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的推进式飞机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种仿制品吗?
  采用推进式布局的DH.2是协约国方面于1916年初应对德军施加的“福克灾难”时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单座机也被认为是英国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虽然DH.2其实只是英国和法国更多优秀战斗机出现前的过渡机型,但它仍被誉为是开创了英国战斗机传统的“典范”。正是在这种极高的评价下,另一种与之类似的推进式单座单发战斗机只能存在于DH.2的阴影中,这就是由皇家飞机制造厂设计、并由多家工厂一道打造的FE.8战斗机。
  从很多方面看,FE.8和DH.2确实很相似,两者都以当时英军尚不多见的单座战斗机定位而被称作“侦察兵”,两者都因无法获得机枪射击协调器而采用了推进式布局;而从外形上来看,两者也是如出一辙,都是配备了1挺前向射击的刘易斯机枪,都是一具短舱式机舱加上木制骨架双尾桁的机身布局,而且延展的双尾桁都是没有外覆蒙皮的“中空”设计。
  不过,如果仅以这些相似就得出FE.8乃是仿制自DH.2的结论,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FE.8的最初研发时间始于1915年5月,那时距离德国福克单翼机在西线的最初出现还有差不多两个月时间,而距离DH.2的原型机首飞也还有数周之久。
  当FE.8开始研制之时,别称“侦察兵”的单座战斗机在英军中尚属新鲜事物。当时,英国皇家陆航共在法国部署了9个飞行中队,它们大部分都装备着双座飞机——在全部的103架飞机中,只有4架是单座机。这些飞机往往以执行战场侦察等任务为己任,对于夺取战场制空权尚无明确概念,以致有人挖苦道:“看起来唯一具有空战潜质的就是第5中队所使用的5架维克斯FB.5飞机。”
  本文主角FE.8以及与之类似的DH.2的研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可以说是针对着当时战场上英军装备的“短板”做了加强。皇家飞机制造厂在一战开始前就曾经在高速单座机领域有过积极探索,当受制于缺乏射击协调器而必须将发动机置于机舱后部时,以约翰·肯沃斯为首的设计团队就拿出了FE.8的设计方案。与此同时,供职于爱尔科飞机制造厂的德·哈维兰则拿出了DH.2的设计方案。
  上述两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谋求一种适合空战的推进式飞机,而从它们平行研发的时间进度上不难看出,FE.8和DH.2其实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当然,考虑到大设计师德·哈维兰先生在转投爱尔科之前就曾经在皇家飞机制造厂供职,肯沃斯的FE.8设计方案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为了尽量缩短研制时间,设计师肯沃思在机身整体布局上借鉴于当时成熟机型的做法,这使FE.8看起来深受当时极为流行的法国“法尔芒”飞机布局的影响。而在那个时期,和法尔芒结构近似的英国飞机可不是一种两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FE.8就是一种全无个性的平庸设计。首先,它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推进式飞机;其次,它的飞行短舱是全金属构造的,由钢管骨架外罩硬铝蒙皮而成,这在当时可是极为罕见的重要特色。动力配置方面,FE.8采用1台100马力(73.5千瓦)“土地神”9型星形水冷发动机,它连接着1具四叶螺旋桨,这套动力系统也被认为是极具稳定性的。
  研发工作顺风顺水,第一架原型机于1915年10月3日即告完成,12天后进行了首次试飞。试飞员弗兰克·古登是一名极具经验的“老手”,他第一次驾驶这种新飞机升空仅仅10分钟后便返回地面,因为感到有些方面需要改进。在完成了他所指出的改进后,古登驾驶这架FE.8于19日再次升空,这次试飞持续了90分钟。11月1日,厂方为原型机装上了1挺刘易斯机枪,古登驾驶这架武装版原型机于11月5日再进行了两次试飞。
  之后,古登在其所出具的试飞评估报告中对新飞机给予了高度评价:“降落时的滑跑距离约为80米,易于着陆,非常容易。”“飞机在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操纵感觉很好,速度和飞行员的视野非常令人满意。”
