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石化有机液体储罐VOCs深度减排管控技术进展

来源 :炼油技术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化是我国有机液体储存量最大的行业.有机液体储罐除大、小呼吸产气外,还有高温重油储存热裂解产气现象.现有国内外标准存在以下问题:①允许储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较高;②选用浮顶罐或固定顶罐+罐顶排气处理装置均符合标准,但允许排放的VOCs浓度差别很大.2019年,我国有机液体储存源VOCs排放量为392~904 kt,主要发生在石化行业.要提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减少VOCs排放,储罐深度减排是关键.提出了“储罐VOCs深度减排”判据,将储存柴油的固定顶罐改为内浮顶罐可实现深度减排,现有固定顶罐、浮顶罐增加罐顶气治理可实现深度减排.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以“低温柴油吸收-脱硫及总烃均化-蓄热氧化/催化氧化/热力焚烧炉”为核心的Tg系列储罐废气处理技术及应用实例,以及近年开发的内浮顶罐内置气袋VOCs减排技术.最后提出了储罐VOCs深度减排标准建议.
其他文献
为解决胶磷矿浮选过程中出现的三相泡沫量大、不易消散等问题,针对影响浮选泡沫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消泡试验.结果 表明:十二胺能明显降低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细微疏水矿粒会增强浮选泡沫稳定性;机械搅拌转速越快,消泡效果越好,不同叶轮类型也对消泡效果有很大影响;磷酸三丁酯、GPE聚醚消泡剂和有机硅消泡剂对十二胺二相泡沫具有较好的消泡效果,但在三相泡沫中由于消泡剂不能依靠自身的吸附作用在液膜上充分扩散,导致消泡效果不佳;利用机械搅拌和添加消泡剂联合消泡,在低转速下可达到最佳消泡效果;混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的消泡效果更
煤及煤层气开发中的异常高压现象会对资源开发带来危险,从而威胁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本文选取云南雨汪煤矿的6个煤样,联合CT扫描技术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方法,分析测试得到超压煤样孔隙半径、孔喉半径、孔容-孔径微分分布的孔隙特征参数;基于Gassmann模型的机理,推导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干燥及饱和超压煤样孔隙体积模量.结果表明:雨汪煤矿超压地层煤样孔隙率偏大,可达到10%,孔隙形状主要为球形和柱体,孔隙大小以介孔为主.干燥煤样的纵横波速度随围压的施加呈非线性增加.饱和煤样孔隙体积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变大,围压相同时
为研究不同煤岩组合的渗透率,针对山西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煤、粉砂泥岩和泥岩3种岩石的不同组合方式,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渗透率试验.结果 表明:(1)在恒定孔隙压力下,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渗透率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有效应力增大到使煤岩破碎后,渗透率会逐渐增加,趋势符合二次函数,恒定三轴应力下,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加呈二次函数曲线先降后升,2 MPa为试验中的“临界压力”.(2)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含水率升高,渗透率呈负指数函数规律递减.孔隙压力一定时,三轴应力越高,煤岩渗透率受含水率升高的影响越大;
为了获得全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渗透特性,设计了养护时间、水泥掺量与围压对充填体渗透性影响的试验方案.借助三轴剪切渗透仪,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充填体渗透参数测试试验.基于微观测试结果,揭示了充填体渗透性能演化的内在机理.结果 表明:养护时间越长、水泥掺量越大,充填体的渗透系数越小;充填体的渗透系数随围压的升高呈先急剧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且符合幂函数递减模型;养护时间和水泥掺量的增加降低了充填体的孔隙率,改变了其孔径分布,导致充填体内部渗流通道的迂曲率升高,致使充填体渗透系数降低.试验结果可以为设计与优化井下
为了获得西部矿区部分厚基岩、中等埋深赋存条件下特大采高工作面裂隙发育特征,以上湾矿12401工作面为例,采用经验公式、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针对我国东西部矿区典型地质条件获得的经验公式很难适用于本文特大采高、厚基岩、中等埋深地质条件下的工作面.基于西部矿区地质条件的经验公式预测结果明显偏大,而基于东部矿区地质条件的经验公式预测结果则明显偏小.基于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小于5%,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导水裂隙带的发育特征为:由于覆岩软硬岩层的存在,导水裂隙
切顶参数作为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对留巷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本文以曙光矿122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初步得到了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的参考值分别为7.1~9.5 m和11.4°;通过数值模拟从切顶效果和围岩变形两种角度对切顶高度分别为4 m、7 m、10 m、13 m及切顶角度分别为0°、10°、15°、20°、30°时顶板垮落形态、顶板下沉量和实体煤帮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切顶参数为切顶高度10 m、切顶角度15°;通过现场爆破试验,确定了最佳炮孔间距、爆破方式及装药量;留
为研究复杂矿井火灾的烟气扩散规律和火风压影响范围,利用Ventsim进行某金矿3种不同工况(工况1、2位于斜坡道,工况3位于主进风巷道)条件下的火灾模拟,并研究火灾发生时的风压变化及烟气扩散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火风压影响程度随火源距离增加线性下降;根据各工况模拟的烟气扩散时间,矿井需在700 s内进行反风并组织工作人员逃生;工况3火灾烟气扩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即主进风巷道的火灾危险性更大;斜坡道是烟气的主要扩散路径,不宜作为逃生路径,发生火灾时应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回风侧进行逃生.研究结果对矿井井下火灾救援
为消除冬季地下矿山回风井井口雾气对周边居民区造成的心理影响,依托云南某铅锌矿通风优化项目,通过现场检测,得到不同工况条件下空气含湿量差值以及成雾析出水量,并依据部分相似原理建立除雾几何模型,对不同工况条件下除雾效率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得出当环境温度为-1℃左右,压降值小于等于189 Pa,风速达到4.5 m/s时,除雾效率达到最佳,为96.3%,试验结果为矿山井口除雾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以刮板输送机中板用新型耐磨钢Ti60与ANM450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观组织和相结构,采用全浸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及XRD分析研究了2种耐磨钢在去离子水、腐蚀离子溶液、成垢离子溶液、模拟矿井水溶液4种水质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腐蚀程度排序均为腐蚀离子溶液>模拟矿井水>成垢离子溶液>去离子水;耐腐蚀性能Ti60>Hardox450>ANM450;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Fe2 O3、α-FeO(OH)和Fe(OH)3,说明腐蚀反应主要是铁在溶液中的溶解.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企业违章行为记录繁杂.为高效、准确、智能地检索和管理企业违章记录信息,减少违章行为发生,本文以某矿近3年的13935条违章行为数据库为样本,将违章行为分为3大类23小类,基于计算机文本分类技术,通过Jieba分词器文本预处理、向量空间模型构建、TF-IDF模型特征值选取、相似度计算等流程搭建了违章文本数据分类器,在Python环境下构建了可视化展示平台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违章操作在总违章行为中占比最高,达到64%,其次为违章行动和违章指挥.同时对各违章子类进行了高、中、低频类别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