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喂养,最佳时间作最佳选择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kh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护宝宝的学问涉及方方面面,尤其在喂养保育上,家长若能把握住最佳时间,便能获得“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
  研究表明,从4个月开始,婴儿进入了学习咀嚼及味觉发育的敏感期,5、6个月开始对食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肠道内的乳糖酶开始活跃,淀粉酶分泌量增加,添加辅食此其时也。所以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4~6个月。不到4个月者应用纯母乳喂养,不必添加任何食物、水及饮料,而满4个月后,不论母乳多或少,都应着手添加辅食。
  
  尝试新食物的最佳时间
  要给孩子引荐一种新的食物时,最好在他清醒而且心情愉快的时候,早晨是最佳选择。此时孩子有了饥饿感,你的举措无异于“雪中送炭”,宝宝自会欣然笑纳。方法是:添加辅食前先喂一点母乳或者配方奶,目的是为了让宝宝面对他从未尝试过的食物有一点心理准备;每次只加一种新食物,3天之后再尝试另一种;留心宝宝的大便情况,有否消化不良或过敏反应,如有则表明宝宝的机体暂时不欢迎这种新食物,应及时停止添加。最先尝试的应该是谷类食品,然后是蛋黄以及黄颜色的水果、蔬菜,鲜牛奶以及蛋清则须等到周岁以后再推上餐桌为妙。
  
  补充微量元素的最佳时间
  补钙。从出生到周岁,是宝宝生长的第一个激增期,在这个时期补充钙,可有效地达到高峰骨质的最佳状态。平时除了保证奶类、蛋类、绿叶蔬菜、豆制品等富钙食物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
  补鱼肝油。鱼肝油是海产鱼的肝油,它可为宝宝提供两种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前者又名视黄醇,其主要生理使命是保护视力与上皮细胞,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后者为类固醇衍生物,其贡献在于促进钙与磷两种矿物元素的吸收与利用,防止佝偻病临身。而这两种重要维生素在母乳中含量又相对较少,所以鱼肝油便成为母乳的最佳补充品。
  补铁。一般足月分娩的宝宝从母体获得了足量的铁,称为储备铁,可供其利用,但只能维持3、4个月,加上母乳中铁的蕴藏量相对较低,为防止贫血,应从生后4、5个月着手补铁,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铁强化的配方米粉、奶粉以及肝泥、蛋黄等,保证宝宝每天的铁摄取量不低于10毫克。
  补锌。锌在促进儿童身体及智力发育方面功效独到,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年龄为12~13岁的儿童补锌最有利于提高其智力,此时补锌等于补智。富锌食物有瘦牛肉、猪瘦肉、羊肉、鸡心、鱼、牡蛎、蛋黄等。
  
  喂食肉类的最佳时间
  一般说来,当宝宝长到4~5个月大时,即可通过添加辅助食品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肉食就是辅助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吃肉要循序渐进,首先添加肝泥,它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可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抗病能力,收到预防感冒的效果。长到7~8个月以后,牙齿开始萌出,胃肠道也适应了添加的食物,可逐渐由肝泥过渡到肝末、肉末,到1岁左右的孩子,就能吃碎肉丁了。
  
  喂养全麦食品的最佳时间
  全麦食品指用全麦粉制成的食品,如全麦面包、全麦饼干、全麦面条等。但全麦食品也有缺陷:一是所含热量较少,难以满足代谢旺盛的婴儿生长发育对热量的需求;二是全麦食品饱腹感强,可影响到婴儿对其他食物的摄入,有导致营养不良之虞;三是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消化吸收功能较差,难以适应膳食纤维较多的全麦食品,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对于2岁内的孩子,全麦食品是“过大于功”的,并不适合。2岁以后孩子的牙齿差不多长好了,胃肠功能发育基本完善了,向膳食中添加全麦食品以增加膳食纤维素摄入量的时候才到了。但要注意,每次添加全麦食品不宜过多,每天不要超过30克,最好分开吃。
其他文献
     
