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成为亲子关系的死敌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er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越来越普及,许多家长知道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也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却不见减少。本刊的调查显示,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74.75%是亲子关系不佳造成的。那么,是什么破坏了亲子关系呢?代沟?青春期逆反?学习压力?本刊的调查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居然是手机!可怕的是,几乎每位父母都是手机用户,甚至我们的调查数据有一多半来自手机!
  手机究竟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不用手机能否摆脱麻烦?如何让手机成为家庭教育的助手而不是死敌?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组织力量展开新闻采访。
  手机比我可爱吗
  在郑州市某小学,记者利用放学前集合的机会,随机采访了20名学生。他们的父母几乎都有智能手机。对于父母迷恋手机,孩子们表达了不同的情绪,有的愤怒,有的嫉妒,有的失望,有的怨恨。
  一名二年级女生对记者说:“妈妈爱我,也爱手机。妈妈给我做饭,也给手机充电。我爱妈妈!”或许,她是想告诉记者,在家里,她与手机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她接受这种平等。
  一名五年级男生说:“我一回家,妈妈就陪我写作业,她在一旁玩手机。有时,手机突然播放音乐,她不知道怎么关,手忙脚乱的,总是请我帮忙,我一弄就好,妈妈就夸我两句。能帮上妈妈的忙,我挺开心的,但我不开心的是她眼里只有手机没有我!或许,手机才是她的亲儿子吧,我只是她充话费时送的赠品。”
  说起爸妈的手机,一名四年级男生用不发声的口型爆了一句粗口,说:“他们自己成天玩手机,刷微博,聊微信,收快递,攒步数,玩游戏,却不让我玩,这不是故意眼馋我吗?等我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买部大屏智能手机!”
  一名五年级女生接受采访时说:“我家没有网瘾少年,却有网瘾中年,他就是我爸爸。我知道,他玩《王者荣耀》已经玩到了很高的级别。有时候他躲到厕所里玩,戴着耳机,害得我不能及时洗漱,上学迟到过两三次。妈妈跟他吵架,他们就闹离婚。我劝妈妈,还是让他玩手机吧。上周,我对爸爸说,老师要召开家长会,妈妈出差了,你必须到场。爸爸答应了,但他接着问我:‘你上几年级?’我当场就气哭了。哪有这样当爸爸的?我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还是学校的升旗手,难道还不如手机可爱吗?”
  记者在南京、长沙、北京、沈阳采访,孩子们对父母的意见如出一辙。
  北京一个9岁女孩对记者抱怨道:“因为妈妈玩手机,我还丢过一次呢!那是去年暑假,在石景山游乐园,我从‘海盗船’上下来,发现妈妈不见了,大声喊也没人理我。我吓坏了,四处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保安叔叔把我领到监控室等妈妈,结果我从监控屏幕中看到妈妈坐在一个石凳上玩手机,可入迷了,都没发现我丢了!当我找到她时,她跟没事人似的,从容镇定地问我:‘海盗船怎么这么快就到站了?’妈呀,我找她都找了一个多小时了,她却浑然不觉!要是我被人贩子拐跑了,看爸爸怎么收拾她!”
  沈阳一个11岁男孩接受采访时说:“我妈一个月能刷3个G的流量!这还不算家里的WIFI流量。所以,我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流量妈妈。怎么样?够贴切吧!我妈沉迷手机主要是追剧,几乎每天都要把眼睛哭肿,何苦呢!我爸说,全职妈妈就是这么任性。还说现代最高级的信息通信技术都是用来催泪的,真是讽刺!妈妈的任务是给我当陪读,其实她辅导不了我,也不会做饭,我上辅导班的时候她就在门外玩手机,然后刷爸爸的卡请我吃肯德基。我觉得爸爸挺不容易的,为了赚钱整天睡不好觉,赚钱少了还要被妈妈骂。郁闷的是,将来我可能也会像爸爸那样,拼命赚钱,供孩子上学和老婆玩手机。”
  根据孩子们提供的信息,记者上网搜索,果然搜到许多触目惊心的视频:
  上海的一位妈妈在等公交车时玩手机。她玩得太专注了,连公交车来了,孩子独自坐上车都没留意到。
  一位妈妈带女儿在南阳火车站候车时低头玩手机,没注意到孩子走丢了!约40分钟后,警察才在安检处找到了她的女儿。
  咸阳的一位妈妈带孩子在某温泉世界戏水池玩耍,孩子不慎溺水,拼命挣扎,妈妈就在身边,却背对孩子看手机,完全没有发觉异样。最终,孩子不幸溺亡。
  一个年仅2岁的宝宝自己在家里跑着玩,跑进了厨房,站立不稳,一头栽进了滚烫的开水锅中。与此同时,孩子的父母正在别的房间里各自低头玩手机。
  同时搜索到的,还有几位小学生诗文,主题都是父母玩手机,读来令人动容:
  海南省儋州市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中写道:“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儿吧。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带他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羡慕。我就只看见你玩手机、玩手机。你就只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合肥市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用一首打油诗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爸妈天天抱手机,小孩天天手握笔。爸妈天天把头低,小孩天天把题思。爸妈天天去上班,小孩天天去罚站……”
  重庆市一位妈妈在微信朋友圈中曬自己11岁女儿的一篇暑假日记。日记记录了女儿与父母相伴的这一天,父母的注意力却始终在手机上:“今天爸爸来了,和妈妈一起陪我去玩,可是他们只知道玩手机……他们说过我是他们的宝贝,但我现在觉得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今晚爸爸回去的时候,他的手机已经玩得没有电了。希望下次也不要有电!”
