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分析下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制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因素,是陈述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学习需要掌握的“学”的任务,即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什么。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对教学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1]。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为学习者设计的教学”,所以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技能基础、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2],本文拟通过分析江苏省小学优秀课评比活动教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旨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修订建议。
  一、教学目标制订时对三维目标认识混淆
  体育课教学目标一般用“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表达。认知目标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学科知识、意会知识和信息知识。技能目标是指根据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课堂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情感目标是指人在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3]。三维目标虽然是涉及3个不同的方面,但是它们是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整体。
  案例:水平一(二年级)《趣味往返跑》一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和初步掌握往返跑折返时蹬地转体的动作要领,提高往返跑能力;2.通过“达·芬奇密码”软梯练习,激发对跑的兴趣,学会技术的应用;3.在“龙娃闯关”情境中投入练习,培养团结互助、勇于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的优良品质。
  分析:根据笔者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分析,案例中“1.了解和初步掌握往返跑折返时蹬地转体的动作要领,提高往返跑能力”,既包括认知目标,又包括技能目标;“2.通过‘达·芬奇密码’软梯练习,激发兴趣……”这应该为情感目标,“学会技术的应用”为技能目标;“3.在‘龙娃闯关’情境中投入练习,培养团结互助、勇于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的优良品质”,这为情感目标。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该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三维目标有所混淆。
  建议: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兴趣高模仿能力强,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但是他们不易集中注意力,兴趣难持久,自我约束能力差。因此,根据学情分析,水平一(二年级)的学生《趣味往返跑》的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往返跑的折返方式和锻炼价值,以及趣味往返跑的练习方法及要求;2.通过集体学习和自主练习,学生掌握往返跑折返时蹬地转体的动作要领,体验快速折返,在趣味往返跑中提高往返跑的能力;3.在教师激励下,学生学习参与兴趣高、团结互助、勇于拼搏、不断挑战自我。
  二、教学目标陈述得不准确
  “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制订,目标表述的要素有:谁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什么条件下做。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注重其要素的完整性,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哪些体育的知识和活动的方法,获得哪些技能或能力,并能运用所学于活动中。
  案例:水平二(四年级)《魅力足球:守门员坐地侧挡地滚球》一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守门员坐地侧挡地滚球的作用及动作要点;2.90%左右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守门员坐地侧挡地滚球的动作技术,提高协调等身体素质;3.学生自主学练提高自信,敢于在同伴面前展示所学动作。
  分析:该教学目标中“1.知道守门员坐地侧挡地滚球的作用及动作要点;2.90%左右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守门员坐地侧挡地滚球的动作技术,提高协调等身体素质。”并没有表述清晰学生了解或者掌握“守门员坐地侧挡地滚球的哪些动作方法或者动作技术”“重点是什么”,是否存在把单元计划目标笼统地代替本次课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的现象。教学目标的不准确,直接影响到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建议: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善于模仿、喜欢表现自己,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但暂未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能力,随着“校园足球”的推广,学生更喜欢足球运动。足球守门员是足球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队员,技术多样而含量高。因此,根据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守门员坐地侧挡地滚球动作的作用和侧扑身体着地方法及手型;2.通过模仿练习和自主练习,学生能掌握坐地侧挡地滚球时身体侧扑着地方法及正确的手臂动作,能根据来球及时判断并做出侧挡地滚球;3.学生在学练中善于思考、模仿,相互帮助、积极练习,表现、挑战自己。
  三、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正确
  教学目标的制订中,要思考其“四要素”,正确体现行为主体,即学习者——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应该把学生作为目标的“主人”,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2]。那么,其陈述方式为“通过学习,学生……”
  案例: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领,体会全身协调用力;2.通过练习,使8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做到正确的传接球动作;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品质。”
