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_l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吴茱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结直肠癌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R 3.6.3)分析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O)和信息通路(KEGG)富集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得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162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吴茱萸通过PI3K-Akt,AGE-RAGE,MAPK,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细胞衰老,TNF,松弛素,细胞凋亡,HIF-1,雌激素,铂类耐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P53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结论:吴茱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结直肠癌,为吴茱萸的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将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探查门静脉血流量与Fibroscan评估肝硬度联合起来分析对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牡丹江市康安医院肝病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33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纤维化组),同时选取133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CDU和Fibroscan影像学检测然后评估其对肝硬化程度的敏感度.结果:肝纤维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 CDU结果显示HVAT、HA-HVTT、PVAT、PV-HVTT及VVT 较正常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究分析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采取MRI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抽选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MRI诊断和关节镜诊断,将关节镜诊断的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MRI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分级诊断结果为:Ⅲ级6例,占比12.00%;Ⅱ级25例,占比50.00%;Ⅰ级18例,占比36.00%;关节镜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分级诊断结果为:Ⅲ级6例,占比12.00%;Ⅱ级26例,占比52.00%;Ⅰ级18例,占比36
目的:分析不同大小及深度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提高疾病诊断效果.方法:对北京市仁和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分析,共诊出结节196个,分析大小和深度不同的结节超声弹性成像情况.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恶性结节86个,良性结节110个;超声检查结果为:恶性结节80个,良性结节116个.超声诊断病灶0.05).结论:甲状腺结节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对于直径及深度较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更高.
目的:探究C T在结肠癌术前以及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20年8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CT检查,调查所有结肠癌的TMN分期(T分期、M分期、N分期)状况,所有患者都随访调查1年,调查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在88例患者中,C T诊断为结肠癌85例,诊断符合率为96.59%.C T诊断为T分期38例,M期30例,N期17例;病理诊断为T期40例,M期31例,N期17例,CT对TMN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00%、96.77%和1
乳腺增生症在中医上属于“乳癖”范畴.中成药疗效较为稳定,具有缓解疼痛、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应用与携带方便等优点.《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应用指南》小组遵照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方法,制定《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为合理应用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参考和指导.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良恶性分为良性组43例及恶性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组织与膀胱内尿液平均ADC值、不同MR检查方法的鉴别效果及鉴别效能.结果:在37例恶性组前列腺患者中,21例起源于外周带:其中8例局限在外周带中,影像学表现为T2WI内局灶性低信号,有13例累及中央腺体;12例起源于中央叶:7例对外周带和包膜造成了侵犯, 5例局限于中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慢性感染性创面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模型组、贝复济组、紫黄生肌膏组,造模成功后,除空白组外,其余组每天换药前在创面上涂粪液1 mL,保留30 min后予以清洁换药,于用药后3、7、14 d观察创面的大体愈合情况,同时在第3、7、14天取创面肉芽组织观察毛细血管生长数量,并用ELISA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的VEGF、Ang-1的含量.结果:紫黄生肌膏大鼠创面渗血渗液较少,肉芽组织
目的:探讨生肌止痛熏洗剂对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10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一、二部肛肠科行肛周脓肿手术的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采用生肌止痛熏洗剂熏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5 d、7 d的疼痛评分、疼痛消失、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3 d、5 d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试验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疼痛消失
原发性上尿路结石及碎石术后残留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促进上尿路微小结石及碎石术后残留结石的排出和提高各种碎石术后的净石率,减低碎石术后复发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临床疗效.首先明确西医诊断,再以中医辨证论治,依据尿石症患者的症候分型,选择中药方剂或中成药排石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常用的结合方法.尽管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上尿路微小结石与外科碎石后残留结石的排出具有独特优势和临床效果,但迄今缺乏专业公认的方案与共识.鉴于此,由中国中西医结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胆囊切除术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影响GERD发生的因素.方法:以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8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胆囊切除术后GERD,B组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收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血型、BMI、术前胆囊疾病类型、手术方式、反流症状评分、食管24 h pH值监测、胃镜及焦虑抑郁评分等信息.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胆囊切除术后GER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胆囊切除术后GERD的发生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