  收起你的冷暴力
  对于孩子们的口诛笔伐,大多数家长感到惭愧,纷纷检讨自己的过失,但也有家长不以为然。
  在北京市一所小学的门口,记者注意到一位女士,一直依着一棵树在翻看手机,时不时笑一下,十分钟内仅抬头三次,看校门是否打开。接受采访时,她从容作答:“父母陪孩子的时候玩手机确实挺耽误事儿,我坚决反对!这两年,关于失职父母的新闻报道很多,有的父母因为沉迷手机,致使孩子在身边被汽车撞飞、溺亡,甚至掉进自己家里的沸水锅里,太惨了!我也喜欢玩手机,现代社会嘛,不玩手机会落伍的,但我十分注意孩子的感受,在等车、等上菜的时候,我宁可把手机给孩子玩,让他安静一会儿,也绝不独自享乐!做妈妈,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武汉家长唐先生认为,把父母玩手机当成恶习来批评有失公允。他对记者说:“父母都是成年人,有理智,不会像孩子那样上瘾,为什么要反对他们玩手机呢?他们看手机,一定是在玩吗?处理公务不行吗?缴水电费不行吗?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行吗?替孩子接收当天的作业不行吗?我的意思是说,不是父母离不开手机,而是这个社会离不开手机。您想想看,现在除了襁褓里的婴儿、轮椅上的老人以及ICU病房里的植物人,谁不玩手机?谁能离得开手机?”
  相比之下,昆明家长李先生的话多少有些强词夺理:“我觉得现在的媒体不大尊重父母,动不动就出父母的洋相,说父母的不是。父母拼命赚钱,媒体说这是忽视陪伴的作用,只会当甩手掌柜,是不负责的表现;父母回归家庭,做家务照顾孩子,媒体又怪父母不读书,不会营造书香氛围,也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现在父母们关注孩子,陪孩子写作业,媒体又说不该玩手机。这不是跟父母们过不去吗?难道陪伴只能是两眼盯着孩子?我崇尚放养行不行?再说了,把几桩溺水、车祸、意外伤害等事故的责任硬栽在父母头上,这公平吗?这人道吗?依我看连厚道都不够格!”
  对李先生的言论,重庆市律师宋女士回应道:“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负有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责任,这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父母因沉迷手机而忽视孩子的安全,造成孩子人身伤害的,法律可以追究父母的责任。”
  兰州市儿童教育专家洪先生接受采访时说:“父母迷恋手机对自身健康、孩子安全和亲子关系都有很大伤害。我总结出低头族父母的三宗罪:第一宗罪,忽视孩子安全。有些父母习惯一边带娃一边玩手机,玩手机太过投入就可能忘了孩子。比如家里的水桶、插座电源、桌角等,看似安全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对孩子,尤其是幼儿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第二宗罪,错过陪伴孩子的时光。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龄,父母迷恋手机,等父母不玩手机了,孩子也长大了,不需要父母了。这话说起来轻松,其实亲情淡漠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悲剧。第三宗罪,把手机当电子保姆。有些父母为了省事,把手机当成带娃工具,让孩子从小用手机玩游戏。殊不知,过早接触电子设备,会对孩子的视力、智力、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伤害。”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女士对记者说:“孩子脆弱而敏感,当家长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时,能马上感觉到。如果父母执迷不悟,长期沉迷手机而忽视孩子,可能伤害亲子关系。美国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父母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干扰亲子关系,甚至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情商较低。”
  宋女士所说的调查,是指前不久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该项目招募了172个双亲家庭,对家长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父母使用手机是否影响亲子活动。结果发现,如果父母在家庭活动(如全家人一起用餐、玩游戏或就寝)中把大量时间花在手机上,会影响与孩子之间的长期关系。研究人员将这种情况称为“技术插足”,指日常生活中由于使用技术设备引发面对面交流中断。
  研究发现,家长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约占1/3,直接导致亲子交流时间减少,如果孩子想吸引父母注意力,可能会招致敌意。这令孩子容易有挫败感,甚至出现多动、抱怨、生闷气、发脾气等不良行为。研究还发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与母亲使用手机的相关性更强。
  该研究负责人珍妮·拉德斯博士表示,滥用电子产品可能让家长难以向孩子及时提供有意义的情感支持,这会导致孩子不良情绪爆发。此时,父母只会压力更大,更依赖电子产品放松和逃避,形成恶性循环。全家人一起时,家长应放下手机,既能提升家庭氛围、陪伴质量,又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改善。
  你只有一次机会
