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元素到当代环境雕塑的创作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雕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被各种形式出现在城市中,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主要艺术手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环境雕塑的需求量和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雕塑不仅在体量、形式结构等方面与周围环境相一致,而且在作品题材和人文内涵与空间的协调,相互提升,增强空间的总体魅力。当代环境雕塑的主题、材料、体量、形态等相对于传统雕塑有了很大的变化,更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一、雕塑主题的深刻提炼与多元化
   近几十年内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城市建设量也居于世界第一位,环境雕塑随之繁荣。不同于以往强调主题性与纪念性的雕塑,环境雕塑越来越多的服务于人们生活空间、商业空间、休闲空间等生活化的场所,当代环境雕塑要求艺术家的运用想象力和环境空间的诸因素,进行合理的构想和设计,创造出一个与公众、环境互动协调的空间。再现生活,更加贴近场所中人的活动也是当代环境雕塑常常有的基本观点。另外调侃、夸张、和趣味性的表现发挥雕塑作者的想象和情感是另一个突出的特征。当代环境中的雕塑往往置身于一个限定的人工环境中,例如步行商业街,饮食文化街等常见的城市空间。当代环境雕塑设计根据不同的需求表达主题的方式更注重主题的提炼,内容更加多元化。
   二、雕塑的材料的丰富多样化
   雕塑的设计创作的激发点可以是作者对材料的感受。反过来,也可以从材料的感受为出发点,以此来审视雕塑艺术的感染力。观者对于雕塑的感知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材质与肌理,也涉及到视觉、触觉及其它感觉等。当代城市环境雕塑在开放的大环境下,雕塑材料的限制也在安全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给予了创作者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当代雕塑材料的选择需要直接的表达作品的表面与内在寓意。材料的选取和为作品本身带来了材料自身固有的质感冲击力与表现力。单一颜色或复合颜色、平滑质感或粗糙纹理、锐利的体块或圆润的表面,都给接受者带来了一种感官刺激。这种感官刺激就做到了人与雕塑作品之间的对话。
   可供选择的越多,选择是不是更加困难呢?这就需要在设计雕塑的选材过程中,创作者首先就要大量地接触材料,感受各种可能适用于创作的材料的不同特征,最后才是确定用材。可以利用的材料很多如:化工材料、金属材料、木材、石材、建筑装饰材料、机械零件、废旧材料物品还有自然界的草、木、石、以及现成品等等都可以用于雕塑的创作材料。
   三、雕塑的体量、形态与特定城市空间的互补、碰撞、激发
   雕塑都有体积,占据空间的大小不一,也就产生了体量感。在雕塑作品中,体量是伴随着占有实体空间的形体而存在的。形态在环境雕塑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是也是考虑的重点和难点。“形”是雕塑的给人的第一感觉,雕塑的形态直接影响到接受者对雕塑的视觉感知和心理反映。“形体”是形状的变化,“体量”是数量的变化,形体与体量,既是雕塑空间体积的两个属性,体量和形态是两个不可割裂的要素。
   形体表现符合审美特点,体量的大小适宜、饱满有度,是雕塑视觉冲击力产生的前提。形体占有实体空间,是雕塑的“肌肉”,是雕塑艺术表现语言的主体,也是雕塑艺术空间形成的前提。雕塑体量过大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同时它的尺度也会使人感到不安,体量过小则表达力度不够。
   雕塑的体量、形态与其存在的特定城市空间互补、碰撞、相互激发。雕塑既要满足主题和视觉效果的表现,又要给受众适宜的心理感受。雕塑的主题、内涵与体量、形态带来的视觉张力,视觉效果,如过与城市空间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协调的,也可以是碰撞、刺激的,最后会激发出特有的视觉效果,类似化学作用,雕塑与环境产相互作用,这种综合视觉效果远比仅仅雕塑本身带来的感受强大。
   巧妙运用“量”和“形”适宜的展现所要表达的主题,灵活有效地控制形态中各要素,以及其之间产生的关系,照顾空间环境性质的不同需要,以受众的审美的认识与理解为根据,营造出恰当的雕塑组合形式与效果,也就达到了我们创作设计的目标。
   四、雕塑韵律的意境的升华
   韵律本质上是不能和形态脱离的,它是雕塑动态、秩序、节奏变化组合所产生的综合心里感受,是一种升华的审美境界。韵律是意味的体现,或威严雄壮、或流畅柔美,成为陶冶性情的通道与归宿。设计雕塑要有“主、次”、“动、静”、“大、小”、“轻、重”、“缓、急”、“疏、密”等韵律组织关系的体现。雕塑的韵律,既有直观视觉感染力,其韵律中应该承载的环境空间内涵、精神。
   当代环境雕塑的创作要素远不止于本文总结的几点,其涵盖的内容应该说是用语言无法描述完整的。环境雕塑作为当代公共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愿能不断尝试讨论其在我们生活空间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闯编著.泥塑·雕塑[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吴顺平著.现代雕塑设计与技法[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3]郭少宗著.认识环境雕塑[M].吉林科技出版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邓 河,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陈一颖,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当下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教学模式始终处在持续发展与改革的阶段.在中职院校的发展与改革中,工
建筑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整个寿命周期内是否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通过设计降低建筑的能耗,可减少全球的能耗,有利于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节
摘要: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方法,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高中语文是高中教育科目中比较重要且基础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教学形式的改革将从根本上推动高中教学课程的整体改革。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研究新课改环境下语文课堂的发展方向,对高校课堂的构建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供教育工作者参考指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高校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以及侦查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这必将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对这些新规定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开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和数理统计分析,对宣城市部分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宣城市小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指导和组织单调;受传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并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5倍,北方寒冷地区建筑采暖能耗占当地全社会
职业院校内涵的建设越来越重要.辅导员管理工作是搞好内涵建设的基点之一,文章从完善的制度、班委团队建设、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常规工作、班级凝聚力建设进行了全面阐述,做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本论文以学习动机为理论基础,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及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表现和影响因素这几个角度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一些提高学生内在学习动
中国光大银行,一家原本并不十分起眼的中等股份制银行,凭着卓越的创新能力,迅速走进了公众的视线,其一系列势大力沉、足以载入中国金融业史册的创新产品,连续三年被评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