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培育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性、引领性、先导性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集群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仍然不足,仍然存在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不断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强化政策措施集成保障,推动形成若干有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其他文献
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为诗词之"本"之后,百十年来,"境界"("意境")就占据了中国诗学和美学的核心地位;与此相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贬斥的"神韵"则坠落不名之地.从刘勰的"风骨"、经严羽的"气象",到王士祯的"神韵",具有一条清晰并且义理深厚的文脉,这条文脉展示的是我国诗学-美学的精神追求,是关于中国诗歌和中国艺术的本体精神建构.
表述诗学在狂欢思维的指导下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表述之所以会形成狂欢的模式,源于表述所形成的潜在的结构与双声的表述.潜在的结构使表述形成了多主体、多线索、复杂的运动体系.表述所要表达的世界是开放、敞开的世界,是不断创新、变化的世界.因此,狂欢模式证明了表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的是新旧思想的交替,新思想的不断生成.它排斥一切可终结、可完成的东西,面向的是一个未完成、开放的未来和世界.
西方中世纪学以中世纪史料语料化学理立基的跨域性,表现为创造性阐释与再创造欧洲中世纪时段,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文化记忆的主要形态,并且日益成为全球现象.中世纪学学理设定与中世纪历史实然形成了阐释性张力,即互文性,以解构—重构的阐释性为圭臬.中世纪学后塑性主要表现在"解散修道院运动"作为重大事件的国教化改革,这开启了英语范式的后塑性中世纪学建构的学理阐释.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不仅衣食住行,就连人的身体和心理也都受到气候的影响.阴阳观念、气象神灵、二十四节气等都建立在人们对气象的感受基础上,奠定了古代哲学、科技、文明的基础,为文学、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我国自古以农为本,衣、食、住、行、生产、生活都围绕农业而开展,人们对节气、季节、气候等向来比较关注,善于通过身体的感觉捕捉光线明暗、天气冷暖、四季变化、物候变迁.气象使人类与自然沟通交流,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很多认识、思考、表达都与气象密切有关.
汉代的外封官爵名号以制度来源为标准可分为三类:源于王朝内部官爵体系的职官,根据华夏文化传统专门创设的官称,取自周边民族及政权职官体系的名号.以制度属性和华夏化程度的视角纵向考察汉代的外封实践能够发现:越往后期发展,统治者授出的非华夏式官称就越少,至汉末几至绝迹;而外封官爵序列则成为王朝封赐异族首领的主流,且所授名号呈现出向华夏式官爵体系的主轴——王朝内部职官体系靠拢的趋势.汉代的外封官爵制度是由当时不同地区的众多民族共同参与和创造的,是以汉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交融凝聚的结果,它的实施为此期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13世纪,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与蒙古帝国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政治上的友好促进了亚美尼亚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于是在亚美尼亚彩饰手稿中出现了以中国龙凤为视觉修辞的三幅艺术作品.亚美尼亚彩饰手稿中出现的中国视觉文化符号,不仅反映了"蒙古和平"下人类文化交流的广度不断加深,更反映了亚美尼亚与蒙古帝国军事同盟关系的政治现实.
随着行政法理论的逐步改革及对"合作行政"理念的倡导,公私合作(PPP)模式得到大力推广以来行政行为形式理论重新被提及.实践中,专门性规制立法尚付阙如,操作上针对公私合作形式的选择存在着较大裁量空间.由法律原则约束立法与行政角度出发,公私合作中的行政行为形式选择应当遵循宪法基本原则和行政法基本原则之全面约束,同时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形式选择的结果应当基于"阶段责任"理论来保障承担最终的担保责任.
分析欧盟、欧盟成员国和第三国订立的欧盟混合投资协定纳入的投资法庭体系项下,涉及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投资争议中的单一被申请人规则,可以发现,在欧盟与其成员国之间采用单一被申请人而非共同被申请人的现行规则可能阻碍ICS仲裁庭行使管辖权,也可能使得欧盟在自愿履行仲裁庭对其作出的裁决时程序过于复杂,并且导致对欧盟作出的不利裁决存在承认和执行程序中的障碍.这些问题将损害第三国的投资者在投资仲裁和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程序中的利益,因此应当认定欧盟与其成员国在ICS机制中承担共同连带责任.
环境警察权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现实中环境执法专业化的需要,逐步从其他警察权中分离并重新整合而成的警察权类型.我国环境警察制度已在实践中展现出积极影响,极大地弥补了环境监管部门执法疲软的遗憾.但是,伴随着警察权介入环保领域程度的加深,环境警察权配置运行不统一,与环保部门权限交叉、衔接不畅,执法模式政治化、个案式等问题也愈加凸显,制约了环境警察权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以本源性的理解把握环境警察权,廓清其与其他警种、其他环境执法部门的权能疆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执法不力的难题.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家认同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海外留学生最大的群体,留美中国大学生身处东西文明交汇和中美博弈最前沿,是国家认同教育需求最紧迫的群体,加强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十分必要.针对当前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需要从宏观上对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全面规划,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教育目标及内容,发挥各类教育主体积极性,把握教育时机,优化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以增强留美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既具有全球化视野、又拥有社会主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