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野七生 为古罗马辩护的日本人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野七生
  1937 年生,旅居罗马的日本女作家。在罗马特韦雷河边生活的近半个世纪里,她以深入古迹现场的实证写作完成了15 卷《罗马人的故事》,各语种销售量达1500 万册。

  钟爱Giorgio Armani和意大利球队,但每次回日本,盐野七生都会买上一大把当地食材带回罗马。
  有话直说,因为这样“更有责任感”,在欧洲也很受欢迎。但面对一口气拿上30本书想要签名的中国读者,她即便面有难色,却依旧难以说“不”。
  “我的心理上是意大利人,身体上还是日本人。”盐野笑着,拿起手里细长的日本七星女式烟,悠悠然吐出一口烟圈。“但我离真正的罗马人还有距离。这样很好,很自由,站在外边观察,能看到里边的人看不到的东西。”
  盐野七生,旅居罗马的日本女作家。在罗马特韦雷河边生活的近半个世纪里,她以深入古迹现场的实证写作完成了15卷《罗马人的故事》,各语种销售量达1500万册。
  “日本的电车中,如果男子举了一本林真理子或山本文绪等女作家的漫画,会让周围人投去怪怪的一瞥。而拿着一本盐野七生的中年叔叔,绝对可以昂首挺胸。”客居东京的读者杜海玲在博客中这样描述。
  日本大学的文学部,当初选学西洋史都会首选希腊史。拜《罗马人的故事》热销所赐,现在选修罗马史的人已然超过了选希腊史的。
  盐野在书里自问: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的古罗马人,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在她看来,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这是王石和吴晓波的共同体会。
  去年,《古罗马的故事》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内地,王石逢人便推荐。学者余世存称之为自己一再期待的“公共知识产品”。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去意大利,听到中国银行米兰银行的行长讲演,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正在读《罗马人的故事》。”王巍表示,“这套书在中国的意义远远超出你能想到的畅销书的意义。中国政界的很多人都要谈。”
  “盐野七生说古罗马是今天中国最需要懂的国家。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传媒人何刚这样理解。
  深秋时节,盐野平生第一次来华,几天时间里连续参加了4场活动。她说去日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媒体,参加过这样热闹的读书会。
  与日本读者15年追随盐野七生、一年只阅读一本的“慢读”不同,中国读者“有幸”能够集中买到15卷全套,“一次过把瘾”。读者孙岱军说,“盐野以说故事、写人物的方式来讲历史,很吸引人。相比之下,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太生硬,不忍卒读。”
  资深传媒人吕楠说,“我很惊诧,她把古罗马和迦太基的战争、双方力量对比,描写得非常细致,我很敬佩她。男性往往注意事情的结果,女性更注意背景和原因。这也是她的独到之处。”
  也有人批评她有“令人发指的英雄情结”,余世存也曾指出她“有先入之见,通篇都在为古罗马的成功做注”。但盐野毫不避讳自己对恺撒的崇拜和迷恋,并表示“罗马的每一位皇帝,都以他自己的方式拼命地努力过。因此我也不想简单地对他们做出负面评价”。
  这为她招来了几十年的批评。吕楠建议,不要用过于学术的眼光来看待:“这就是盐野七生一个人的罗马史。”

“美好的错过”


