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海洋,多彩人生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2007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创作和设计的画册获奖无数;他当过海军舰艇兵,从事海洋科普工作40余年直至退休;他两次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在那里书写、刻凿纪念石碑,成为将中国书法艺术留在南北极的第一人。他就是仝开健,来到“小海豚会客厅”做客,和我们分享他的多彩人生。听说您当过海军舰艇兵。这段军旅生涯一定给您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吧?
  1972年,我初中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在家等候了一年多。那期间,征兵工作开始了。接兵同志到我家进行家访,看到家里挂着我画的画时,产生了兴趣,便让我即兴画一幅画,我画了一只公鸡,接兵同志很满意,便问我愿不愿意去当兵。当时我就想,部队是个大熔炉,是锻炼人的地方,就这样,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到工厂的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舰艇兵。1972年12月初,我和其他52名新兵,被带到青岛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即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当时隶属国家海洋局,在那里进行了为时3个月的新兵训练。就在训练期间,从国家海洋局宣传处来了两位军官,对我和另外一位也喜欢画画的新兵进行考察,让我们俩即兴画一幅画。也就是这次考察过后一年半,我被调到国家海洋局宣传处。
  入伍后,您进入了国家海洋局工作。后来又在中国海洋学会工作了32个年头,直至退休。与海洋为伴的工作经历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呢?
  我自1972年入伍到2013年退休,在国家海洋局工作了41年。这41年中,我一直在发挥自己的书画、摄影特长,做海洋宣传、科普工作。1979年,当时我还在国家海洋局宣传处工作,我和各分局抽调来的几位同志一起经过两个多月的创作,汇编成我国第一本以海洋为题材的图案集《海洋图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版的美术作品。1998年,由我组织编写并设计的《走向海洋》科普丛书(共4册),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图书奖是我国图书类最高奖,同时获两项国家大奖的图书屈指可数,这使我非常激动、自豪。还有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就是在2007年6月,我起草了一份“关于建立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意见”,并且联系了30位海洋界的院士征求他们的意见,这30位院士回复我并签了名,更有院士提出了很好的意见。9月,我将这份“意见”连同30位院士的签名直接呈送温家宝总理,很快便得到温总理的批复。现国家海洋博物馆已在天津塘沽筹建。
  很多人梦想去神秘的极地探险,我知道您不止一次到过南北极,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亲身感受吗?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和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拍摄照片3万多张,在南、北极都书写、刻凿了纪念石碑,首次将书法艺术留在南北极,这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光荣。两次参加极地科考令我感触很深,极地是净土,所有人都自觉保护那里的环境。所有垃圾,都是按照国际环保要求,带回国处理,仅第21次南极考察我们就带回30吨生活垃圾和近600吨建筑垃圾。在那里,各国科考队员组成一个国际大家庭,不管哪个国家的考察站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问题,各国都能无条件鼎力相助。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有一位考察队员突发阑尾炎,需要手术,长城站没有手术室,就是在智利站做的手术:2002年长城站附近的韩国站有位年轻的科考队员失踪,周边8国全部出动,有的动用飞机,有的动用船只,有的动用雪地车寻找了两天。所有这些都是无偿的,自愿的。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们的科考船停靠外国码头时,码头上很多华人举着国旗,唱着国歌迎接我们,我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华侨们看到我们的万吨科考船,也感觉祖国的国力在增强,很有自豪感。
  仝老师,您不仅为海洋科普工作不懈努力,在书画、摄影方面也颇有成就,可以给我们讲讲您的书画人生吗?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照着父亲收藏的书画册练习。我不属于聪明人,但我能吃苦,有一种笨鸟先飞的劲头,而且有不成功绝不罢休的精神。多少年来,我很少在节假日休息。在报考安徽师范大学时,对于我这个只念过初中的人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我拼了命地复习初中课程、补习高中课程,在临考前的半个月,基本上没有合眼,终于以良好的成绩考入了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那里,我系统学习了油画专业理论和技法。我刚到中国海洋学会时,承担北京西单科普画廊“海洋知识橱窗”的设计制作,几乎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吃住都在工作现场,极少回家。我记得在做一本画册时,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书法绘画会是我终生的好伙伴。
