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有着理解上的难度,教师需要从读写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尽可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探讨“读”“写”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读”“写”;高中文言文;语文教学;有效运用
  当前高中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具体到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依旧沿用着过去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文言文教学课堂缺乏活力。实际上,语文的教学终究是由听说读写四大版块形成,而在文言文教学中,读与写依旧是非常重要的两大版块。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1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文言文是被公认的教学难题,尽管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文言文,但长期的学习与应用之间都缺乏较多的联系,远离生活而缺乏实际用处,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很难找到突破口来提高教学效率。与文言文相比,语文现代文的学习很受学生的欢迎,不少教师都从语文基础性学习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追求面面俱到,而文言文教学的执行却困难重重。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大多围绕基本的知识点,如字词句段、语修逻文,以及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来设计教学内容,将知识分解成为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则主要围绕这些点进行讲学,忽略了文言文知识的整体性,很容易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僵硬无趣。刘竹君在其著作《当成文化而非考点来学》中提出,教师与学生对文言文不甚关心,多以局外人心态对待,教师讲授文言文阅读成为了训练的附庸,严格遵守识文字、正音读、通义训、察语气,呈现出的是简单刻板的字词串讲,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2“读”“写”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加强诵读指导,深化情感体验
  要引导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就要在传统的诵读教学法应用中深化改革,不但要重视翻译、语法应用产生的效果,还要将其导入吟诵和美读上。语文学习的诵读形式方式很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非常推崇美读的方法,他表示美读是将作者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如果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还能与作者心灵相通,无论兴味或方法上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阅读在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比如学习《阿房宫赋》一文,其中的第三段作者采用了六组比喻排比的方式来揭露秦王朝统治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行。教师可以先通过沉重悲痛的语调为学生朗读作者对事实的描述,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到角色和情境当中,以感受到对秦朝北宋年代的惋惜之感。在一苦一乐的对比中层层推进,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被教师营造的整个氛围所感染,也就将整个阅读情感推向高潮。随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分组的方式细读《阿房宫赋》一课,分配其中一个小组阅读阿房宫在兴建时非同一般的雄伟与壮丽,表现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另一个小组则阅读阿房宫宏伟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最后联合阅读整个建筑的特点。组合的形式更能让学生阅读过程中有时间思考阅读的内容,并在对比过程中深思文意,深化审美的体验。
  2.2激发激活思维,确定学习主体地位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参与掌握知识,才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大框架上,教师还要将文言文的内容延伸至课外,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才能摆脱过去学生单一化学习文言文的枯燥感,由于延伸至课外学习,那么也就增加了学生更积极查找资料的环节,教师可以增添更多辩论的机会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改编,自导自演,展现自身其他的天赋,并在文言文读写平台上施展才华,从而挖掘更多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有些文言文篇幅较长,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坚持,那么教师就要善于发现长篇幅下文言文故事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触龙说太后》《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自编自演文言文内容的兴趣,学生在熟读课堂后要根据文章的大意,从编排和演出的方向理清文章的脉络,揣摩人物的性格,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描述整个故事,并将其改造成為剧本进行表演,很好地整合了读与写的训练作用,还能通过演的表现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
  除了这种方法,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改写、读后感写作等方式,注重高中语文文言文文本的创造性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思维,并在读写两大重要环节的磨练中,品位出文言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沉淀,最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与写始终了高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环节,在对文言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要充分重视读写环节的重要性,努力探索文言文文本内容的应用价值,丰富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目标,摆脱过去文言文教学的误区及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重视文言文学习的作用,并提高自身的读写能力和古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密霞.浅谈新课标的高中文言文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1(5):24-25.
  [2]汪敏.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3,17(2):265.
  [3]李菲.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2011,2(9):13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了多元化阶段。社会文化多元化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使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变得多元化。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  1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语文知识主要包括常识性知识、阅读理解及写作等,内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办法和多种策略,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比较实用的是信息技术,也就是电脑的恰当使用。它的特点是有鲜艳的画面,好听的声音,各种不同的图形人物和其他事物,比过去老师用手画、用手写粉笔字强的多了。每位老师都应该喜欢用电脑辅助课堂教学。在老师给学生上课时,用电脑把学习的东西事先制成生动的课件,在课堂上一放,学生喜欢看喜欢听。特别是老师上语文课的时候,使用了电脑技术,语
期刊
摘 要:文本解读的低效或无效,导致语文课上和不上一个样。教师和学生怨声载道。可见,文本解读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才能浅出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本文尝试将“作者本文”、“文本本位”和“读者本位”进行同化调节,开启文本解读之门。  关键词:作者本位;文本本位;读者本位;“三位一体”  近年来,教学改革五花八门、花样翻新,然而课堂阅读的低效或无效却一直未改进。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