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其有很多的计算步骤,如果学生粗心大意,就很容易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而部分数学教师对这种现象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不会及时主动地分析学生错题原因,以致学生会在部分题目上频繁出现错误,长此以往,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文章重点分析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巩固知识基础、重视解题技巧和培养审题习惯等措施,望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措施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解题错误的情况,究其原因,多集中于学生基础知识不足、理解能力薄弱及缺少解题技巧等方面,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解题效率,还会导致学生因频繁错题而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进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加上学生逻辑思维缺乏缜密性,因此寻找快速且正确的解题方法有一定难度。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着手,制订科学合理的解题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
  1.基础知识欠缺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占据较大的比例,甚至可以说其是学习一切数学公式和思维的前提,对其的掌握程度和解题效率也有着紧密联系。然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因此会出现对概念理解不足和对规律性问题没有深入观察等现象,以致发生错误。如常见规律性问题“1、4、7、( )、13”,若学生不能找到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就容易出现错误。
  2.缺少解题技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受自身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而不重视解题技巧,再加上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出现缺乏解题技巧的情况。虽然小学数学题目很简单,但是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良好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方式,必然很难学好数学。
  3.理解能力薄弱
  在小学数学解题中,学生很容易受题目已知条件的干扰陷入理解误区,即没有完全理解题目已知条件信息,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是题目给出的条件就必须用到计算和式子中,从而出现解题错误。如“某学校四年级学生去郊游,一共花费8个小时,其中玩的时间占总时间的3/4,去的路上花了总时间的1/5,问回来的路上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会用全程8个小时来解决问题,事实上8小时和问题没有关系。
  二、解决小学数学解题错误的措施
  1.巩固基础知识,加强解题思维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巩固基础知识,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在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的同时站在更高的角度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新审视,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其中解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基础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性质、数学规律、数学法则等。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省去了传统教材烦琐、复杂的计算步骤,以致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重思维、轻计算的教学理念下越来越低。另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部分小学生开始运用手机计算器,这更加剧了解题障碍。数学教师要全面重视分数应用题教学基础知识,学生只有打好基础关才能稳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只有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面。整个教学过程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如讲解“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货车从A地开出,另一辆客车则从B地开出,其中货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比客车快2/7,问两车要经过多少小时才能相遇?”这道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得知,客车的行驶速度为72÷(1 2/7)≈56(千米/小时),从而得出两车相遇时间:1152÷(72 56)=9(千米),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不会陷入解题困境中。
  2.重视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水平
  很多时候数学题目背景和学生实际生活情况不符,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导致较高错误率。再加上很多学生只会模仿教材中例题步骤解题,对教材没有认真阅读,所以教师应强化学生阅读训练,在课前将需要阅读的内容提前圈出来,之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并提出相关要求。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教师规定要求,可让其重新阅读,主要是读懂每一段、每一个例题和每一个注释。数学题中的语言不同于语文题目,它不仅有无歧义和简洁的特点,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抽象性,特别是要在阅读中转换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这无形中增加了阅读难度,所以教师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对提高学生解题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如二年级下册中的一道数学题目:“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是几?”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同时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除数是6,商是4”及“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并梳理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知道了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进而解决问题。再如“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4立方分米,那么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抓住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从而让学生明白,如果圆锥体积是1份,那么圆柱的体积是3份,所以4立方分米就是圆柱比圆锥多的2份,4÷2×3=6(立方分米)。也有一些学生把1份2立方分米作为圆柱的体积,此时教师就应提醒学生仔细审题,做到不漏字、不填字、一字一句地阅读。必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笔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之后再对应题目材料中的相关注释一一解读,由此才能准确把握题目内容。
  3.培养审题习惯,提高理解能力
  一般高段应用题会融入如工程行程、经济、生产等特定的生活背景,甚至还会引用跨学科知识。如“一台压路机,前轮近似圆柱体,它的直径1米,轮宽1.2米,工作时每分钟滚动15周,这个前轮的体积有多大?这台压路机工作1分钟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求体积时,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轮宽就是圆柱的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出图形,根据图形标上数据,明确半径和高,才能正确求出前轮的体积。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可画出平面图,从而会发现压路机压过的地面其实是个长方形,宽就是轮宽,长就是轮子底面周长×15。把题目转换成图形,学生即可很快理解题目的要求,所以,把题目的意思用图形表示出来也是减少解题错误的一个好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出现解题错误是常见情况,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转变课堂教学方法。《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师在逐渐从知识传授过渡至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借助一题多解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最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2):36-39.
  [2]祁建永.小学数学解题错误成因及应对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版), 2016(14):41.
  [3]郑 勇.关于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以及解决策略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6(5).
  [4]缪国富.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策略分析[J].江西教育,2015(30):54-55.
  [5]王淑廷.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5(12):74.
其他文献
由于受播栽期干旱、入冬早和冬季阴雨低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部分迟播迟栽油菜生长量不足,苗情较弱。目前,大部分油菜已开始抽薹,进入春季生长的关键时期,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针对
期刊
文章依据现代化教学理念,围绕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如何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作者提出以下几个对策:一是要围绕大纲,循序渐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是电力部门为保证用户连续稳定供电的重要手段,如二次回路接线有误可能导致备自投无法正确动作,本文结合一起10kV备自投未正确动作的案例,进行相关的探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符合依托咪酯对脑卒中介入治疗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抽选42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对照组21例患
本项目以微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新浪微博舆情传播的路径、特点以及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微博舆情传播模式,在剖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微博舆情的重要传播节点,并着力对舆情
摘 要:分析法是由果索因的分析方法,是一个由需知逐步推向已知结果的过程。在我们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常有需要用此方法来解决一些材料类题型,但学生往往不能把握要点、答非所问、偏离题意、得不到高分。因此,教师必须关注这个问题,这不仅是得分的问题,也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培养学生如何处理材料类问题,教给学生运用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了一下阐述。当然,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但诗歌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实行素质教育后,语文教学的课时开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