  如果不是一次夭折的恋情,盐野七生的古罗马写作史或许将无法展开。
  16岁的时候,她读到荷马的《伊利亚特》,爱不释手。“觉得日本这个国家有些暧昧、模糊,人也很温和,不太喜欢争论。对于这样的一个日本,总觉得待着不是那么爽快,于是去了罗马。”
  盐野就这样欣欣然去了意大利,跟未婚夫说好去一年,结果3个月后,对方跑来意大利,让她跟他回日本结婚。“我说,‘不是说好一年的吗,你再等等。’他一光火就走了,回到日本相亲,两个星期就跟人家结婚了。”
  虽然失恋,但这个年轻而自我的日本女子也就此从一纸婚约中解脱了出来。
  “我那个曾经的未婚夫是当时天皇的同学,要是当时和他结婚,恐怕现在也早成了日本上流社会的贵夫人了吧。”盐野拿自己调侃,语气里毫无留恋。
  既然失恋了,就好好在意大利待下去吧。抱着这种想法,此后的两年,她以地中海为中心,游遍欧洲。
  坐在我面前的盐野七生,咖色卷发打理得一丝不苟,瘦削的身体被贴身剪裁的深色条纹阿玛尼西服包衬得越发精瘦,配饰的项链和戒指每场都不同。周身妆容精致、得体。
  谁能想到,写出浩繁古罗马史的女作家,50年前却以前卫之举叩开了日本媒体和意大利设计界的大门。
  那时世界的时尚中心还是巴黎,盐野向日本有名的刊物《妇人公论》主动请缨写意大利的时尚。她找到设计师,自荐当模特试穿服装,拍那种今天已蔚然成风的“街拍”照片。
  “我应该是把意大利时尚介绍给日本的第一人。如果那时有点经济头脑,拿到那些意大利设计师在日本的销售代理权,早成大富翁了。”盐野少有地朗声大笑。
  之后,男性杂志《中央公论》主编在意大利偶遇盐野。交流时她告诉主编,自己的专业是哲学,毕业后在佛罗伦萨学15世纪的美学。“主编就直接给了我一个题,《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我就这样放下时尚,开始了历史写作。写了二十多年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心态也是文艺复兴的心态了。慢慢地对古罗马感兴趣了,也开始想写。”
  “不过年轻时,我真的没想过要成为作家,只不过一个偶然的巧合,当了作家。结果一写就写了50年。”   “这也算是个‘美丽的缘分’。”我说。
  “算美吗?”盐野先是疑问,接着语气一转:“我也不知道。但挺好玩的。人生会开启另一条线,一定会是一个偶然的契机。但有一点很重要,当你决定要‘转’的时候,就不要回头,坚持下去。”

