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意大利语歌曲必须掌握的语音发音特点和规则——读沈萼梅《意大利语入门》的启发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许多学习意大利语歌曲的演唱者缺乏对意大利语发音的了解,致使发音随意、不到位。本文从对意大利语发音的元音发音特点及规则、辅音发音特点及规则、其它特点及规则以及乐谱中的意大利语单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希望能给学习演唱者提供语言上的提示和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欧美世界在新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在文本编辑、出版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分析,系统地梳理了欧美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的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争论议题展开综合性评析,把握并呈现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时代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从1927年到“十七年”,随着中国政治形势与意识形态的变迁,阶级话语的语义内涵和功能几度变迁。本文意在通过对“阶级”这一词汇的考察,分析其话语流变背后政治和文化霸权力量的变化,以及以“阶级”为关键词的文学批评功能的转换,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前半期文学批评远离“审美成规”而倾近于“政治成规”、成为政党伦理和国家意识形态工具的“不能自主”的政治化过程。
吴向东教授,男,1966年11月生,江苏泰兴人,198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1990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9月-2010年9月为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孙歌,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为该所研究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中心兼职教授。孙歌研究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政治思想史产生了兴趣,
“首届村落发展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东亚经验”(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llage Developments in Eastern Asian Countries)于6月21日至22日在山东大学召开。
从当下美学的流行趋势来看,针对具体艺术形式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大,包括电影、摄影、大众艺术和舞蹈,以及绘画、音乐、文学和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音乐哲学大行其道,学界研究热情高涨;艺术与伦理为人瞩目,仍集中出现在分析美学中,其涵盖的一系列问题,是关于审美判断在多大程度上受道德判断的影响;批评中的作者意图这个老话题,目前流行的是为意向论的各种说法辩护,特别是所谓的真实意向和假想意向;关于虚构和情感的问题,仍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且尚无定论;环境美学成为突出的话题。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就立足于存在主义哲学对苏东哲学体系中的唯物辩证法展开了批判,并在某种程度上对辩证法进行了重构,其代表人物是萨特和梅洛-庞蒂。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来看,辨证法既不能适用于自然界,也不是纯粹的客观规律;辩证法有其限度,一方面,现实的历史规定了辩证法的界限,另一方面,我们只能在主体的历史性-在世性生存中重构辩证法。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传统唯物辨证法存在的问题,其对唯物辩证法的修正和改写对于我们今天重思唯物辩证法也具有较大的启发性。不过,借助
在20世纪初年旋起旋灭的众多倾向革命的报刊中,1904年创刊的《警钟日报》成为晚清革命诗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警钟日报》诗歌以高亢入云的嘹亮歌喉,谱写出一批批裹挟时代风雷的华彩乐章;宣扬民族主义思想,鼓吹排满革命,是其最集中的主题意向。《警钟日报》诗歌大都承继了“诗界革命”的诗歌革新精神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同期正蓬勃开展的诗界革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了中国诗歌的近代化变革;而高旭、刘光汉、陈去病、高燮等骨干诗人的诗歌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光复旧物之思想和咏古寄怀之特征,则为此后的南社诗歌定下了振起
聂珍钊教授,男,湖北秭归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又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英美丈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indexed by A&HCI)主编,《世界文学研究论坛》(indexed by SCOPUS)执行主编;
缺失信仰,但又以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距离信仰很近是萧红文学世界的宏观环境。在信仰缺失的状态下,萧红小说展示了动态的自我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矛盾以及“弱”的自我个性中的文化价值意向,其“缺失信仰”的人文环境和“接近信仰”的人道主义思想、生命情结又共同酿造了悲观主义顺其自然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