  杭州自由作家倪女士是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对于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她颇有感触:“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也爱机成瘾,但陪儿子玩的时候我从不刷机,因为我要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没错,但我认为,家长更是一种职业!陪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再小,也知道爸爸妈妈没有一心一意地陪自己。或许,陪孩子耽误了家长的时间,然而,家长可能会因为玩手机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倪女士认为,父母放下手机,全心全意地陪孩子并没有那么难,每天陪孩子半小时就很好。“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说,“每天半小时亲子时光,爸爸或妈妈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互动,日复一日,孩子会和爸爸妈妈越来越亲。”
  陪孩子,找到可以一起做的事,对许多父母来说是很困难的。对此,倪女士不以为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一起游戏、一起听听音乐唱唱歌、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观察小动物和花草树木,或者就那么坐着,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在倾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回应:嗯、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这些回应,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他们会因此获得安全感、幸福感。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远离手机,将来他们一定会发自内心地感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最后,倪女士郑重地说:“注意,陪伴孩子成长,你只有一次机会。”
  亲子关系究竟有多重要?专注育儿类科普的“年糕妈妈”李丹阳女士认为,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应该把80%的精力用在维护亲子关系上,而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无异于破坏亲子关系。“在我看来,亲子关系分为四个层面,最底层是生理需求的满足,即满足孩子的吃喝拉撒;往上一层是陪伴,强调高质量陪伴,理解尊重孩子;再往上是榜样的力量,也就是常说的‘言传身教’;而位于金字塔尖上的,是让孩子获得源自其内心的驱动力,使之自觉地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她解释道,“生理层面满足了,孩子才能身体健康;有了良好的沟通和陪伴,孩子会获得安全感和幸福力;而父母能够提供积极的榜样力量,孩子则可能变成一个更加优秀向上的人。千万别做只关心孩子吃喝拉撒的父母,那无异于把孩子养成一个宠物;千万不要把亲子陪伴假手他人。保姆、老人、培训班和幼儿园并不能代替家长完成必要的亲子陪伴;从榜样的角度来说,要避免只要求孩子进步,家长却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她强调,父母在孩子面前迷恋手机,既是给孩子做坏榜样,也是自我堕落的表现。
  综上所述,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玩手机,对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都是一种威胁,应该尽量避免,但手機毕竟是随身之物,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本刊呼吁家长朋友们做到以下4点:
  1.吃饭时不玩手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吃饭方式。边吃饭边玩手机,等于教育孩子吃饭时候可以分心,对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吃饭习惯没有好处。
  2.和孩子玩耍、睡觉前亲子共读的时间不玩手机。在玩耍和亲子交流中,孩子能学习到很多东西,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去效仿。父母边玩手机边敷衍孩子,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被重视。而亲子共读的时间对孩子来说是启蒙,不要把沟通交给手机,面对面更能增进感情。
  3.独自在家带娃,尽量不玩手机。当你觉得独自在家带娃很无聊,拿起手机来玩,这时家里任何一处都存在危险,即使是小小的一个电源、水桶,都有可能在你疏忽的时候给宝宝带来危险。独自带娃意味着对宝宝负全责,要时刻盯着孩子,避免发生意外。
  4.带孩子出门不玩手机。带孩子出门,父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少新闻都报道家长带娃出门玩手机,结果孩子被拐、遇到车祸、发生意外……类似的事情不少。带娃在外接电话或者用手机处理紧急情况,可以找地方停下来,让孩子待在一个安全的区域,并且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尽快地解决事情。
  如果家长朋友们有不同意见或者必要的补充,欢迎来函或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参与讨论。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我就要自己拿东西,你别管我!”“我不穿袜子,就不穿!”“我现在就要吃冰激凌,你给我买!”……这些语气坚决的话都出自三岁孩子之口。他们说一不二、不容商量。更让父母想不到的是,这些身高刚到自己大腿的小家伙,居然会认为他所有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他的意志必须得到贯彻,周围人必须按他的想法做。  王女士感觉自己丢人丢到家了——女儿居然跟在奶奶后面一个劲地要奶奶“赔”她的便便  上周六,王女士度过了不寻常的一