  之所以是“其他各个方面”,乃是因为古登也指出了FE.8的一个显著不足,那就是机枪的位置存在问题。根据他的感受,FE.8的机枪安装位置过低,难于在空中重新装弹和击发,因此他建议“安装位置至少上移15厘米”。
  事实上,厂方起初曾考虑为FE.8安装可滑动的机枪支架,但经过短暂实测,发现当机枪滑动到低位时,机枪后座时几乎要顶到飞行员的膝盖了。因为极不便于飞行员活动,最终还是为原型机配备了穿出机头前部的固定式安装,不料也惹来古登的吐槽。
  而机枪引发的麻烦就此一发不可收。后来,虽然吸取试飞时的经验而改将机枪移至机首上部的位置,而且还改进了机枪支座以使其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方向射界(大约左右各30度),但是FE.8的机枪配置从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据前线的使用者反映,这挺装到了机首上方的机枪因为机身整体的关系对飞行员来说依旧位置偏低,甚至有些够不着。典型的抱怨是:“若想在实战中为机枪更换弹鼓,那简直就是在做一个噩梦。”
  麻烦与延误
  试飞员古登完成了其使命后,FE.8开始移交军方接受进一步的测试。11月15日,第一架原型机7456号在哈克斯中尉的驾驶下飞往范恩堡。此人乃是战前英国最负声望的飞行员之一,不料他在这一天走了背运,其驾驶的FE.8在飞抵范恩堡机场时就发生了坠机事故,虽然他本人幸无大碍,但那架原型机却受损颇重。
  在测试延后进行之后,第二架原型机FE.8也就是7457号飞机于12月26日送到了驻阿比勒地区的第5中队手中。当时该部装备有4架维克斯FB.5、8架BE.2c、1架布里斯托“侦察兵”。皇家飞机制造厂的运营主管梅文·奥格曼也在12月去信皇家陆航驻法国部队的司令官休·特兰夏德少将,他在信中反复强调了新机型的“稳定和可靠”,以及易于操控的性能,希望后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   “宝贵的意见”很快就反馈过来了。在检视了第5中队的这架FE.8之后,特兰夏德少将立即致信厂方,明确要求未来所有出厂的FE.8的载油量都应能够满足至少飞行3小时的要求,而不是当前的2.5小时。到了1916年1月19日,这位陆航司令官再次明确指出,希望厂方派出合适人员来解释机枪配置的动机,因为前线认为在飞行中为它更换弹鼓极不方便;另外,如果不经过格外仔细的调校,螺旋桨很容易在发动机起动后发生颤振。
  同时,人们不免把FE.8和另一种推进式飞机DH.2做一番类比。虽然是新机型,但FE.8实际上并没有比DH.2改进多少,当然它的速度略快一点,但是在灵敏性上又略逊一筹。尽管如此,军方还是认可皇家飞机制造厂的新设计,并很快就下发了订单。
  事实上军方对新机型是如此期待,以至于在1915年10月11日就下发了第一份订单,时间甚至还在首架原型机7456号试飞之前!首份订单的数量是100架,不过由于皇家飞机制造厂自己的生产线已经排工满员,订单以授权生产的方式被交给了达拉克工厂。这多少是个有失明智的选择。因为达拉克虽然在动力机械方面素
  有经验,但它以前毕竟从来没有制造过飞机。果然,对这份订单准备不足的达拉克一经开工就遇上了困难,向前线延迟交付已成定局。
  不得已,军方只得在当年11月紧急联络已经任务吃紧的皇家飞机制造厂,要求其赶制25架备用。之后,军方又在1916年2月向维克斯工厂下发了订单。至于那家达拉克工厂,它到1916年6月底时只向前线交付了10架FE.8,而其时它接到的FE.8总订量已经达到了220架。最终,FE.8的总产量定格在295架。
  这一切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虽然和DH.2平行研发,FE.8抵达前线的时间却足比后者迟了半年有余。另外,交货延迟也影响了更多的潜在客户,皇家海航最初也订购了两架原型机,打算进行进一步评估,但由于交付的原因,海航后来只得取消了订购。
  倒霉的第29中队
  尽管结构与性能相当,但由于FE.8的到场比另一种推进式飞机DH.2迟太多,它就不免被后者的名头所掩盖。而在西线战场上也总共只有4个陆航中队使用过这种飞机,更使得FE.8难有太多的表现舞台。
  由达拉克工厂打造的第一架批生产型FE.8于1916年5月24日才告完成。它一经出厂便被送往法国,成为战斗在那里的陆航第29中队的新装备。不料这件新武器的服役周期过于短暂,它在经历了最初几次平淡无奇的飞行后,便在6月22日遭到击落,其飞行员斯威特上尉也当场身亡。
  之后,作为FE.8第一个使用者的第29中队又相继迎来了另外5架FE.8,它们也都是来自达拉克工厂。但是似乎是继续着第一架FE.8的霉运,这5架FE.8没有一架能够生存得长久一些的。
