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学术思想之“土伏火”临床应用四逆汤临证验案

来源 :中医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可认为四逆汤的君药为炙甘草,是对四逆汤理解的关键,体现了“火生土,土伏火”及阴阳互根互用之理.李可老中医将其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运用四逆汤治疗顽固性口疮、失眠、虚体感冒、疲劳综合征等科杂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举验案数例,以飨同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择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局麻复合针刺麻醉组、局麻复合右美托咪定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T0)、导针穿刺皮肤时(T1)、纤维环扩孔开窗时(T2)、髓核摘除时(T3)、射频消融治疗时(T4)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术中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镇静评分(Ramsay).结果:两组T1~T4时间节点无创平均动脉压比较
张氏经络收放疗法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时,以辨证为纲,结合五行经络理论选穴,施以“正骨”收放手法取得良好效果.文章通过对两年内274份病历分析,对张氏经络收放疗法的原理、手法特色、治疗颈椎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期刊
目的:文章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科学的临床治法及研究思路,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近10年的相关文献整理,将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机理研究、针刺疗法以及其他疗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识明确,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机制研究表明针刺通过调节免疫、代谢、内分泌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在西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通过中医研究发现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未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最理想的方法.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疼痛、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结合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阶段的疼痛评分情况、总体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接受VAS量表评价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1天、1周、2周各时间段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价,提示各时间段观察组疼痛评估均更为轻微(P<0
“湿、热、瘀、虚”为股肿的重要诱因,且“瘀”为核心病机,临床尤其重视应用活血化瘀法来治疗股肿,由于疾病阶段和个体差异等因素,不同的时期和不同体质的股肿患者表现亦不同,研究通过重点总结股肿病及其并发症在不同时期、不同体质人群应用活血化瘀法的注意事项,为股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推拿、经筋理论和岐黄针共同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推拿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推拿、经筋理论和岐黄针共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
由于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诸因素的影响,因血液或精液中产生抗精子抗体而导致的男性不育症,越来越受到中西医学界重视,而相对于现代医学免疫抑制疗法和辅助生殖技术不良反应多、成功率低的困惑,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出来.笔者认为,肾肝脾肺失调是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发病基础,湿热血瘀互结是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病理关键,总属标本虚实兼杂之证,因此扶正祛邪助育当贯穿治疗始终,通过稳定异常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最终达到“两精相搏,阴阳和合,故能有子”的治疗目标.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聊城市中医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未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试验组(38例: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24 h、术前、术后12 h、24 h数字疼痛NR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
经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该古方在现代的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均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但截至目前有关该方用治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文献资料并不多.通过门诊跟师之所见所闻,发现导师善用经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化裁治疗儿童荨麻疹.在诊治儿童荨麻疹的过程中发现风邪外袭、湿热内蕴、血热、血虚和血燥等均是常见的病因,故在辨证遣方用药时,应根据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特点酌情加入疏风散邪、清热利湿、凉血和养血之品,巧妙配伍运用以增强原经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