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空间化方法及应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大连地区近30年干旱、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观测资料,采用协同克里金、光滑薄片样条等方法,对大连地区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空间化。结合1∶250000大连市地理信息资料,采用ArcMap软件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空间分析,并制作了灾害分布和作物信息叠加的专题图。以冰雹灾害和作物产量分布为例,详细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空间化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可为大连地区制定防灾减灾规划、优化农业种植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立足于地形,结合实际土壤植被,利用肥城市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气象要素资料,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划指标,对肥城市进行了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肥城市共分4个区,Ⅰ类属于康汇河流
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城》时,有如下片段: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想起了有关孟姜女的故事,不知同学们听过没有?  师:请看资料:孟姜女与丈夫成亲之日,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转眼一年过去了,丈夫杳无音信,孟姜女决定去找。历经千难万险,她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  师:读了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在其代表作《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黛安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孩子,但她成绩的取得并非因其过人的禀赋,而是源于她有一位成就动机过高的母亲。老师发现黛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紧张、焦虑,课间跳绳时总是一个人,却时刻流露出想与同学一起玩的神情。于是老师主动邀请黛安教自己跳绳,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悄悄邀请其他同学参加,慢慢地,黛安开始走近同学……  故事中的老师
教育是人生命成长的一种方式。教育的目的是人,离开了人,教育便无存在的意义。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方式叫“晓之以理”,对学生讲“理”确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然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你的“理”他们会不“理”,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你的“理”会感觉厌烦,再说,空洞的“大道理”也难以在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一来,教育便成了说教,与学生的生命脱节,只会让学生远离教育。要知道,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进行适度拓展是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更加丰富,也能体现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新理念,但不能离开文本的价值取向,不能背离了学习语文的本质而作过度的拓展。笔者曾经参加一次教研活动,看到一位教师教学《矛与盾》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拓展,引起我思考。  案例一:  (课末了)师:楚人一会儿夸耀自己的盾,一会儿夸耀自己的矛,说话前后矛盾,他今天的生意肯定是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