  7月6日,6381号在进行了一次适应性飞行后就出现麻烦,最终它不得不以迫降方式着陆,结果导致机身严重受损。7月8日,6382号在刚刚出厂的交付飞行途中便发生发动机故障,在中队上下的满心期待中,一头撞毁在离第29中队基地不远的地方。7月29日,6380号飞机同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于飞行中发生故障,坠毁在第29中队基地附近,飞行员理查森上尉罹难。8月2日,6385号参与为本方双座侦察机护航的行动,结果在空战中被德国战斗机击落。9月25日,同样是新出厂不久的6388号在飞行中也同样无缘无故地坠毁。
  就这样,第29中队陆续接收了6架FE.8,却又在短时间内陆续丧失殆尽。这虽然有一定偶然性,但也反映出FE.8面对的尴尬现实:就算这种推进式飞机在测试场上曾经表现得不错,但在生产延误的拖累下,它刚到前线时也不免已沦为一种过时的机型。
  FE.8拥有洗练干净的外观设计,但是沉重的尾部却拖累部分飞行性能,其单挺机枪的火力又太过薄弱,当这些缺点碰上德军方面大有前途的崭新机型“信天翁”和哈巴斯塔特单座战斗机时,就不免要大吃苦头了。可以说,FE.8对于西线空战来说出现得太晚,它完全不是“信天翁”这样的强悍战斗机的对手。
  第40中队的表现
  在FE.8的四个陆航使用者当中,只有两个中队是完全装备了这种飞机,那就是第40和41中队,另两个中队则只是部分使用。
  第40战斗机中队于1916年2月26日编成于英国戈斯波特,由于前面说过的生产延误原因,直到8月初才开始接收FE.8。这时,留给该中队飞行员的熟悉适应时间已经极其有限,因为发生在索姆河地区的战事急需皇家陆航投入一切可用的资源,新编成的第40中队也不例外。这样在8月2日,这个中队便以接收到的全部8架FE.8编成A小队,令其先行前往法国,而另外两个小队稍后于8月25日开抵法国。
  作为英军中第一个全部装备FE.8的中队的指挥官,第40中队的少校中队长罗伯特·洛林本身也是一名风云人物,他在战前是一名颇有名气的舞台剧演员,同时又是一名飞行爱好者,不久前他还曾驾驶过DH.2参战。在法国,他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属下,使得许多人对此感到有些厌烦。比如,他曾要求所有部下驾驶FE.8进行夜间飞行训练,而当时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个中队将要在法国战场上执行类似的夜间任务。
其他文献
来自苏联的礼物  1974年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邀请美国五家最大的军机制造商(诺斯罗普、麦道、通用动力、费尔柴尔德和格鲁门)对战斗机的低可探测技术进行初步研究。后两个公司都表示没有兴趣参加这种研究,通用动力则反应冷淡。表示了明显兴趣的诺斯罗普和麦道公司则获得了10万美元的研究合同。鉴于洛克希德在A-12/SR-71降低雷达截面积的卓越表现和经过凯利.约翰逊的游说,“臭鼬”工厂最后
东城区档案馆抓紧部署落实开放划控指南宣贯会精神近日,区档案馆先后召开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委员会会议和馆务会,向委员会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详细传达《北京市区级档案馆档案开放划控指南》宣贯培训会精神,并提出四项措施和要求:一是加强向市档案局的请示汇报,领会并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二是增配人员和设备,调配1人到鉴定科工作;三是由鉴定科牵头,建立会商研讨机制,保证标准统一;四是积极协调区科信局等部门争取资金支持,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实践教学当中的重要活动类型,扩大乡土材料的利用范围,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在实践当中锻炼动手能力,扩大想象空间。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当中的重要性,并从实际的活动安排角度出发,分析了应用乡土材料增强区域活动吸引力的对策。  【关键词】乡土材料;幼儿园;区域活动  一、引言  进入到新时代以来,幼儿活动的丰富性与适合性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
