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临床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yu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并发症组(n=271)和无并发症组(n=331).提取性别、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史、术前房颤、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乳酸脱氢酶、血糖、手术时间、心肺转流(CPB)时间、术中药物使用情况、术中输血量、术中液体输注量、术中尿量、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心电图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上述指标与PPCs的相关性.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脏外科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年龄、左心房直径明显增大,ASA分级、糖尿病和术前房颤比例、肺动脉高压分级、淋巴细胞含量、尿素氮、球蛋白、总蛋白、乳酸脱氢酶、AST浓度明显升高(P<0.05);手术时间和CPB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注血小板比例明显升高,晶体液输注量明显增多(P<0.05);术后尿素氮、肌酐浓度明显升高,引流量明显增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Ⅳ级(OR=1.886,95%CI 1.030~3.456,P=0.040)、术前房颤(OR=1.526,95%CI 1.031~2.257,P=0.034)、CPB时间≥2 h(OR=2.418,95%CI 1.692~3.456,P<0.001)是心脏外科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房颤、ASAⅣ级、CPB时间≥2 h是心脏外科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Richter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化为Richter综合征后的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该例患者从发现淋巴结肿大到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历时7年,1年后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Richter syndrome).6疗程R-CHOP方案化疗后达PR,随访2年余,目前仍处于PR状态.结论 Richter综合征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疾病进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患者女,74岁.因面红、四肢结节近2月,皮肤组织液抗酸染色细菌指数2.7;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无浸润带,真皮内弥漫性结节状上皮样细胞、泡沫细胞浸润,伴散在淋巴细胞,抗酸染色阳性(++++).诊断为瘤型麻风(第四次复发).
目的 调查南昌市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的满意状况,为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简单抽样方法,以自制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120名膀胱全切腹壁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120份,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者分别为发放健康手册(100%)、电话咨询(93.7%)、饮食指导(93.2%);较低者分别为造口袋更换方法及步骤(65.3%)、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60.8%)、举办造口联谊会(54.2%).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社区护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金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所有患儿均采取阿奇霉素治疗,检测患儿治疗前血清CRP、25-(OH)D3水平,记录患儿治疗1周后治疗效果,分析血清CRP、25-(OH)D3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1周后,9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治愈36例(37.89%),有效42例(44.21%)
目的 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彩超表现和弹性特点,研究超声检查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超声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与协作医院超声科进行彩超检查的60例女性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并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最后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其中良性组19个病灶(31.7%),恶性组41个病灶(68.3%),比较两组的彩超表现和弹性特点,分析常规彩超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41个非肿块型乳腺癌病灶中,通过彩超检查发现40个(66.6%)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睡眠障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疲劳及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12月择期行单侧THA且术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分的老年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0岁,BMI 19~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和非电刺激组(NS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蛛网膜下隙阻滞,TEAS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及术后1、2、3 d的8:00 PM于印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中心积极以改革转型为契机,牢固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谋划工作、主动对接上级、迅速转变职能,制定了“一点、两线、三方面”的总体工作思路,即“以健康江西考核为重点,以推进健康江西行动和综合监督执法支撑为主线,依托项目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发展三个方面为手段”.
期刊
目的 比较3种术前衰弱评估方法对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2—6月在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311例,男178例,女133例,年龄≥65岁,ASAⅡ或Ⅲ级.术前采用表型评估法(Fried)、修正后衰弱指数(mFI)和衰弱基本工具法(EFT)评估术前衰弱状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入住情况、住院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3个月内再入院及死亡例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衰弱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 观察经T6、T8水平入路的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肝移植术患儿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择期行肝移植术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0~3岁,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改良SAPB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15例.气管插管后S组于双侧T6、T8水平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APB,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地塞米松0.2 mg/kg,各注射点等量均分.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2
目的 评价联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置入单腔气管导管手术患者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1分且BIS≤60后,给予舒芬太尼0.25μg/kg,根据上一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情况,采用抛偏倚硬币法决定下一例瑞马唑仑剂量.若上一例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为阳性,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升高1个剂量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