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适于显示肝脏的解剖和病理结构。ICG胆管荧光成像:经肝总管注射ICG荧光成像可在供肝劈离时实时动态指示胆管切断平面的位置;经静脉胆管ICG荧光成像虽然对肝内胆道显影效果不理想,但对活体肝移植或劈离式肝移植肝脏断面胆漏的检测有优势。ICG荧光成像不仅可以显示肝实质血管,还可显示肝实质内的灌注及静脉淤血情况。ICG荧光成像是对术中多普勒超声的补充,有助于在肝移植过程中实时显示
【机 构】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 肝移植中心,广州 5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适于显示肝脏的解剖和病理结构。ICG胆管荧光成像:经肝总管注射ICG荧光成像可在供肝劈离时实时动态指示胆管切断平面的位置;经静脉胆管ICG荧光成像虽然对肝内胆道显影效果不理想,但对活体肝移植或劈离式肝移植肝脏断面胆漏的检测有优势。ICG荧光成像不仅可以显示肝实质血管,还可显示肝实质内的灌注及静脉淤血情况。ICG荧光成像是对术中多普勒超声的补充,有助于在肝移植过程中实时显示移植物循环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补救性肝移植和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肝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日期为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无语种限制。检索筛选补救性肝移植与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肝癌的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
原发性胰腺结核非常罕见。因为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该病易误诊为胰腺癌。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了一例41岁男性胰头部占位伴CA19-9升高的患者,术前被诊断为胰腺癌,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结核,进行了抗结核治疗。半年后检查显示患者恢复良好
双胆囊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胆囊先天变异。本文报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Y型双胆囊畸形伴胆囊息肉一例,并结合文献做了分析。患者男性,48岁,因"体检发现胆囊息肉"住院。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内强化结节,考虑息肉。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除术,术后解剖标本证实为双胆囊。患者术后恢复好,于3天后出院。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6例HCC患者作为观察组及11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外周血及相应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组肝血管瘤患者肝组织的Th17细胞比例,实时-PCR及ELISA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照组患者肝组织中IL
目的比较肝右叶切除患者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0例行肝右叶切除患者,男性74例,女性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乳胶管组、硅胶管组、联合组,各30例。乳胶管组于右膈下放置乳胶管接引流袋;硅胶管组于右膈下放置硅胶管接负压球吸引;联合组于右膈下放置乳胶管接引流袋,同时肝脏手术创面旁放置硅胶管接负压球。观察和比较手术区积液、术后并发症、肝
目的比较两种栓塞方法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多囊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行TAE的41例多囊肝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36例,年龄36~68岁。根据栓塞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14)和对照组(n=27)。观察组采用博来霉素+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碘油,对照组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碘油。记录术后有无并发症。术后3、6个月及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最大直径≤3 cm且个数≤3个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疗效,并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9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6例,女性31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射频消融组(23例)和手术组(74例)。随访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临床病理特征。绘制Kaplanz-Meier曲线,两组无复
目的肝细胞腺瘤(HCA)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分型,并分析各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8年3月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确诊的31例HCA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6~63岁。对腺瘤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病理分型,并分析各型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31例HCA患者临床特征均无特异性,多数体检发现。31例均手术治疗,26例为完全切除。腺瘤
目的比较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技术与射频消融对大鼠肝脏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米刀组和射频消融组,每组30只。纳米刀组电极消融肝脏左侧外叶,射频消融组消融相同部位,对照组仅开腹和关腹。术后3、7和10 d取消融区域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阳性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和VEGF阳性细胞比例。结
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器官功能,如何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期间保护器官功能、减轻损伤是很多研究的重点。有研究报道电刺激能够减轻部分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对电刺激在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深入分析电刺激的作用机理及为临床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