  分析:该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的行为主体都是“教师”,而非学生。如目标中“通过教學,使学生……”“通过练习,使85%以上的学生……”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并非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也可以有行为体现,如,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
  建议:四年级的学情上文已经分析,篮球运动是学生喜爱的运动,学生不仅重视个人的技能表现,也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所以,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目标的制订不仅关注个人技术的学习掌握,还要重视团队配合意识和能力的学习培养。因此,该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1.通过集体学习,学生知道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和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及传球技术动作的蹬、伸、翻转、压的连贯动作要求;2.通过集体学习和自主练习,学生能在相互配合下完成正确的、连贯的传接球动作,85%以上的学生身体能协调发力,并能在篮球游戏中综合运用;3.通过教师的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较好的团队配合意识,在活动中有团队意识表现。   四、教学目标的可评价性不强
  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之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观测或测量学生已经达成目标,用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4]。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唯一性,即仅用于本次课,那么教师就应该认真思考制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别需要落实其可评价性。
  案例:水平三(六年级)《趣味竹竿舞》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同伴间相互配合是跳好“竹竿舞”的关键因素;2.初步学会“竹竿舞”的打竹竿和跳竹竿的动作,掌握动作节奏;3.在参与体验中,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勇敢精神,学会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体会跳竹竿的乐趣。
  分析:竹竿舞技术分为打竿技术和跳舞动作,节奏又分为2拍、3拍、4拍等,竹竿舞的具体节拍为3种:开合、开合、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开开、合合、开开合。从该教学目标可以发现,该教学目标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陈述,即用什么方法观测或测量,教学目标过于笼统。
  建议: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音乐基础,竹竿舞跳法多样,单从技术上分析难度较小,其主要难度在于节奏的变化和开合变化灵活,所以本次课应该围绕节奏的变化和开合变化的创新制订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修订为:1.通过体验学习,学生知道竹竿舞的2拍打竿技术和基本的舞步动作,知道节奏和配合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参与,学生能随着教师的口令(或鼓点)和音乐节奏掌握2拍打竿技术和基本舞步,在团队合作下挑战难度打竿技术并完成练习,90%的学生舞步自如、节奏感强;3.通过参与体验,克服恐惧心理,积极主动练习,学会合作相互配合,体会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五、教学目标的基础性目标和差异性体现不足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名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而有收获和发展。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有基础性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还要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性目标,让每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挑战精神,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案例:水平一(二年级)《直体滚动》一课的教学目标:1.能说出直体滚动的动作方法;2.80%能做出直体滚动的动作,力求做到肩髋用力协调,滚得连贯自然,并能在2人合作中协同一致,向前滚动,发展身体的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3.乐于参与学习,能与同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分析:该教学目标中缺少“基础目标”的体现,直接是“80%能做出直体滚动的动作,力求做到肩髋用力协调,滚得连贯自然,并能在2人合作中协同一致,向前滚动……”这并未提出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另外20%的学生呢?这样制订的教学目标没有提出全体学生的基础性目标,只提出80%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偏弱或身体运动能力偏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缺少要求和目标。
  建议:一年级的学生对言语和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更适合采用直观的学习方法,他们好动、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对控制肢体的能力存在不足,他们敢于挑战困难,乐于互助。所以对水平一学生的体育教学,需要更多地从基本运动能力发展去思考,为以后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直体滚动的教学要求不高,学生在其生活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挑战自我。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1.通过体验学习,学生能从经验中认识并能说出直体滚动的动作要领;2.通过自主练习,学生能完成1.5~2m的直体滚动,肩髋用力协调、连贯自然,80%的学生在两人合作中向前直体滚动3m;3.学生课堂中乐于参与学习,能与同伴互助学习,共同提高,挑战自我。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订,立足于学生的学,做足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按照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切忌“笼统”“过大”“空泛”“模糊”。因此,教學目标的制订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制订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教师如何设计一堂好课[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健.体育课教学目标叙写的问题分析及其矫正[J].中国学校体育,2010(2):33-34.
  [3]洛林·安德森(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焦敬伟.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86-88.