田野实证,感受古代的脉息


  “这15本书需要你在特别安静的情景下去读。就像是在一片和暖的阳光下,安静坐在这儿,听一位中年女性给你娓娓道来地讲述一段故事。”北京行知传媒文化公司董事长曲向东建议。
  这也正像盐野七生创作时的感觉:“地中海地区太阳璀璨明媚,正像古代诗人们在葡萄园里,或者在太阳下面,饮着葡萄酒,光影非常的清晰。”
  浪漫,明媚,引人遐想,差点就“遮蔽”了背后的艰辛与“严酷”。
  1992至2006年,15年的光阴,盐野七生的作息如她书房的那张木头长桌一样固定:
  每年1月到4月研究资料,5月到8月写作,9月到11月校对和制图。每天上午工作5个小时左右,下午和晚上都不工作。“所以我工作的时候连灯都没有,要坚持15年,如果太勉强自己,是没法坚持的。”
  为了保持写作状态,她不吃午饭。即便是下午去阿玛尼买衣服,脑海里也会浮现出灵感。路过奥古斯都神庙时,会口中念念有词“快写到这个部分了”。
  “每天沿着时光隧道来回于古代与现代之间。(精神却高度集中在笔下。)如果在描写恺撒时,有人问笔者关于罗马帝国灭亡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目前不关心这个。”
  她说,有时散步时,虽然是一个人站在那里思考,脑子里却是有着很多人的存在。
  一次她去台伯河对面买醋,走到桥上时正赶上夕阳西下。“我当时感慨,这里的夕阳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呢。”
  她认定磁场非常重要,离开现场超过200公里便无法找到感觉:一有疑问,她会立刻走出门去,前往罗马市内的美术馆进行确认。
  如果遇到“无论如何都想要搞清楚的问题”,她就干脆换上牛仔裤和运动鞋,直接前往巴黎卢浮宫,得到特别许可后在仓库里一待就是3天。
  15年里,从叙利亚、北非到苏格兰,她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旧时罗马帝国的所有领土。
  说到这里,盐野拿起笔,在我的采访本上画起图来:她在中间位置写上“地中海”,往上是“欧洲”,右边是“中近东”(即我们所说的“中东”),下面是“北非”。
  “从罗马前往帝国的任意地方,最多只有两小时的路程。”她说一个地方她会走三次:第一次是按照通常的观光线,第二次会去找自己想去的地方。第三次,则要住一阵子,到处逛逛,想一想。
  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现在已经成为欧洲中部国家的首都,当年却是罗马人沿“北方前线”莱茵河和多瑙河设立的基地。在这里的古代遗迹中流连,还能发现房屋地面下的暖炉构造。当我冬季在多瑙河流域中部旅行,以为可以追寻马可·奥勒留之死时,不禁想起在罗马久违的“严冬”一词。而在北非的突尼斯和利比亚,我也看到了当年人们为躲避酷暑,在地下修建的住宅遗迹。在灼热的沙漠里,罗马人甚至学会了制作类似水果冰激凌一样的食物。他们了解水分蒸发会带走周围热量的原理,故而在热带也生活得十分惬意。
  “北非的阳光十分猛烈,英格兰则是阴雨连绵,如果不去亲自体验一下这两个地方的差异,又怎么能够理解北非出身的人死于不列颠的悲哀呢。”有人评价,盐野将枯燥的历史写出了“可以触摸”的感觉。在涉及到古地名时,盐野还会尽可能地展现这个地名当代的模样,这又多了一层人文的温度。
  “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是在替罗马人拍纪录片。”让人吃惊的是,盐野旅行时从不写笔记,也不拍照。“如果有意识地要拍照片,看风景时便会不专注。写笔记也只会专注于自己写的。所以我就是把那时看到的都拼命地记在脑子里。”
  但她却对地图和图表极为重视。
  王巍说看了盐野写的《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后,拿着书中的地图去找马基雅维利的家。“因为门牌太低,被一帮吃披萨的人挡住了,有点沮丧。后来终于找到,很兴奋。我拿着这个地图去米开朗基罗广场,去钟楼,让我这样一个不熟悉的人立刻回到当时的状态。很少看到中国作家这样用心地去写书。”
  据盐野七生说,她给出版译著的中国出版社提出的惟一要求就是“日文版里所有的地图都要保留”。
  而在日本,多年来出版社与她的“交战”不是像中国的政审,而是从经济角度。因为出版方认为写太长,不好卖。盐野的态度是,坚决不删。
  “虽然我当了45年的作家,从来就没有富有过。但我一点都不蔑视金钱。书卖得越多我就越高兴。我非常喜欢宝石,喜欢购物。但是,让我做选择的话,一定还会是:我写什么你就出什么,卖不掉也无所谓。”
  “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古罗马那样宽容”
  “你最爱古罗马的是什么?”无数次,盐野七生被问到这个问题。
  “宽容和开放。”
  因为对艾力斯泰迪斯的《罗马颂词》心有戚戚焉,她在第11卷里专门引用,以表达对“罗马治下的和平”的激赏。
  只要是罗马公民权所有者,连证明身份的文件都不再需要申请。不,甚至不一定是罗马公民,只要是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人们,自由和安全都可以得到保证。
  荷马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地球属于每一个人。”罗马把诗人的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你们罗马人测量并记录下了纳入你们保护之下的所有土地,你们在河流上架设了桥梁,在平原甚至在山区铺设了大道……因为这一切,你们罗马人让罗马公民之外的人们懂得了在有序稳定的社会里生活的重要性。
  罗马人告诉我们,纵然人种和民族各不相同,纵然各种文化和宗教难以并存,可是通过完善的法律也能以法制为中心实现共存共荣。
  在她笔下,罗马建造圆形竞技场的目的,是为了给民众一个赞扬和反对施政者的地方。
  罗马人在寻找统治营运帝国所需的人才时,广泛录用出生于各个行省的人才,不论人种、宗教、肤色。   盐野七生大胆地假设,如果甘地活在罗马帝国,他十之八九将获得罗马公民权,并且在相当于现代国会的元老院中拥有席位,之后获派为印度总督,卸任归国将获选为任期虽然只有一年、但职权近似首相的两名执政官之一,之后成为相当于终身总统的皇帝信任的助手,在外交、军事、内政、经济各个方面,都成为帝国的政治中枢。
  “恺撒打了胜仗以后,会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战败的国家和民族,把他们都纳为自己的成员。而罗马以外的其他古代人,却大多度量狭窄,对于失败者一般都会直接处决。”
  盐野还认为,罗马人善于学习,不是生吞活剥。“古罗马曾派三人小组到希腊去学习。当时的雅典以政治自由著称,以自由为秩序。斯巴达有秩序,没自由。罗马决定哪个都不学,而是找自由和秩序的中间,还有法律。”
  她多次提到,罗马有30万神灵。日本大多数的神灵都是自然神;但罗马却是将其他国家征服,然后将败者的宗教和信仰的神灵也加入罗马神灵的体系之中。为了让这些信仰不同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罗马出台了罗马法,这完全是罗马精神的产物。
  她还举了自己很喜欢的一个例子:“古罗马有很多神,其中有一个神是专司夫妻吵架的。去神殿向这个神倾诉的时候有一条规矩,就是夫妻之间只有一个人可以对着神倾诉,另外一个人必须沉默。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许他会觉得原来对方说得有理,也许就会不再吵了。”
  对于古罗马的繁荣与和平,盐野不吝赞美之词,甚至语出极端:“250年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是空前绝后的。”
  她以“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为例。“哈德良在位的时候,巡视了所有罗马军团的基地,可他并没有带几个卫兵或随从,只是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去巡行。但是他并没有被暗杀。他可是皇帝啊,罗马的最高统治者!而我们当代的首相、总统,他们出行需要多少的警卫随从?所以所谓和平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这样的宽容与和平,后世有哪些地方继承得好?”我问她。
  她想了想:“现在天气还是好的,美食也好,罗马人也都是乐天派的,视野也很大,连讨饭的乞丐都会说四国语言。然而放眼当今的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像古罗马一样宽容、开放。古罗马在那时已经完结。古罗马精神得到最大复活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了,不排斥异类,吸取优秀的文化精髓。”

