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五大新矛盾值得引起警惕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去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已经交出,在前期保增长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大幅反弹的带动下,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有明显企稳的态势,考虑到微观经济指标,如发电量、汽车销售、重卡车销售、工业企业利润等数据,三季度经济改善明显,去年保增长压力已然减少。然而,不得不担心的是,当前经济运行似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不少方面与年初“三降一去一补”任务有所背离,值得引起警惕。
  矛盾一:房地产政策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为6.7%,与前两季持平。三大需求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1%,比前年同期提高了13.3%,固定资产形成和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8%和-7.8%。消费是经济的主要支持,与汽车销售回暖、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房地产相关消费增加密切相关。投资方面,去年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上升8.2%,而得益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PPP等民间融资方式的引入,基建则保持了19.4%的强劲增速,铁道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资本参与更较前年同期增长17.6%。展望未来,数据改善后,前景预判存在分歧,即房地产政策调整对经济影响如何?毕竟房地产关联着消费、投资与地方政府收入,是去年经济反弹的重要支持,对前三季度GDP贡献达8%,一旦出现反转,财政空间会受到制约,仅靠基建能否支撑今后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矛盾二:万亿新增贷款与去杠杆
  去年9月新增贷款超出预期,达到1.22万亿元,创下了单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最高纪录。中长期贷款增长1.02万亿元中,居民中长期贷款高达5741亿元,主要投入房地产市场;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大幅提升至4466亿元,反映了基建刺激政策效果的显现。而房地产市场火爆与加杠杆相伴,当前房企整体负债率已达76.9%,各类理财产品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更进一步推升了居民与房地产企业杠杆率。笔者在文章中曾担心,“三去一降一补”是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理想愿景,在实践过程中,2016年保增长的压力会让去杠杆难以推进,这在去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中得到了证实。
  矛盾三:资产价格与汇率走势
  从传统国际收支及购买力平价来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例如,去年前9月中国贸易顺差为3964亿美元,其中,9月出口虽同比增速有所下降,美元计价下降10.0%,但很大程度上是全球需求疲软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致,实际上,过去五年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仍是上升的。同时,美元计价进口同比下降1.9%,虽弱于预期,但与同期人民币贬值密切相关,人民币计价的进口额同比上升2.2%。然而,从金融因素来看,去年12月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资产价格的高企,都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承压。而在政策应对方面,面对海外经济、金融的波动,中国自身可以主动出招的措施实则有限,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仍在短期政策工具箱中。而国内方面,注重防范资产泡沫,避免楼市、汇市、债市、股市风险交叉感染,是当下稳定金融市场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当务之急。
  矛盾四:生产品价格、房价上涨与通胀预期
  去年9月CPI同比上升1.9%,受天气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的食品价格对CPI的上升推升明显。同时,能源价格的上涨拉高了燃料价格,燃料价格同比上升2%。相较8月的同比下降3.7%有很大改善。而随着房价的上涨,房租也水涨船高同比上涨2.7%。9月PPI同比上升0.1%,结束了54个月的连续下降,重回通胀区间,这主要得益于煤炭钢铁价格的上涨,且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态势也相呼应。而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局部地区已有通胀预期。全球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进一步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而当前中国CPI虽然不高,但除食品价格外的核心通胀9月环比上涨0.4%,PPI结束通缩,且房价走高会增加今年房租成本,未来通胀一旦高企,会制约政策空间,需要保持关注。
  矛盾五: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与去产能
