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讨论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外科疗效与引起复发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48例直肠癌患者,并对其应用局部切除术治疗方案,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各种因素。结果 所选取的患者中,经肛门局部入路切除28例,经骶尾部入路切除20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为12.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局部复发率为15.2%。结论 T1期的直肠癌,局部切除术是其最佳治疗方法。T2期以上的直肠癌首先采用根治性手术,对难以忍受根治术者或者拒绝进行腹壁人工肛门者,可以施行姑息性局部切除术后采取放、化疗进行辅助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局部切除术;直肠癌;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36-02
直肠癌在肿瘤疾病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以根治性切除为主,但是局部切除术由于其治疗效果佳,在直肠癌外科治疗方法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本文探讨了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48例患者实行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疗效与随访结果,分析局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0-63岁。病程7d-2年,平均8个月。肿瘤与肛缘距离3-7cm,平均4.5cm;肿瘤直径0.7-3.7cm,平均2.2cm;可分为:隆起型28例,溃疡型15例,浸润型3例。患者均进行相关的结肠镜或者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前需要确诊病理。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存在多原发性结直肿瘤、有其他恶性肿瘤史或未治愈、出现周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症状、已经实行新辅助化、放疗和随访资料缺失等情况必须将其排除。
1.2 方法 采用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方法,除前壁肿瘤应用折刀位或侧卧位手术方法,其它位置均使用截石位手术方法。患者经肛门局部入路切除28例,经骶尾部入路切除20例。手术按照相关文献进行,手术切缘与肿瘤边缘相距>2cm,所有病患均进行全层盘状将肿瘤切除,手术后行肠壁损坏对缘实行横行全层缝合[1]。手术过程中需要依据冰冻切片病理进行检查以确保肿瘤性质和切缘没有肿瘤残留的现象。术后实行辅助放疗患者36例,放疗规定剂量为50Gy。12例T2期患者采取氟尿嘧啶或者亚叶酸辅助化疗方式,患者均实行7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临床病理参数和局部复发的关系用χ2检验。生存率的计算运用非参数法,Long-rank单因素研究,Cox模型实行多因素讨论。P<0.05证明对比差异具有明显意义。
2 结 果
2.1 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情况 患者围手术期没有死亡现象发生,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泌尿与性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肛门局部入路切除组2例患者术后直肠有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肛门失禁,1例患者患上轻度直肠炎。
2.2 生存分析 所选取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85.4%,T1与T2期病变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64.5%。单因素研究证明,肿瘤的大小、分化情况、术后放化疗效果、脉管癌栓与局部复发等因素都对预后影响很大(P<0.05)。将上面叙述的因素通过Cox模型,使用向后筛选协变量,结果证明,局部复发对预后影响最大,是其影响的主要因素(P<0.05)。
3 讨 论
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而局部切除术经过临床证明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可是如果手术指证或者方法错误,术后可能出现很高的复发率。局部切除可通过向器械的借助使用,改善视野的显露,提高手术的便捷性。我院对所选取的患者全部进行全层盘状切除,操作过程中使用超声刀,手术切缘给超声提供热切缘,减低术中出血状况,提高手术的彻底性。我院对患者采取经肛门局部入路切除的有28例,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的有20例,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只有12.8%;其与传统根治术进行对比,手术领域小,操作方便,安全性很高,并且手术方法对患者局部的复发率与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
手术中按照冰冻病理实行常规的检查,可以了解病灶切缘与基底情况,决定切除的位置。手术后在切除标本按照病理组织学开展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下面现象时,必须进行增加根治性切除:①癌细胞的浸润深度大于T2期或者切缘呈阳性者;②腺癌分化程度低及还没有分化癌;③标本中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现象的患者;④患者自身条件好并可以再次进行手术。专家研究证明,立刻进行补救性的根治手术疗效和病情开始就进行根治手术通过对比,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是术后肿瘤出现复发情况,进行补救性手术效果达不到预期理想的目标。所选取的患者中有1名患者在术后出现脉管内癌栓浸润的情况,虽然立刻追行手术后,但随访到目前仍未见康复。
当前局部切除术后实行辅助放预化疗的治疗效果还没得到医学界确切的肯定。我院透过实验结果证明,局部切除切术后进行辅助放及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5年的生存率。但是我国当前的放疗及化疗的适应证明还没得到统一的规范。我院医生认为,理论上在T1期的癌如果不出现淋巴结转移状况,则术后不需要采取放、化疗;而在T2期的癌及带有不良预后反应的T1期癌,为了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率,进行局部切除术后必须实行增加辅助性放、化疗[3]。辅助性治疗对局切术预后的影响程度还需要相关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才可完全确定。
由上所述,T1期的直肠癌采取局部切除术可取非常好的外科疗效及预后情况;而病理指标较差的直肠癌只依靠进行局部切除术,其预后效果不理想。T2期直肠癌采取局切术后,其肿瘤复发转移率仍旧比较高,因而选择根治性手术对其预后影响较好。对与年龄较大或者身体状况难以接受根治性手术及拒绝进行人工肛门的T2期甚至T3期患者,采取局切术后在进行辅助放、化疗,也可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局部切除术后必须随时回访患者情况,一旦出现肿瘤复发现象必须及时进行补救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勇.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09):98-99.
