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宋人弦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夜,让我们沿着时光之河向回航行,在一千年前的长江上岸,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祖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王朝,它辉煌到了极点,又屈辱到了极点,留下的是不尽的怀念,不尽的惋惜。
  绵延了三百余年的宋朝,前半期统一而繁荣,后半期丧权而偏安,有太多的欢笑,也有太多的眼泪,而这欢笑和眼泪,共同催放了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宋词。
  北宋的首都汴京,是今日的开封,怎能想象它当年的奢华。通衢大道上,香车宝马奔驰,游人熙来攘往。举目四望,到处是雕楼画阁,绣户珠帘。深街小巷内,燕馆歌楼密布,达数万家之多。最不寻常的是,满城的青楼、歌厅、茶坊、酒肆,响彻管弦丝竹之声,一片燕歌莺舞的景象。出入这些场所的,有普通市民,也有达官贵人。宋王朝给士大夫的生活待遇之优厚,没有一个朝代比得上,他们得以优游岁月,宴饮唱和之风盛行。无论在公共娱乐场所,还是在私人宴会,歌妓是重要的角色,弦歌是必有的节目,曲调是现成的,文人骚客竞相为之填词,每有佳作问世,很快唱遍塞北江南。
  今天也许难以相信,在隋、唐、宋三朝,漫长的七百年间,中国曾经是一个流行音乐大国,来自中亚、西域的明快热烈的印度系音乐风靡全国,倾倒朝野,而低缓单调的中国古乐则受到了冷落,仅用于某些祭祀仪式。唐宋两朝设有教坊,实际上是宫廷乐团兼国乐学院,专门排演、教习、创作流行音乐。宋朝还没有大晟府,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叫国家音乐总署,兼具国家音乐出版社的职能,编集和刊登流行的曲谱。正是在这浓烈的音乐氛围中,词的创作成了文坛第一时尚,词的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宋词成了足可与唐诗、元曲媲美的中国文学瑰宝。
  词的作者是文人学士,唱者是妙龄歌女,其间就有了一种微妙的关系。没有一种文学体裁像词这样深深地受到女性的熏陶。有一首宋词写到:“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让美女在花前月下吟唱的小词,自然应该是情意缠绵的了。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词的主题不外是伤春悲秋,离情别绪,风格则以柔美婉约为正宗。词和诗之间有了一种不成文的分工,诗言志而词言情,诗须庄重而词求妩媚。一切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情思,不能诉之于诗文的,在词中都得到了一种精致的审美趣味发挥到了极致。在文以载道的古代中国,宋词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唯美文学,它的文字、意境和音乐的美,没有一个文学品种能比得上。
  当然,婉约不是宋词惟一的风格。首先是苏轼,然后是辛弃疾,向词中吹进了强劲的豪放之风。在他们的影响下,词与诗的界限被打破,词的题材大大拓宽,演变成了一种既可言情也可咏志的新诗体。靖康之变后,南宋词人在婉约中多了山河破碎的哀怨,在豪放中多了壮志未酬的悲伤。
  宋词是音乐的产儿,流行歌曲的歌词。可惜的是,当年的曲谱均已失传,如今,宋词早已脱离音乐,只被当作文学来欣赏。这是中国音乐史的巨大损失,作为音乐的宋人弦歌已成千古之谜,留给我们的是不尽的遗憾,不尽的想象。
  编辑/林青雨
  
  专家简介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
其他文献
如果不那么较真的话,可以说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老子故乡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天的河南鹿邑;庄子是宋国蒙人,即今天的河南商丘,这使得两个人呈现出许多共同点。庄子所主要生活的时代较之老子更其衰败、混乱,对所处世界得出的结论更为醒目和深刻,其惊世骇俗的言论如“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谓,常常使得我们武断地把庄子归于狂狷、愤世嫉俗一类,却常常忽略他深存于心的对世间和民生的热切关注,甚至把他作为主观唯
期刊
弯弯曲曲的道路,坑坑洼洼的世道,每一个旅行的人,每一段回家的路。真正觉悟的生活,彻底觉醒的生命,看破放下的意识,是每一个在旅行中人的渴望。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道路,道路上是财富多、朋友多、权力多、亲情多、爱多、还是事业多、悲伤多、困难多、喜乐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道路充满鲜花和幸福,但通往这些的道路上,往往隐藏着我们没有准备的无常和无明。亲近禅,找到禅道,我带着这样的心愿在黄梅五日禅的生活中,开始寻
期刊
今天的所谓“士大夫”已然失去古时那种惬意的生活情趣、慢条斯理的生活意境、浪漫牵神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硬梆梆的权力、武力、物力、财力,向往陶渊明式世外桃源的生活,但却只能停留在梦境里。禅的顿悟,禅的温暖,禅的喜悦,已经很少眷顾我们。  今天的我们,如何进入禅?如何禅悦?答案其实就在黄梅祖庭的山山水水之间,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行藏坐卧之间。明奘法师,一个黄梅简单高明的传道者,步履轻盈娓娓道来。明奘法师说,
期刊
当今社会,是人类生活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物欲的泛滥让很多人的内心处于焦灼、烦恼、忧郁、压力的边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睡眠严重不足,整天魂不守舍的状态。如何走出烦恼,如何丰富我们 的内心,少数人选择走进深山。很多人都特别渴望禅定的状态,希望自己走进禅。如今的社会人们在大规模群居、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移动、大规模联网、大规模军事、大规模资本、大规模利益集团等联合作用下:一方面个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一方面个
期刊
净慧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黄梅四祖寺方丈。一九五一年十八岁时到广东云门寺受比丘戒,得以亲侍中国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因敏悟过人,深受器重,一九五二年即成为虚云老和尚传法弟子。    净慧大和尚提倡的“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
期刊
我们现代人过年,格式比较整齐划一。放假前两天招呼好所有同事客户,超市采年货买礼品,除夕守岁、初一睡觉。古代文人士大夫是怎么过新年的呢?士大夫有文雅闲逸的一面,也有为官应酬的需要。虽然古时没有现代这么多娱乐项目,但名士们的过年还是丰富多彩的。   写春联   士大夫们是古代的知识分子阶级,逢年过节的春联肯定是自己写。他们的春联文采横溢,用途多样,兼有防盗功能。  
期刊
简单地说,桥便是架空的道路。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
期刊
孔子平生最伟大的工作便是修订《六经》。孔子五十四岁开始周游列国,六十八岁时回到鲁国,仰天长叹:“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意思是说我与其到处去游说诸侯,白白宣讲我的理论,不如将其记录撰写出来以传之后世。于是他开始编撰六经。《诗经》《书经》《礼经》,孔子中年便开始整理,到晚年定稿。《乐经》《易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春秋》是孔子七十一岁这年编撰的。《六经》其实都是先王旧典,并非孔子
期刊
人的内心,随时有矛盾乱流,理性和情绪始终在内心争斗着、内战着。这种“自讼”的状况,随生命并存,永无停止。如果能修养到“心兵”不动,自心的天下就太平了。    知止  在一天的生命历程中,能够数得清、记得完全经过的,有多少思想、乱想、幻想?  至于其中所起浮生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情绪,就更不用说了。  谁能把此心思绪,清清静静、平平安安地时常摆在一个清明、清净、安详的境界中呢?恐怕是绝对做不到的吧。 
期刊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了法华寺,对住持释园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佩服的老师。”  释园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遇到一个好老师?”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徒有虚名,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还不如我呢!”释园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