  最后,请您为《百科探秘·海底世界》送上一份寄语好吗?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我几乎每期都看,办得很好,很有特色,尤其是和读者互动的内容,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没有什么建议,只是希望,也相信《百科探秘·海底世界》越办越好,能吸引更多小读者,真正成为广大少年儿童认识、了解海洋知识的一个窗口。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现行数控加工技术实训课程考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推行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以五轴加工技术实训课程考核为例,以“多元化—过程化—综合化”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基于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综合化考核的考核体系,并进行与之匹配的教学改革探索,以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综合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表明,考核体系改革方案切实可行,可在同类课程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过程
海洋中既有無敌杀手,也有手無缚鸡之力的脆弱家伙,比如刀片鱼、珍珠飞燕等等。它们是那么小,那么弱,毫無疑问,只要一点点外力就可能会置它们于死地!但是,它们依然在危机重重的海洋中生存了下来,这除了和它们强大的生育能力有关外,更离不开它们聪明的选择——  这群小家伙选择了在魔鬼海胆里安家!  是的,你没有看错,正是海胆家族中的魔鬼海胆。可以说,魔鬼海胆堡垒的优越指数在海底居所中名列前茅,比起某些章鱼、丽
我叫约翰,是一只出生在太平洋的玳瑁海龟。我的背甲通黑,有坚硬无比的13片盾片。我游泳时的姿态如飞鸟一般,十分好看。其实,我自认为是一只英俊帅气的小海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长着与众不同的如鹰喙般的嘴巴,所以人们又给我起了一个帅气的名字叫“鹰嘴海龟”。  在浩瀚的太平洋,湛蓝的海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瞧,那是千奇百怪的鱼类,有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有成群结队的沙丁鱼,还有爱翻跟头的翻车鱼…
浅水石珊瑚正常生长的海水盐度为27~42‰,并且要求水质清洁,还需要坚硬底质。在河口,由于大陆地表上的水流奔泻入海,裹挟了大量沉积物质,因而不宜浅水石珊瑚生长。此外,当污泥从陆地冲入海洋时,会降低投射在珊瑚礁上的光线,污泥也会沉积在珊瑚礁上,包裹住珊瑚,阻碍新生珊瑚的成长。
鳍足家族大盘点  鳍足家族现存三个科,分别是海狮科、海象科和海豹科。这三个科又可归为两大类:耳海豹类和无耳海豹类。  海狮科和海象科的动物因为都有一对可爱的小耳壳,因此被称为“耳海豹类”。科学家推测,耳海豹类动物可能起源于熊类。这些耳海豹们的肺活量很大,氧气多储存于肺中。在水里游泳时,主要靠前肢划水推动身体前进:在陆地行走时,“手腕”向外呈90,翻出,支撑在地上,后肢则折叠到体下,将身体向前顶。通
海兽,是前肢变成鳍状、用肺进行呼吸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是海洋中最高级的动物。一般认为,海兽是由于某种原因而重返海洋的哺乳动物。  海兽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鲸目,如灰鲸、蓝鲸、抹香鲸、虎鲸、海豚等:二是海牛目,如海牛、儒艮(俗称“美人鱼”)等;三是鳍脚目,如海狮、海象、海豹、海狗等。其中前两种生活在水里,后一种水陆兼栖。北极熊比较特殊,既属于陆地哺乳动物,也可算是海洋哺乳动物。  研究海兽对人类有很
在蔚蓝色的海面下有一个神秘的世界。在阳光都无法到达的海底沉睡着一些古老的舰船,它们都曾经在无垠的海面上骄傲地丈量过去往天际线的距离,每一艘沉船都有一段段的传说,它们是曾经辉煌历史的见证,它们在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发现,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刻,继续向世人展示自己无限的荣光。接下来要向大家介绍的这八艘沉船,有中国船也有外国船,有木船也有钢铁船,有商船也有战船,它们各自都有怎样的故事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探
探秘“潮间带”学着做研究  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博士董栋、许鹏、甘志彬、姜启昊的带领下,我校五年级学生来到崂山区王哥庄港东村渔码头,一起进行“潮间带生物采集”。回到学校后,在博士哥哥的指导下,同学们把这次采集的11种螃蟹制成标本放在实验室里。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更在我们心中埋下一颗热爱海洋的种子。  探访“古”冰川遗迹 体验科学探究  早在七八十万年以前,青岛的崂
如果你是一条鱼,一条像我这样终日在海里游来游去,试图了解所有成员的鱼,你就会知道,有多少辛酸,就有多少惊喜。  有的鱼四海为家  正和人类一样,有的鱼很看重自己的住房,它们甚至每天都回到同一个地方睡觉,有的鱼却四海为家。这倒不是爱耍酷,而是因为它们也有很多不得已的苦衷。  就拿有些种类的鲨鱼来说吧,就比较惨,为了获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必须不停地游啊游,让海水穿过自己的鳃裂(即鲨鱼嘴后面的裂痕),这
相信凡尔纳科幻小说影响了几代人,不少已经长大成年的人也曾经在童年时的某个晚上,捧着从图书馆借来的《海底两万里》,缩在床角,将自己投入书中,感受着纷至沓来的紧张和兴奋。凡尔纳的很多小说都描写了“恐惧”,当然,那种恐惧绝不是恐怖片中的故弄玄虚或神神鬼鬼,而是关于未知世界的,那个世界就叫作海洋。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里,有太多是写海洋的,除了他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