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为何是加拿大的元首?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小王子乔治一出生,便引起全球的瞩目,“日正落”的英王室再次制造了一个神话。不过,在大部分世人眼里,对小王子的关注,更多是出自八卦心理和商业考量。然而,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问题却显得严肃得多,因为乔治·亚历山大·路易也是加拿大未来的国家元首。小王子的诞生引发了加拿大人对政制的再一次思考:到底加拿大为什么还需要英王室?
  也许不少人都不曾留意,英女王在加拿大并非英国女王,而是加拿大女王,她是加拿大的国家元首。虽然女王在加拿大并无半点实权,但在宪政上,她却是加拿大的最高统治者,任何法律都是以她的名义发布的。新移民入籍宣誓,效忠的就是女王。
  一個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却原来还是君主立宪的政制,一个没有加拿大国籍的女王,却要所有加拿大人为之效忠,一个几年也不来几天的前宗主国的虚位君主,却对加拿大拥有宪政上的生杀大权。这些都匪夷所思。
  不过,大部分加拿大人对英王室仍存有“特殊温暖”的感觉。因为加拿大毋须向英王室进贡,只需为英王室成员每年的访加行程埋单,如2010年女王访加,加拿大人均支付0.15加元的费用,这被认为与欢迎其他国家元首到访一样,都是不可避免和必需的。而加拿大维持女王元首制的花费为每年5000万加元左右,摊到每个国民头上则1.53加元,主要是女王在加代理人——总督及省督的花费。一杯咖啡的价钱令加拿大拥有一个现成的虚位君主,毋须再花钱选自己的国家元首,同时也能体现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何乐而不为?!
  当然,也许真正的原因是加拿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心态。
其他文献
如今的称呼可谓绚丽多彩:??局、??处、老板、头儿……几乎千篇一律,成为下属称呼上司的时髦,连小屁孩也会把老翁叫帅哥,把老太称靓女,甚或,一不小心还会弄点恐龙、青蛙之类。可我还是觉得,有些称呼不能被糟蹋。  同志这个称呼不能被糟蹋。同志,是过去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频率最高的词汇,听起来非常亲切。开会称同志,购物称同志,陌生人称同志,寻求帮助找同志,甚至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以同志相称。在白色恐怖的年代,
期刊
毕业生“就业难”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被“招工难”问题所困扰。一边是人才过剩,一边是招不到人,两难并存,原因何在?该如何破解这种双重的困局?  两难并存的对立与统一  所谓就业难,主要是三难,即大学毕业生,城镇40、50人员和80、90后农民工这三部分人的就业困难。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每年都高达600多万人,今年更接近700万人,据报载今年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率远低于往年;城
期刊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空间,太令人沮丧了。在各式各样的对话空间里,有人说谎,有人误导,有人偏执,还有人蛮暴。这一切,让太多人失去公共辩论的兴致与能力,选择倾听、沉默或者封闭。  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很多人都会有种直观感受,就是经过“方韩大战”,韩寒极具关注度与传播性的博文近乎绝迹,不再以评述公共事件来构筑自身形象的韩寒,尽管还不时会以广告代言与赛车手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但不容争议的
期刊
在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的萨瓦内塔,有个穷人家的男孩叫乌戈,他生性桀骜不驯,是玩伴中公认的“头儿”。有一次,乌戈带领他的“童子军”,对另一支没有向他归顺的“童子军”进行“征讨”,将对方七八个孩子的零花钱及学习文具全部“缴获”,并命令他们以后必须随时“听从调遣”。第二天,这些孩子的父母找到乌戈的祖父告状。  得知乌戈的所作所为,祖父很生气,觉得这个孩子无法无天,将来必闯大祸,便赶紧给远在外地的乌戈的父亲
期刊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发动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众口一词,几成铁案。前些年,张学良在接受唐德刚的口述历史访问时,特别声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蒋介石无关。这样,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还有若干问题并未解决。这些问题是:  蒋介石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的?他的反应是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对策是什么
期刊
家住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的吴莉娜,高考落榜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打工,在一家四星级酒店做服务员。  2004年年末的一天,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吴莉娜打工的那家酒店举办迎元旦歌舞晚会。那晚,经过大厅时,吴莉娜无意中听到几个身材比较胖的男人的一番对话。其中一个胖男人抱怨说:“咱们公司一举行舞会,我们几个就成了闲人,真想也上舞池去跳跳舞,但你看我这胸,平时走路都一颤一颤的,要是跳起舞来那还不丢死人了。”另一个
期刊
民间关于“怕痒的男人怕老婆”的说法由来已久(另一说是“怕痒的男人较温柔”),虽然并没有科学验证来证明“怕痒”和“怕老婆”的必然關联,但中国人相信“无风不起浪”,这让那些自知怕痒的男人隐隐地感到有些不安,尤其是尚未结婚的年轻男人。  所以在网上搜索这个话题时,竟能跳出三万多条相关信息,更有不少小说也借其中人物之口来说出这个观点。这说明真是不少人关心这个问题,那么,男人们的担心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正
期刊
今年7月,英国凯特王妃在产后第二天抱着刚降生的小王子离开医院,王妃的亮相在中国民众之间引起产妇是否应该“坐月子”热议,那么西方人生完孩子是否“坐月子”?中西方“坐月子”观念差异又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碰撞?  究竟什么叫坐月子?  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之“月内”,是产后必须的仪式}生,行为。以社会学的论点,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度过人生转折,因为婴儿产出让身体、
期刊
媽妈总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暗处看书会弄坏眼睛。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且听俄勒冈太平洋大学视觉功能学院所长、视觉科学医生吉姆·希迪为我们揭示真相。  暗处阅读  原来,我们的父母是错的。希迪博士说:“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也没有证据证明,在暗处阅读会造成对眼睛的长期损害,或引起眼睛的生理变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夜间昏暗光线下看书不会引起不适和疲劳。  光线不足会引起瞳孔扩张,导致景深变小,即眼睛能聚
期刊
在拥有住宅的美国穷人家庭中,49%的家庭拥有独立住宅、41%的家庭拥有公寓、10%的家庭拥有活动房屋。79.7%的穷人家庭都带有空调,而1970年,美国所有家庭中只有36%的家庭带有空调。此外,99.2%的穷人家庭拥有电冰箱,64.3%的穷人家庭拥有洗衣机,56.7%的穷人家庭拥有衣服烘干机。  全世界的穷人,或衣衫褴褛,或面黄肌瘦。而美国的穷人却不如此,他们不是吃不饱,而是营养过剩,他们爱吃大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