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一双“慧眼”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归纳起来不外乎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在教学时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在观察中掌握汉字的特点、点画的形态、结字的规律等,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要把字写规范、笔画写到位,必须经过描红、临写等方面的刻苦训练。在这些训练中,尤其需要仔细观察,以获得准确、清晰的表象。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观察,以发掘汉字的内蕴之美,感受汉字之妙。
  观察范字形态特点,要求学生注意每个字体的框架,即使笔画很少,也必须有架子。首先,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汉字的字形特点,即方块形、三角形、菱形等。再思考汉字中合体字各部分的比例大小不一,在汉字形体中成轴对称的只是少部分,大多数则是不对称的。汉字的书写笔画符合组合规律,写出来的字就美观,否则便难看,因此教师在书写指导中应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一、借助田字格,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初学写字,写出来的字常常结构松散,大小不一。有的把字写在田字格中,呈顶天立地的态势。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字的间架结构的把握能力,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田字格就像一个田字,一条横中线、一条竖中线,把田字格分成了上半格、下半格、左半格、右半格,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中线是安排笔画的重要标尺,以横中线和竖中线为参照物找准笔画位置是写好字的关键。许多字的主笔直接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如“山”“床”等,还有的在中线附近,如“而”的首横在横中线上三分之一处,“直”的末横在横中线下面的三分之二处。像宝盖头的字“安”“字”,首笔在竖中心线上,广字头的字“床”“康”的首笔和中竖构成字的中心线,其他笔画均匀分布,给人一种匀称感。要想把合体字的各部分比例写得恰当,第一笔的定位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字的准心,如果第一笔定位错了、写偏斜了,那整个字就不容易写端正。
  二、先整体后局部,指导学生观察
  小学生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没有详细周密的计划,他们可能顾此失彼。因此,教师向学生提出观察任务后,要引导他们有步骤、有计划地详细观察,掌握观察的顺序和方法。读帖,首先要把握字的外部形态。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的“量、最”这些中宽上下窄的字形时,教师投影出示范字,设计“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顺序,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时画出范字的外框线及主笔的方法。先提示学生每个字的结构外形大致呈“◇”,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画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最后找出每个字的主笔。同样,书写如“家、吴”这类上下结构的字,观察的时候要抓住整个字的特点,上窄下放或是下部分有较为舒展笔画的字,教师可以借助对两组这种特征的汉字进行对比,使学生获得上收下放的审美体验,不要随意落笔,既要观察到全面,又要顾及细节,同时掌握观察的方法,效果明显。
  三、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观察
  强调汉字的结构,如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等结构的布局,教学生们怎样把它们搭配得合理,使字体既美观又大方,以左部首的中间笔画或交叉点为参照物,左右结构的字先写左边,可以为右边的字提供坐标。竖心旁、木字旁中间或撇或点,差不多在一条中心带上,这条中心带和右边部首交集地带就是中宫,中宫收紧字就有灵魂了,其他笔画以左侧中间笔画为参照进行分析,收紧了,字就有神了,不散了。如书写 “桥”,指导学生总结出“木字旁”的自身书写特点:部首“木字旁”形体窄长,结构特征都是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上下基本齐平,右部分第一笔撇起笔高于木字旁的横画,第二笔横画穿插在木字旁横画的右下方,使结构紧凑。这样分析字形特点对于写好“木字旁”的字就得心应手了。
  四、示范演示,吸引学生观察
  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由独体字改变而来,在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发现独体字形体由正方块向长方块变化,其次独体字的笔画简约、变异,对保持汉字形体的均衡美与和谐美是那么富有情趣。如何探究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是怎样搭配的呢?笔者将例字“现”拆为“王”和“见”两个部分,形成“零件”,制成学具。让学生将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进行摆放。在摆放中学生有了一些发现。
  生:“王”字与“见”字应该靠近些,否则会“脱节”。
  生:“王”字与“见”字也不能靠得太紧,笔画容易打架,左右要礼让。
  生:“王”字与“见”字写得太开,左右就分家了。
  生:“王”字不能写得太胖,一个字就像一户人家,只有家庭中的成员互相谦让、团结,才能形成和谐美满的整体。
  生:“见”字不能写得太低,否则会出现重心不稳的现象。
  在拼拼摆摆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容易形成兴致勃勃、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教师范写、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师指导个别学生直接在本子上书写等各种练字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静观默察每一笔的运笔是否到位,细细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自我检查比较,在矫正中观察
  每次书写完后,对自己的书写与范字进行比照,观察结构、位置、比例是否正确、美观,不足的及时纠正,要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养成了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让学生在练习中寻找规律。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就要让学生掌握“自主临摹”的方法,在指导写字的临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五步练习法”:看(观察范字笔画、部件的安排)、想(分析字形的主要特点)、写(对照范字临写)、比(与范字作比较,找出缺点)、改(再写,改正缺点),让学生掌握自主临摹的方法,获得不同类型汉字的书写要领和技巧,利用规律促进能力的不断提高,陶冶情操,修养品德,锻炼意志,达成写字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应贯穿整堂课。不仅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还要启发学生用心思考,在给学生一双慧眼的同时提高写字的思维含量。明确观察任务,教授观察方法,归纳写字规律,掌握书写要领。写好汉字有规律可循,把写字当成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从满足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力的写字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形成基本的写字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低学段写字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主。
