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指导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连续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195例入院血糖超过22.2 mmol/L和GHbA1c检测值小于15.59%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研究。将入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rt-PA小剂量组(0.6 mg/kg,70例)和rt-PA标准剂量组(0.9 mg/kg,65例),评价rt-PA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rt-PA小剂量组治疗24 h的有效率和7 d良好率分别为61.4%(43/70)和72.9%(51/70),rt-PA标准剂量组分别为64.6%(42/65)和69.2%(45/65),均优于对照组的30.0%(18/60;χ²=18.25,P

其他文献
20多年前,研究者们首次发现动脉瘤样骨囊肿中存在USP6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点17p13的恒定易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检测手段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在多种疾病中发现USP6基因的恒定重排,揭示了其克隆性增殖的本质,加深了对该家族肿瘤的认识。该家族肿瘤不仅具有相同的USP6基因重排,同时在组织形态学上也存在一定重叠,有学者提出应将其归类为同一家族谱系,即USP6基因介导的肿瘤家族。本文不仅对该家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回顾,同时对该类肿瘤的特殊发现及现有的相关分子检测技术手段
期刊
NUTM1基因重排曾被视为NUT癌的独特分子改变。近年,在圆形梭形细胞肉瘤、急性白血病、汗孔瘤和汗孔癌等肿瘤中也发现了NUTM1重排,拓宽了此类肿瘤的疾病谱系。与NUTM1发生融合的伙伴基因有多种,大部分编码DNA结合蛋白,包括溴域蛋白家族、MAX二聚体家族、CIC转录因子、转录增强子结构域活化因子等,形成X-NUT融合蛋白。X-NUT融合蛋白的羧基端保留近乎完整的NUT蛋白,提示NUT对组蛋白乙酰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对此类肿瘤发病机制有普遍意义。伙伴基因则可能与细胞类型有关,因而可能影响融合蛋白作用位点,
期刊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s,CTC)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关键环节,也是肿瘤液体活检的主要材料之一,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预测、疗效评价以及复发转移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由于CTC的稀有性、异质性以及转移过程的复杂性等原因,CTC检测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予以解决。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期刊
临床工作中病理医师观察到一种特殊的“交界性”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其组织学表现为不典型类癌形态并同时具有类似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高核分裂计数特点,笔者称之为具有不典型类癌形态伴高核分裂计数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neuroendocrineneoplasmwithatypicalcarcinoidmorphologyandelevatedmitoticcount,AC-h)。在第5版WHO胸部肿瘤分类和现有文献报道中这种特殊肿瘤的分类归属问题仍广受争议。在此,笔者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涉及AC-h的相
期刊
欧洲神经病学会/周围神经协会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新指南更加贴近临床实用,对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内容涉及CIDP的临床分型、电生理诊断标准以及免疫治疗、周围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测和神经活组织检查在CIDP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对抗郎飞结和结旁抗体、抗髓鞘相关糖蛋白抗体的检测也提出了建议,建议对CIDP患者常规检测M蛋白;并对目前CIDP的治疗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在此文中对其更新之处作一介绍。
作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帕金森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然而有趣的是,在某些条件下,诸如恐惧情绪、视觉刺激等,帕金森病患者能够短暂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称之为帕金森病中的反常运动现象。文中对帕金森病中反常运动的表现、可能机制与临床意义进行评述,并尝试提出目前该现象相关研究的局限性与争议所在,以期进一步阐明该现象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新的帕金森病诊疗策略。
目的探讨伴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并确定尿动力学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尿动力检查的伴LUTS的MSA-P型患者68例和帕金森病患者8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尿动力学参数帮助诊断的效能。结果与帕金森病患者相比,MSA-P型患者的病程更短[分别为2.70(2.05,3.00)年和5.00(4.00,6.00)年,Z=-7.44,P
目的分析初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不同亚区多巴胺转运体(DAT)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完成11C-2β-羧甲氧基-3β-(4-氟苯基)托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接受12个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记录患者开始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和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纹状体不同亚区DAT摄取值及相关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中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主观认知减退(SCD)患者的特点及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认知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99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一部分中的第一个问题,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有SCD组(57例)和无SCD组(42例)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Hoehn-Yahr分级、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
目的总结儿童眼球阵挛-肌阵挛综合征(OMS)的临床特征,使用OMS严重程度标准化分级量表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与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诊断为OMS的9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使用OMS严重程度标准化分级量表进行病情评估及预后分析。结果9例OMS中男性4例,女性5例。OMS发病年龄14个月至5岁,中位年龄17个月。主要症状为眼球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运动功能倒退、行为和情绪改变、睡眠障碍等。其中8例合并肿瘤,7例行手术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