英国沃里克大学科学家对过去42项试验结果进行了梳理分析,这些试验涉及7.5万个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和使用穿戴设备定期跟踪研究对象的作息习惯、健康状况及体重指数,结果发现,睡眠不足的孩子体重增加比例均高于同龄的睡眠充足者,前者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平均比后者高58%。具体来说,4~11个月大的婴幼儿每天睡眠不足12小时,肥胖风险提升40%;3~5岁儿童每天睡眠不
问:12年前,我和妻子赶集回来,在路边废弃的磨盘上看到一个啼哭的女婴,襁褓里有20元钱和几件衣物。我和妻子将女婴带回家,并到县民政局办理了收养手续。我们对女孩视如己出,现在她已经上初中了。前不久,一对夫妇找上门来认亲,忏悔自己的遗弃行为。亲子鉴定确认他们是女孩的亲生父母。尽管不舍得,但我和妻子愿意成人之美,让他们一家破镜重圆。请问,解除收养公证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费先生(辽宁抚顺)   律师意见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精彩的虚拟世界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孩子沉溺网络不可自拔,家长忧心如焚。安徽省临泉县的李涛、刘冬梅夫妻在情急之下,花重金把染上网瘾的儿子送到一家全封闭成长辅导学校,渴望以教育外包的形式让儿子戒掉网瘾。没想到的是,两天后他们接回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一入网吧深似海  19岁的李傲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人,虽然家境普通,但也是被家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特别是妈妈刘冬
古诗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大科学家爱迪生也认为,天才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由此可见,对于学习来说,勤奋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但是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勤奋未必能换来好成绩,反倒是不那么勤奋的孩子成了学霸,难道真是智商有差别吗?本期,我们邀请中学生学习障碍研究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庞义凯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勤奋为何不管用  钟泽华(14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是个听话、
天热了,去游泳的孩子渐渐多起来。游泳,  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好处,所以家長对此一般都持鼓励态度。但是,家长带孩子去游泳时,应做好防护措施,以防自己和孩子被染上疾病。  1. 选择池水干净、管理规范的游泳池,并避免人多时前往。下水前,先闻池水的气味,如果有呛鼻的漂白粉味,最好不要下水。  2. 如果孩子身上有伤口,最好不要游泳。游泳池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菌,如果身上有伤,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3. 进
暑热渐消,秋高气爽,又一届学生升入了初三,开始为来年的中考拼搏。作为初三学生的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本期,我们邀请学习问题专家、资深初中班主任庄学勤老师,与家长朋友们一起谈谈这个话题。  初三学生的三个心理阶段:   激情期、疲劳烦躁期、恐惧焦虑期  龚莲湘(14岁女孩的妈妈):暑假后开学,我女儿升入初三了。看她紧张的样子,我也跟着慌乱起来,不知道该为她做些什么,只会鼓励她,给她加油。请问,
他认为除了实力一切都是浮云  祁楷是我们班的一名优等生。他学习成绩好,长得又高又帅,会弹吉他、玩滑板,还是奥数队的种子选手。可是,这个孩子非常不合群。  上课的时候分组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他却表情淡漠地坐着发呆,一副“看不上跟你们玩”的样子;课间十分钟,他总是孑然一身,跟谈笑风生的男生们形成鲜明对比。  同学们大都不喜欢他,说起原因,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自私。”祁楷很理性、很现实,对同学有种超乎
问:我儿子4岁,非常顽皮。吃饭也不安宁,总是边吃边跑,和我玩捉迷藏。我警告他多次,但无论循循善诱还是声色俱厉,都收效甚微。我很无奈,最后只好举手投降,由着他淘气。同时,自己又很生气。请问,我到底该怎么办?  徐柠   答: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像自己预想的那样成长,乖巧听话,不惹麻烦。然而,事实上,孩子很难有如此高度的自律。  4岁孩子的大脑里没有“捣乱”的概念,家长说的“这不许那不许”他听了就忘。而他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矮小?孩子矮小如何干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副主任医师梁立阳为你详解如何帮助孩子追赶身高。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的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梁主任表示,孩子個子矮小是有标准的,并不是看上去个子矮就是矮小症,有的孩子只是个子偏矮,只要护理得当就能长高,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但同时也要注意,对于身材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