  (浙江省宁波市孙文英小学 315000)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一场青年教师赛课。六位老师,六堂课,上同一篇课文—— 《小鹿的玫瑰花》。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他很用心地种玫瑰,盼望着玫瑰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跌伤了脚,只能卧床静养。等他可以一瘸一拐出门的时候,玫瑰花已全谢了,他没能看到。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后来听了黄莺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高年级教材中,编者在节选自经典著作的课文后面安排了“作家卡片”或“名著便览”(以下简称“两张卡片”)。10个“作家卡片”,5个“名著便览”,少仅百八十字,多不过两百字。虽然篇幅短小,但言简意赅,蕴意十分丰富。但据笔者观察,许多教师不够重视这一教学资源,对这两张卡片的处理较为简单。  【案例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教学片段  师:通过预习,你对《船长》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高尔基曾说:“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热爱的不朽形象。”这一古希腊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在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之后,其在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价值与意义何在?他将以怎样的姿态与我们的文化相融,与我们的孩子相遇?王崧舟老师对《普罗米修斯》一课的美学解读与践行,为我们做了诗意的诠释。  一、颠覆:彰显爱的光辉  曾听过很多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对于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解读,绝大多数定位在“英雄”上,因为文章最后有“普罗米
【摘 要】要改变习作教学中忽视学生立意指导、导致学生表达意图不明确等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展开教学:一是在语言和文字运用中,从发掘自身的生理感受入手,体悟表达主题情感性;二是从自身的情绪变化入手,提高表达主题的深刻性;三是从与经典作品对话中完善自己的美好愿望,提高表达主题的独创性。总之,只有关注学生生活感受力的培养,才能有利于学生言语表达主题从准确、鲜明走向深刻。  【关键词】习作指导 生活感
打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本,其中《詹天佑》《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林海》《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课文与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相同,《穷人》《小抄写员》等课文与上世纪部编教材相同。读着,读着,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曾经熟悉的老朋友又见面了,顿感轻车熟路、驾驭自如。继而又产生了新的疑问:课文具体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样吗?我们的教学策略又应该怎样继承和创新呢?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进
英国诗人艾略特说:“动物是人类可亲可近的朋友。”儿童对可爱的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无论是童话王国里的动物,像“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猴子下山”……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如“白鹅”“猫”“母鸡”……都深受儿童的喜欢。  选读课文《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的配套阅读课文。从“文本个性”的角度而言,在这一组课文里儿童感受了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鹅,叶·诺索夫笔下“全是海军
近期拜读《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年第10期《英雄情结和人性的挣扎》一文,颇有感触。文章编在“美学老师说语文”栏目中,这个栏目从2012年第4期开始设置,是个“不定期专栏”。任为新老师引领我们从“美学”的视角,开展文本细读和钻研教材,确实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使我们受益匪浅。  但是,笔者想就《英雄情结和人性的挣扎》一文中的几个问题,做点商榷,求教于方家。  1.……当然,最后他也牺牲
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经常听到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们抱怨学生的字写得不好,感慨年级越高,书写水平越低。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书写质量每况愈下,令人担忧。崔峦老师说:“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加强段的教学,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学时,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教学。  一、低年级“言之有序”的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说话、写话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言之有序”应成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各种不同段落结构中,“承接段式”是最适合用来教学“言之有序”的。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称象》的第4自然段,就是一个典型的承接段落,以它为例来说说这
管建刚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其基本架构是:第一,故事,两个两个——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讲故事”“写板书”发生在课堂上,“放风筝”“追风筝”发生在课余,这样的精心安排,就是作者的“构思”;第二,故事,一长一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故事”的长短,是有讲究的,要“构思”好了才能写;第三,故事,内在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四个故事“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第四,故事,间接联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