  煤炭、钢铁去产能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但去年上半年落实的情况并不乐观,上述两个行业去产能在三成左右。然而,进入三季度,去产能突然加速。同时,企业利润明显改善,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背景即是同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高。截至去年10月24日,国内市场的钢材和煤炭价格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2%和55%以上。发改委也由于担忧冬季煤炭供应不足、价格过快上涨,转而要求先进产能进一步释放。可见,供给抑制对当前需求回暖、产量不足、价格上涨形成制约,未来去产能政策何去何从是个难点。
  总之,去年9月经济数据显示,前期宽松政策对保增长来说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剔除数据的扭曲,去年三季度經济运行已远远好于前年,稳增长压力已然减轻,但高杠杆持续、房地产资产价格泡沫化、通胀预期隐忧等新现象值得关注,需要未来政策更加向防风险与推动结构性改革倾斜,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要有所突破。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其他文献
世界政治出现“再权威化”现象  在民主政治时代,谈权力和权威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力量,被美国的“冷战政治学”改称为“威权”;而权威则被刻画为人们自愿服从的权力。但在很多时候很多地点,没有强制性权力就不会有所谓的自愿服从,因此很多国家的权威都是以强制性权力为后盾的。在民主的“第三波”退潮之后,无论在转型国家还是在老牌西式民主国家,均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再权威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首
据悉,在选用艺人上,央视坚持“三个不用”的原则: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央视春晚等公开演出,应该对有道德瑕疵的演员说不吗?  正方:吸过毒或搞婚外恋的明星,可以算有污点和道德瑕疵。但是,打架也许是为了自卫或见义勇为呢,未必算有污点和道德瑕疵吧?观众口碑不好片酬却是天价的影视明星,第一谈不上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第二似乎有矛盾,需求决定价格,观众有口碑、市场认
挑战英国海权失败  德国处于欧洲中部,夹在北海、波罗的海与阿尔卑斯山之间,南北为山水阻隔,德国向外扩张就只能东扩和西进。正如历史学家戈洛·曼所形容的,德国就像被关在一座大监狱里。到一战时,其海上实力仍不敌英国。德国公海舰队在与英国本土舰队的日德兰海战中虽取得胜利,但并未打破两国海上战略格局,而且在战争后期基本被英国封锁在港湾内无所作为。正如美国《纽约时报》当时所评论的那样:“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
衣服的外面叫面子,衣服的里边叫里子。  小时候就常听说一个不知传了几辈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贬诽后娘的。说哥俩拉车,老爹驾辕,哥是亲娘生的,弟是后娘生的。大冬天的,哥哥穿着厚厚的新棉袄,冻得直打哆嗦,当然车也不会拉得太好;弟弟穿的是旧棉袄,看样子也不太厚,可弟弟不打哆嗦,车也拉得好。老爹看着哥哥不顺眼,一鞭子抽上去,棉袄开了花,里边原来装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苇的缨子,风一吹,飘了一地。老爹心里明白了几
吴晓波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出版  从1998年创业到成为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即时通信工具起步,逐渐进入社交网络、互动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在超高速发展的同时亦饱受争议,在“3Q大战”的激烈冲突之后又进一步走向开放……  腾讯的发展路径,亦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缩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互联网人在应用性迭代和对本国消费者的行为了解上,找到了自己的辦法,并开始领跑全球。
命运宠儿  与雍正帝相比,乾隆实在过于幸运。  早在年幼时,乾隆(弘历)就得到了老皇帝康熙的特殊眷顾被带到宫中养育,这种情况只有当初太子长子弘皙才享受过,康熙此时已经有了近百个孙子,弘历的出色让视觉麻木的老皇帝康熙感到少有的满意。祖孙半年的相处,也让康熙感受到少有的天伦之乐。  不仅如此,弘历还是雍正极其喜欢的一个儿子,为此煞费苦心把这个孩子介绍给康熙亲近。对此,乾隆弟弘昼记载说:“吾兄随皇父在藩
最近到基层调研,谈到一些干部“不作为”现象时,有同志讲:“许多官员不是天生不作为的,有的在敢于作为中碰了‘钉子’、遇到了‘小人’,没有人为他撑撑腰、打打气,时间一长,自然就泄气了。这能怪他们吗?”这位同志所说的情况不是个案。  对于这些干部来说,首先有一个正确面对的问题。在受到打击报复、诽谤诬陷后,应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持。同时,组织上也有一个敢于作为的问题,对他们光说一个“正确对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新的重要突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要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要聚焦重点地
国家领导人也爱美。其实,国家领导人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作为“颜控”的外国政要,马克龙、贝卢斯科尼、布莱尔等,都曾为“面子”工程而绞尽脑汁。  化妆师常被马克龙“紧急召唤”  法国《观点》周刊披露,法国总统马克龙私人化妆师娜塔莎·M最近寄给爱丽舍宫两张化妆费账单,一张1万欧元(7.6万元人民币),另一张1.6万欧元(12.6万元人民币)。自馬克龙5月出任总统后,娜塔莎一直负责为马克龙化妆。  面对如
《反智时代》  [美]苏珊·雅各比 著 曹聿非 译  新星出版社 2018年6月出版  《反智时代》以美国文化为透视点,辐射至政治、媒体、宗教、教育、公共生活各个角落,向美国人发出警告:若任其发展,反智与非理性只会使美国越来越愚蠢,人们将知道得越来越少。未来,只能成为充斥着垃圾思想、伪科学、假新闻、后真相的精神荒原。作者语言诙谐生动,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书中名人轶事、文化评论俯拾即是,谐谑中暗藏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