春季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春寒很容易侵入人体使人致病,幼儿抵抗力差,家长们应特别注意预防以下几种高发病。    1、流行性感冒  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 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若发现幼儿高热持续不退或退热后体温又回升,同时出
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有个听话的孩子,可是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我总结自己在育儿中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可以分享:    了解并恰当地把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参加单位的聚餐。菜还未上桌,女儿和同事的女儿玩闹,一不小心摔了个“狗啃泥”,膝盖都擦破了皮。女儿顿时嗷嗷大哭,眼泪鼻涕一大把,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领导、同事一个个轮番过来哄她,可是她却并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用自己的一生去书写的一本书,字句要斟酌,篇章要布局,方向更要掌控。所以,家长们多多少少都有过陪读的经历。  我却是个异类。  女儿读一年级后,我只接送了她一个礼拜,然后就说:“雨墨,你敢不敢自己走着去上学?”我以为雨墨要哭鼻子了,结果,她高高兴兴地背起米奇小书包,说:“我敢啊!”那天,雨墨在前面走,我就像敌特电影里的特务,鬼鬼祟祟地借着路边的树和拐角的墙,对雨墨进行盯梢。我看到雨墨
妈妈参加完家长会,和6岁的儿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儿子很沮丧,因为老师说他只能安静地在椅子上坐5分钟。“儿子,你很不错。因为你能安静5分钟,比以前强多了!”妈妈看起来由衷地喜悦。儿子很高兴,回到家主动帮妈妈收拾东西,饭后快速地坐在书桌旁看图画书。第二天上课,老师也惊喜地发现:整整一节课他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胡乱扭动,安静得令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发现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即使是一句简单的话,也
最近,民政部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10年前两个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多达84.8万对,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而这个数字已经是连续7年增加了。每一个离婚数据的背后,都伴随着一个甚至两个单亲家庭的诞生,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中,心灵被迫背起沉重镣铐、承担父母过错的一方正是失去父爱或母爱的无辜孩子。因为爱的缺失和家庭结构失衡,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离婚后,如何
●觉得说脏话好玩  一次,妈妈见壮壮一个人在很高兴地玩着,并且不停地念叨着什么,就走过去仔细一听,结果发现壮壮是在不停地说:“他妈的,他妈的!”妈妈告诉壮壮那是脏话,叫他别说,可他偏要说。  刚开始,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脏话,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说脏话,只不过认为好玩而加以效仿。这时,如果父母反应强烈,孩子往往会从中感受到别样趣味,错误地认为说脏话能够使大人更加关注自己,进而对“脏话”产生更大的兴趣。 
案例:  自从上幼儿园后,乐乐时不时会冒出些脏话来,有一次,妈妈去幼儿园接乐乐,发现他在与小朋友一起玩时,相互之间总会冒出一些不文明的话来,比如“猪猡”、“笨蛋”、“你这小子”等。看来,孩子说脏话是缘于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乐乐妈非常担心,多年来精心营造的文明的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竟如此不堪一击,一接触外界环境,孩子就变得脏话连篇,该怎么教育和扭转呢?乐乐这么小就学会了说脏话,以后怎么才能和人友
老公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呆住了。书橱旁摆放着的那只爱心玻璃工艺品被摔得粉身碎骨,女儿正忙着打扫地上的碎玻璃片。看着满地狼籍,老公立刻火冒三丈,大声质问女儿:“是你打碎的吧?你玩什么不好,拿它做什么?”女儿听了,辩解说:“不是我弄的,我回家的时候就这样了。”家里没有其他人,也没养猫狗,放得好好的,怎么会摔下来呢?女儿做错了事还撒谎,老公的火更大了。“犯了错你还敢抵赖,太不像话了。”老公怒不可遏,手一抬
前些天,桐桐从奶奶家回来,谈到妞妞姐姐是否回去了时,她突然说了句:“妞妞姐姐回去了个屁!”  因为不曾记得桐桐说过这类脏话,所以心里暗暗吃惊。我知道对孩子的这类偶然行为,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于是平静地说:“宝宝,你是不是想说妞妞姐姐回去了?”  “恩,她老搞破坏,我不喜欢妞妞姐姐!”小家伙愤愤地说。  后来,我刻意留心了这件事,又多次发现桐桐说“屁”字,比如我关灯的时候,她有时会说“关个屁”;我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