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歌剧的选材特点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_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初,西洋歌剧传入我国,在音乐家的不竭改进后,形成了既有西方歌剧形态又有中国民族文化特性的“中国民族歌剧”。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民族歌剧的成长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重点论述了我国民族歌剧的选材特点,并在结尾展望了中国民族歌剧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民族歌剧;选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民族歌剧以民族化为主要标志,而在这种大概念中,题材的民族化又是根本与前提。对于我国歌剧艺术来说,抓住民族文化精髓,突现民族特色,反映人民的時代精神和现实生活,既是其存在的基础,又是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民族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
  近代著名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黎锦辉先生是中国歌剧的创作者与拓荒人。他在1920年—1927年中创作的《葡萄仙子》、《神仙姐姐》等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初步确定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形态。
  “五四”运动时期以后,一些从海外归国的音乐家开始尝试创作出一种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并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形成以中国民族特色音乐与西洋歌剧形式融合的中国民族歌剧。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歌剧《白毛女》(马可,张鲁等作曲)的诞生对后来的歌剧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它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民族歌剧作品。如:《刘胡兰》 魏风(词) 陈紫(曲)、《小二黑结婚》赵树理(词)马可(曲)、《夫妻识字》 马可(词曲) 、《兄妹开荒》王大化(词) 安波(曲) 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白毛女》主作曲者马可在继续完善《白毛女》音乐表现体系的同時,又将之后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唱段中的板腔体思维和结构发展到较为完善的状态,先后创演了《洪湖赤卫队》、《红霞》、《江姐》、《红珊瑚》等经典剧目。近现代的民族歌剧创作中也产生了很多杰出作品,如《苍原》、《悲怆的黎明》、《原野》、《伤逝》等。20世纪之后创作的优秀民族歌剧也有很多,例如《花木兰》、《再别康桥》、《刘邦大帝》、《祝福》、《红河谷》、《永不消逝的电波》、《运河谣》等等。
  二、我国民族歌剧的选材特点
  我国民族歌剧的选材大都出自于历史故事、古代传说题材,注重于对中国传统优良伦理道德的表达,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和民族特色不断传承。歌剧的题材显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斗争生活和现实写照的特质,其素材的选取大多来源于生活,但又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一)以民族战争为主的题材
  基于中国的历史的特殊背景,民族歌剧在我国发展初期题材,多半以民族战争题材为主。
  例如歌剧《白毛女》,是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和当时的革命斗争状况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和加工后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解放和自由,要求推翻旧时代的统治和压迫。这类歌剧表彰艰苦卓越和勤劳勇敢的时代精神,激发民族斗志,革命色彩浓厚,给人民留下了许多值得赞赏的英雄形象和动人事迹。除了《白毛女》,还有《扬子江暴风雨》、《原野》、《党的女儿》等。
  (二)以改编历史人物和传统民间故事为主的题材
  第二类是改编历史人物和传统民间故事为题材的民族歌剧。
  例如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以木兰替父从军故事为题材的中原地区民族歌剧,讴歌了木兰赤诚的爱国之心、与战友真挚的情谊与对父亲的孝心。这类歌剧根据广为传颂的民间故事或史料记载的英雄爱国历史人物为创作元素,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爱国、善良、勇敢的传统美德,激发人民的民族气节,并借以弘扬传统文化。如:《刘胡兰》、《刘三姐》、《江姐》等。
  (三)以反映人民的内心生活和精神面貌为主的题材
  第三类是反映民众的精神面貌和内心生活的民族歌剧。
  例如歌剧《小二黑结婚》,它描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根据地的杀敌英雄、刘家峧村的青年队长小二黑,与本村聪明美丽的姑娘小芹在抗日民主区区长的支持下,与流氓恶棍金旺和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父母亲斗争后,最终获得美好爱情的故事。
  这些歌剧的内容主要描写人民争取婚姻自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反对封建统治的行为。多数以农村民众生活为题材,内容积极向上,深刻地反射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的精神世界。例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三、我国未来民族歌剧的发展方向
  首先,促成跨国合作交流,开拓产业视野。 2014年,中国国家大剧院通过世界歌剧院发展论坛,首次增加剧目推介环节,各家艺术机构争先展示其制作实力,让各国的歌剧院了解了中国歌剧,分别在2014年、2015年成功推动了剧目《骆驼祥子》的巡演。剧院间的跨国合作交流逐渐成了一种新的发展升级,它促进大家深入了解彼此不同的歌剧制作模式和运营方式。中国国家大剧院每年举办的歌剧论坛,促成各国家艺术机构相学习和广泛合作,促进和深化了中外剧院在资源共享、演出制作、剧院管理、人员培训、版权保护等多方面的发展。
  此外,中国民族歌剧应在本土化和现代化中不断汲取营养。中国民族歌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大胆吸收我国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选用歌谣体和板腔体相结合的音乐构成方式,创造出了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特立独行的音乐风格,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标志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歌剧应逐步建立起具有在中国歌剧特点的创作表演体系和民族歌剧理论体系,不断学习戏曲的音乐创作、戏曲的演唱艺术、戏曲的综合表演艺术等方面,为我国民族歌剧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庚.新歌剧论文集[M].天津:中央音乐学院,1951.
  [2]中国歌剧研究会编.中国歌剧艺术文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10).
  [3]鲁博林,韩业庭.让歌剧艺术在中国落地生根[N].光明日报,2015.
  [4]乐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6(01).
  [5]满新颖.中国歌剧的诞生[D].厦门:厦门大学,2006.
  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MDYB15109)。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即它是由课程性质、高职教育的特性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所决定,此外还阐明了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体验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拓展素质教育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贾孟喜(1965- ),男,陕西大荔人,
京都大学建于1891年,我们有十大学科,16个研究生院,35个研究所和中心。京都大学是研究型大学,这里所诞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量是亚洲之最。
【摘要】音乐表演是对“原创”的传达与再现,能够体现表演者创造性与想象力的过程,钢琴表演不单单只是技术的表现,还要求演奏者将作品中的情感与灵魂表现出来,本文结合创作背景、情感内涵,理性背谱以及心理的调节四个方面对钢琴表演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学者钢琴表演提供经验。  【关键词】舞台表演;心理;音乐情感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舞蹈家,演奏家来说这句话有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样品和瓦屋塘花岗岩1个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锆石SHRIMP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其中,白马山
该文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系统设计中预处理、燃烧以及焚烧工艺中二恶英的产生和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参6
本刊讯2010年10月13日~14日,中国和东盟成员国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共200人欢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参加正在这里举办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