其他文献
最近阳光明媚,编辑部也是欢声笑语。特别是阿Sir,精神抖擞,心情愉悦。这不,最近见大家工作辛苦,加班不断,中午还主动要请大家吃饭呢!“不会又是一人一个馒头吧!”想到上次的“馒头事件”,小cool龙嘟嘴嘀咕道。阿Sir似乎看穿了大伙的心思,连忙解释道:“放心,这次绝对不是馒头!我请大家吃特色餐——新疆手抓饭!”“噢耶!”众小编欢呼雀跃,跳上的士直冲餐馆。(嘻嘻,的士费也算在阿Sir头上,这回赚大喽!
        
时光雕刻经典,阅读丰富人生。好书是流传古今的瑰宝,阅读让这些宝贝服务于我们的成长,让我们的人生因此而光彩焕发。时光流逝,今日的阅读就是他日成功的基石。  “图书·阅读·朋友”,就是这样的神奇,好书是陪伴我们一生的朋友,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对着我们的心灵讲悄悄话,让我们明于事,践于行。比如,读《非常班级》,会不自觉地喜欢上校园生活,喜欢幽默的相处之道;读《世界华文优秀儿童文学精选》,会让我们神奇地聆听到
外太空的奇妙味道    在地球上,你能闻到泥土的气息,或者花香,或者牛排的味道,这一点也不奇怪。那外太空的味道是怎样的呢?得到美国宇航局给你的答案,你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他们表示:外层空间闻起来像油炸肉排、热铁和焊接一辆摩托车的气味。真是太不可思议啦。    “吃烟”的水泥    严格来说,这是一种环保水泥,它能吸收烟雾,是意大利Italcementi公司经过10年时间研发成功的。现在,塞格拉特市
环保彩色帐篷  如今,工厂、车辆越来越多,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环境,绿色植被对空气的净化只是杯水车薪。针对这一现象,科迪博士研制了环保彩色帐篷。它们白天在阳光下会变成一个彩色的球,像一颗颗璀璨美丽的珍珠挂在树上,吸收并储存阳光;晚上又变成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帐篷,把白天储存的阳光释放,让树木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大量氧气。这样,人们在富氧的环境中会睡得格外香甜。明天,科迪博士会乘着飞毯把
爱先生如同他的姓一样是个很可爱的人,他爱他的妻子和他的小女儿安娜,以及所有的一切。他工作积极,每天早上准时上班,从不违反交通规则,也不说脏话。  爱先生过着真正幸福的生活,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让他感到不愉快的事。他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但并不是个真正不起眼的人,只是有时他显得不太引人注意,原因在于爱先生是个很平凡的人。他个头适中,体重正常,长了一张很普通的脸,留了一个很一般的发型,就连他穿的西服也几乎在
进入五年级后,书成了我最喜欢的“食物”,每时每刻都想“啃一啃”。不过,这“啃”归“啃”,也得讲究一下口味!除了在学校的“一日三餐”外,在家里我还准备了“自助餐”!  “自助餐”的味道可不一股,称得上是美味佳肴。书房是“餐厅”,书架是“橱柜”,里面摆放的都是各种精美的“食物”。每天晚上,我总会来到我自设的“餐厅”里,精心选择,细心品尝。那可真是一种享受阿!  这里的“食品”各式各样,最吸引人的品种是
        
一、夏季训练的特点  青少年在夏季从事室外训练或比赛时,容易遭遇高温高湿的极端天气,这对人体生理状态和运动能力都会造成影响,特别是长距离耐力性项目,更容易发生疲劳,甚至导致中暑,进而影响运动成绩和训练效果,科學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帮助运动员延缓夏训时疲劳的发生,加快训练后疲劳的消除。  二、夏季训练易出现疲劳的原因  (一)人体核心体温上升。夏季训练时,人体运动产热增加,同时外界气温较高,容易导致机
在北京城的心脏地带,有一个东西宽500米、南北长600米,地面全部由花岗岩条石铺就的大广场,可以同时容纳100万人,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没错!著名的天安门广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如今不仅是首都北京的象征,也是中国的象征。但是今天,小cool龙要告诉大家,原来的天安门广场可没有现在这么大,而只是一个像字母T一样的小广场,只是后来陆续拆除了广场两边的老建筑,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