成有血管集束征组与无血管集束征组,再依据病灶与血管连接数量将有血管集束征组分为4个亚组,分析强化值与血管集束征的关系。结果有血管集束征组强化值明显高于无血管集束征组[(27.6±10.5)比(3.2±2.8)HU,P=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