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图书馆

来源 :世界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好在黑夜里工作——毕竟,他们在黑暗中也看得见.rn白天时,图书馆里人头攒动.他们是否穿着合适的托加长袍出现在三世纪时的德尔斐无关紧要.他们的“灵舌”程序是否以完美的方言提供恰当的言语也无关紧要.他们是往昔之年的生面孔,“百家图书馆”协会不想引来他人的注意.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纳德里安?西曼(Nadrian Seeman)是第一个认识到DNA可用于设计和建造可编程纳米结构和纳米机器的人.得益于这种有关自组装的创新思维方式,他助力化学成为一门信息科学.2021年11月16日,西曼溘然长逝,享年75岁.
期刊
尽管根系分泌物在调控森林土壤功能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N沉降下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特征及其介导的根际土壤C、N过程认识还甚为有限.本研究以川中丘陵地区典型柏树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N添加水平模拟N沉降强度,于2020年不同季节对根系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和分析,并同步分析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C、N矿化速率的变化,以揭示不同N添加处理对根系分泌物C输入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介导的土壤C、N微生物过程差异.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降低了柏树人工林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
减低农田重金属输入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基于广西大环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灌溉水超标现状调研,选定典型Cd超标的大环江流域环江段,构建沉砂池+3级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进行净化,同时设置稻田土壤添加熟石灰、生物炭等阻控措施处理,旨在探明灌溉水净化耦合土壤阻控措施对典型污染区水稻Cd积累的联合减低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灌溉水中Cd浓度波动较大,监测期间(2020年4-11月)湿地系统入水总Cd最高浓度为8.38μg·L-1,最低为2.15μg·L-1,经系统净化后,总Cd浓度由入口的5.88±3.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对2005-2017年甘肃省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进行估算,并对植被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同植被区划的GPP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5-2017年甘肃植被GPP呈显著增加态势,平均变化率为6.53 g C·m-2·a-1;不同植被区划GPP存在显著差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为1056.03 g C·m-2·a-1,温带荒漠最
为了探究公园绿化乔木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量在冠层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变化,选择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内分布广且冠层结构有差异的3种阔叶乔木夏橡(Quercus robur)、火炬树(Rhus typhina)、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在7月叶片成熟期对其树冠不同高度(2、4、6m)和方向(东、南、西、北)的12个位置分别进行叶片采集,分析不同乔木叶片对大气颗粒物(PM0.2~3、PM3~10、PM>10及PMtota1)的单位叶面积滞纳量在冠层不同位置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
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破碎化是加速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子,亦是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但从区域尺度上开展的有关自然保护区在阻止景观破碎化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还很有限.本文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4期土地覆被数据,通过计算景观破碎度指数,量化分析我国西南102个自然保护区在阻止景观破碎化方面的有效性,并对比不同管理级别、建成时间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组间的成效差异;同时,计算各自然保护区内人类干扰指数,以揭示人类干扰对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近25年间,景观破碎化减小的保护区数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控效应受到广泛关注.鼠李糖脂是由铜绿假单胞菌合成的一种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剂的开发潜力较大,但目前对其抑菌谱和抑菌能力还缺乏全面的评价.本研究收集了 2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依据真菌Ainsworth系统分类法评价不同分类地位的病原真菌对鼠李糖脂抑制作用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鼠李糖脂对分类地位较低的鞭毛菌亚门(Oomycota)抑菌效果最好,鼠李糖脂粗提产物浓度为0.3 g·L-1时,卵囊腐霉(Pythium attrantheridium)、畸雌腐霉
秸秆覆盖是旱地农业中抗旱保墒和高效用水的栽培措施之一,也是农业绿色增产、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生产技术.秸秆覆盖是秸秆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方式,不仅缓解了秸秆违规焚烧引起的雾霾污染,还可削弱长期地膜覆盖对土壤造成的残膜污染.秸秆覆盖的技术效应因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类的不同而异.本文从秸秆覆盖的蓄水调温、保墒、改变农田蒸散等角度,阐述了秸秆覆盖促进作物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有效机制,同时提出了秸秆覆盖栽培中应加强对秸秆覆盖模式、作物病虫害防控、农机农艺配套及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完善相关技术与方法,为改进和推
排土场作为矿区的典型扰动斑块,属于矿区生态修复的重点对象.研究人为重建的排土场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情况,分析不同坡度下植被覆盖度和植物配置,可为排土场的植被重建工程提供植物物种筛选依据和配置方案.本文以宝日希勒煤矿外排土场北坡为研究区,运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影像,结合野外实测手段建立矿区典型植物光谱库,采用光谱角法实现研究区植物类型分布制图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由单一科植物演替成15科28属32种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取代一、二年生草本先锋植物地位.(2)菊科、豆科、蔷薇科和禾本科在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还田秸秆腐解慢导致的出苗率降低及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探究外源促腐微生物在低温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特性,为低温秸秆降解复配菌系的大田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利用单菌株 Achromobacter deleyi(A3)、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A4)、Aspergillus terreus(A)和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构建复配复合菌系GF-Z,测定其秸秆降解特性及在不同初始pH值、NaCl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的降解率、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