[2] 周琳.术前新辅助放疗联合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5(11):100-101.
[3] 任成伟,钟小平,糜凯君,尹江荣.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疗效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21(02):235-236.
【关键词】 局部切除术;直肠癌;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36-02
直肠癌在肿瘤疾病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方法主要以根治性切除为主,但是局部切除术由于其治疗效果佳,在直肠癌外科治疗方法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本文探讨了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48例患者实行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疗效与随访结果,分析局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0-63岁。病程7d-2年,平均8个月。肿瘤与肛缘距离3-7cm,平均4.5cm;肿瘤直径0.7-3.7cm,平均2.2cm;可分为:隆起型28例,溃疡型15例,浸润型3例。患者均进行相关的结肠镜或者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前需要确诊病理。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存在多原发性结直肿瘤、有其他恶性肿瘤史或未治愈、出现周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症状、已经实行新辅助化、放疗和随访资料缺失等情况必须将其排除。
1.2 方法 采用全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方法,除前壁肿瘤应用折刀位或侧卧位手术方法,其它位置均使用截石位手术方法。患者经肛门局部入路切除28例,经骶尾部入路切除20例。手术按照相关文献进行,手术切缘与肿瘤边缘相距>2cm,所有病患均进行全层盘状将肿瘤切除,手术后行肠壁损坏对缘实行横行全层缝合[1]。手术过程中需要依据冰冻切片病理进行检查以确保肿瘤性质和切缘没有肿瘤残留的现象。术后实行辅助放疗患者36例,放疗规定剂量为50Gy。12例T2期患者采取氟尿嘧啶或者亚叶酸辅助化疗方式,患者均实行7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临床病理参数和局部复发的关系用χ2检验。生存率的计算运用非参数法,Long-rank单因素研究,Cox模型实行多因素讨论。P<0.05证明对比差异具有明显意义。
2 结 果
2.1 围手术期并发症出现情况 患者围手术期没有死亡现象发生,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泌尿与性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肛门局部入路切除组2例患者术后直肠有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肛门失禁,1例患者患上轻度直肠炎。
2.2 生存分析 所选取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85.4%,T1与T2期病变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64.5%。单因素研究证明,肿瘤的大小、分化情况、术后放化疗效果、脉管癌栓与局部复发等因素都对预后影响很大(P<0.05)。将上面叙述的因素通过Cox模型,使用向后筛选协变量,结果证明,局部复发对预后影响最大,是其影响的主要因素(P<0.05)。
3 讨 论
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而局部切除术经过临床证明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可是如果手术指证或者方法错误,术后可能出现很高的复发率。局部切除可通过向器械的借助使用,改善视野的显露,提高手术的便捷性。我院对所选取的患者全部进行全层盘状切除,操作过程中使用超声刀,手术切缘给超声提供热切缘,减低术中出血状况,提高手术的彻底性。我院对患者采取经肛门局部入路切除的有28例,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的有20例,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只有12.8%;其与传统根治术进行对比,手术领域小,操作方便,安全性很高,并且手术方法对患者局部的复发率与生存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2]。
手术中按照冰冻病理实行常规的检查,可以了解病灶切缘与基底情况,决定切除的位置。手术后在切除标本按照病理组织学开展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下面现象时,必须进行增加根治性切除:①癌细胞的浸润深度大于T2期或者切缘呈阳性者;②腺癌分化程度低及还没有分化癌;③标本中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现象的患者;④患者自身条件好并可以再次进行手术。专家研究证明,立刻进行补救性的根治手术疗效和病情开始就进行根治手术通过对比,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是术后肿瘤出现复发情况,进行补救性手术效果达不到预期理想的目标。所选取的患者中有1名患者在术后出现脉管内癌栓浸润的情况,虽然立刻追行手术后,但随访到目前仍未见康复。
当前局部切除术后实行辅助放预化疗的治疗效果还没得到医学界确切的肯定。我院透过实验结果证明,局部切除切术后进行辅助放及化疗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5年的生存率。但是我国当前的放疗及化疗的适应证明还没得到统一的规范。我院医生认为,理论上在T1期的癌如果不出现淋巴结转移状况,则术后不需要采取放、化疗;而在T2期的癌及带有不良预后反应的T1期癌,为了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率,进行局部切除术后必须实行增加辅助性放、化疗[3]。辅助性治疗对局切术预后的影响程度还需要相关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才可完全确定。
由上所述,T1期的直肠癌采取局部切除术可取非常好的外科疗效及预后情况;而病理指标较差的直肠癌只依靠进行局部切除术,其预后效果不理想。T2期直肠癌采取局切术后,其肿瘤复发转移率仍旧比较高,因而选择根治性手术对其预后影响较好。对与年龄较大或者身体状况难以接受根治性手术及拒绝进行人工肛门的T2期甚至T3期患者,采取局切术后在进行辅助放、化疗,也可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局部切除术后必须随时回访患者情况,一旦出现肿瘤复发现象必须及时进行补救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勇.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09):98-99.
[2] 周琳.术前新辅助放疗联合腹腔镜根治直肠癌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5(11):100-101.
[3] 任成伟,钟小平,糜凯君,尹江荣.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疗效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21(0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