空天飞机最初设想  1943年,二战期间的德国,轰炸机工程师尤金·桑格尔提出亚轨道飞机的概念,并以桑格尔的名字命名。1905年9月22日,桑格尔出生于奥地利的波希米亚,曾在维也纳技术大学土木工程系就读。学生期间,他听了火箭理论家赫尔曼·奥伯特的一堂课——“通过火箭进入太空和行星”,毅然改变专业方向,从土木工程转向航空,梦想通过火箭进入太空和行星。他加入了德国的业余火箭社团和奥伯特火箭研究中心的宇航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将道德与法治内容生活化,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还有助于他们自觉约束自身的言语和行动,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利。本文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的具体策略两方面入手,就小学生良好品德和性格特征的形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人
【摘要】返璞归真是当下教学的新风向。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旗帜下,学科核心素养应运而生,并对课堂教学提出更具体、更现实、符合学生发展与成长的要求。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紧跟教学改革步伐,回归到“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轨道,打造实实在在、根植于学生能力与素养发展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三实”课堂  返璞归真是当下教学的新风向,它强调教学的“真”,强调课堂效率的“实”,
【摘要】针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选择名著时,在内容上应倾向于人物关系简单、故事奇幻夸张的名著,内容呈现上以连环画和绘本为主,在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设置悬念、内容竞猜、节选阅读、先整体后精细、多媒体结合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反馈来巩固阅读成果。  【关键词】大班幼儿;名著阅读;幼儿教育  小学的阅读材料无论是难度还是篇幅,与幼儿园相比都有很大的增加。大班幼儿处于幼小
8月13日下午,波音公司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西藏地区参与“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项目的波音少年的代表。在波音中国总部,同学们亲手触摸到大比例的飞机模型、在大屏幕上看到全球各地民用飞机飞行动态的实时监控,也观赏了飞机快速组装的精彩视频。  波音(中国)公司总裁马爱仑(Marc Allen)对学生们的到访表示了欢迎:“热烈欢迎来自西藏地区的波音少年们今天到访波音公司。我们非常高兴今年能够
赛课,你让我经历成长,我要用心、用情写下这一路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我深知语文教学应该直抵学生的心灵深处,教学伊始,我在教学笔记的扉页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要像一条流动的小河,滋润学生的心田;我要当一根火柴,点燃学生的情思。当我见到那些名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像见招拆招的武林高手一样在语文教学中挥洒自如,甚至入情入境时,我总是羡慕不已,我的心里早就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也要在更大的平台锻
在上一期的一战军机栏目中,笔者介绍了“一战中最出色的机型之一”的法国布雷盖14型,其特色在于它在机身骨架部件中大量采用金属材料而成为“航空史上第一种进入大规模量产的以金属为机身主要材料的机型”。  请注意“主要材料”这几个字,与之相比,笔者在这期栏目中所要介绍的几种德国机型,无疑在飞机材料金属化的探索上进行得更为彻底,不仅如布雷盖14型一般采取了金属骨架,而且连机身蒙皮亦全部金属化而拥有“全金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