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滚:深山教育的守望者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同龄人相比,“80后”张玉滚显得沧桑许多,风华正茂的年纪皱纹却早已爬上眼角。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只为做好一件事: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
  张玉滚工作的黑虎庙小学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北部深山区的黑虎庙村,属于高丘镇。从地图上看,这里距离县城70多公里,并不算太远。然而,一座座大山却像铁桶一般,把黑虎庙围困其中。
  走出大山,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是山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心心念念的追求。
  2001年8月,师范专业毕业的张玉滚,跟着老校长来到学校,走进自己当年上课的教室,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土孩子”。最困难的还在于,没有老师教这些“土孩子”。看着孩子们清澈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神,张玉滚鼻子陡然一酸。
  从那以后,21岁的张玉滚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教后,由于山里交通不便,张玉滚一扁担一扁担将学生的课本挑进大山。这一挑就是5年。
  张玉滚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山里潮气大,滴水成冰,本来就难走的八里坡,更加湿滑难行。眼看就要开学了,孩子们的书本还在高丘镇上。正月初十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另一名老师路喜安就扛上扁担出发了,一步一滑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从家里揣来的几个凉馍,他俩又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教材、作业本往回走。
  晚上十点多,两人才走到尖顶山顶。此时,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水泡连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只好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好,两人在一旁坐了大半夜。
  第二天一早继续赶路,到了学校,两人几乎成了“泥人”,可书本却被裹得严严实实的,打开一看,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一根窄窄的扁担,挑起山里娃的“上学梦”。家长们常说:“有了玉滚,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
  黑虎庙小学一共有75名学生,其中40多人在校住宿。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
  哪个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们都在哪儿住,谁上学需要接送……张玉滚一清二楚。
  2014年6月,晚上10点多,张玉滚正在批改作业,突然接到张朋爷爷打来的电話,说孩子还没到家。6岁的张朋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学校6点就放学了,孩子咋还没回去呢?张玉滚立刻和妻子打着手电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边儿发现张朋靠着大石头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看着心疼,舍不得叫醒张朋,就俯下身子,让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俩轮流背着张朋走了足足一个小时,把孩子安全送回家。
  在张玉滚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黑虎庙小学顽强地“生存”着。一年又一年,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的还读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名大学生,现在已有16名大学生。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力量不足,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数学课上,张玉滚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正方体、长方体等教具;科学课上,他带领孩子们去野外考察,自己动手做实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学校缺少体育设施,大课间时,他就和孩子们围成一圈玩抵羊斗鸡,活动课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去爬山。
  为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张玉滚自己掏腰包买来录音机和磁带,先跟着一遍一遍学。在课堂上,他一边播一边教,有时候一个发音,就让孩子们反复练上十几遍。张玉滚打趣地说:“发音要练好,可不能让孩子们将来出去了说一口黑虎庙英语,让人笑话!”
  十多年来,最让张玉滚牵挂的,永远只有他的那群孩子。
  大山外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张玉滚却始终难以挪开他的脚步。问及将来的打算,张玉滚的回答诗意而简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山里的孩子,而我更愿意做一轮明月,守望这片希望之花,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其他文献
前不久,接到119電话的牛振西一边往屋外赶,一边向群里发送信息:“中牟县雁鸣湖丁村,有人溺水,迅速集结!” 当天38℃高温,短时间内,10多名队员赶到河南省郑州中牟县黄河滩上。这是牛振西救援队十多年免费救援的常态……  在郑州的公益圈里,牛振西算是个“人物”。十多年马不停蹄的水上救援生活,让他早已摸透了黄河的 “脾气”,也收获了不少尊敬;年年救人却年年有溺亡事件频发,令他的救援队疲惫不堪,也面临了
期刊
Sid-1基因的编码蛋白是系统性RNAi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蛋白,目前sid基因的研究较少,搜索不同生物基因组中的sid-1基因,已在细菌、线虫、昆虫、鱼和哺乳动物等十多种生物中
▲ 宋兆普  有媒体称其为脑瘫孩子们的“爸爸”,有媒体称其为“天使爷爷”。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和党员,我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要救治更多的患者。特别是在救治小儿脑瘫方面,要使中医药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方、药、理、法,得以推广应用,惠及更多脑瘫患儿,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记者带来8年前的照片,宋兆普看着看着就哭了  记者:8年前我给你和脑瘫弃儿拍摄了一组照片,感觉你看到照片以后情绪波动很大,能不能
期刊
本文针对新疆棉田大面积滴灌造成次生盐碱化的现状,从分离和筛选棉花解盐促生菌入手,研究了这些菌在盐胁迫条件下对棉花发芽期和苗期解除盐害和促进生长的作用,为利用有益微
引子  如果用繁星来比喻“新乡先进群体”的话,那么史来贺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  1949年8月6日,史来贺的入党誓词是:“为了刘庄父老乡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都过上好日子,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吃亏,跟党走一辈子不变心,死不回头。”  这位“农民政治家”青年时的起步,恰与新中国的起点重合,一路历经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曾经与他齐头并肩的一批全国农
期刊
“这几天太忙了,我不仅要到田间地头维持治安秩序,晚上还要组织村民代表召开治安防范会议。这不,我刚在田地里费了大半天工夫解决了一起纠纷。”见到记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河南省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指导员兼皇帝庙乡大袁村驻村民警陈晓磐拍了拍警服上的尘土说道。  “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当时那一幅幅温暖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亲切感人的话语依然萦绕在耳畔。”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期刊
当30多名乘客深夜命懸一线的时候,他带领儿子和3名员工披荆斩棘紧急救援;当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乡村的时候,他带领他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救援、送水;当谁家有老人走失的时候,他带领他的团队奔波寻找;当有“驴友”或群众遇险的时候,他带领他的团队伸手相助。他虽然只是林州市的一位普通市民,却誉满山城。他的名字叫杨永峰。  杨永峰是开元街道北关村小池自然村人,林州市翱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先后荣获“林州
期刊
对于郭建华,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她不仅是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还是一名坚持43年在基层放电影的放映员,甚至《放映路上》《电影儿女》等电影都将她的故事搬上了银幕。43年来,她爱电影、放电影,电影给农民带来新知识、新境界、新观念的同时,也使她有了新天地、新感受、新追求。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的郭建华,最了解基层人民对知识文化的渴望,她最关注的也是农民的“那些事儿”。  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郭建华提出了
期刊
“坚持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母乳具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在市人民医院“母乳喂养”讲座现场,记者见到了入围首届“河南最美医生”候选人的韦德华。  韦德华是濮阳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从医20余年来,时刻心系患者。由于长期以医院为家,韦德华获得了一个称号—“住院医师”。讲医德,她是呵护孕产妇的守护神  “这次怀孕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是韦医生一直安慰我,我很信任她。”当日,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李女士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