“不纠结共和还是帝制,只考虑对一般人来说统治是不是善政”


  跟着盐野参加完几场活动,任谁都能得出结论,她最爱的男人当然是——恺撒。
  “他懂政治,能够为国家定下方向。他有改革的勇气,打仗他也会战胜。经济上也很精明。他还是识人之人,早早定下屋大维做继承人。有人说,他很会借力。关键是,我觉得没有几个人能像恺撒那样全能。”
  她毫不掩饰地公之于众:自己的初衷只是想要描写一个叫作恺撒的恋人,结果,却写成了全15卷的罗马史。为了表明对恺撒的痴迷,她特意用了整整两卷来讲述恺撒的故事。“客观说,不描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显得奇怪。”
  “其实我不生活在罗马帝国,我也会爱上恺撒。不过我只会让他当情人,不会嫁给他。”
10月22日,盐野七生一行参观北京大学朗润园

  有人追问,恺撒的继承者奥古斯都怎么样?她坦然回答:“我既不会嫁给他,也不会让他当情人。准确地讲,奥古斯都是比恺撒更加高明、更加伟大的一个政治家。”
  提到恺撒、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权力与情感的精彩段落,她的回应是:“我就像站在他们的身边,看着他们发生的一切故事一样。我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呼吸,能感受到恺撒的肌肉。”
  不光是从女性角度欣赏恺撒,盐野认为古罗马的许多领袖忍受劳累困顿,接下这个并非美差的职位,都是出于“用权力改变他人命运”的责任感。好比“辛辛纳图斯一接到独裁官的任命通知,马上扔下锄头,率领国人与敌作战。战斗结束后,尽管离6个月的任期还很远,辛辛纳图斯却在第16天就奉还了独裁官的权杖,重新回到地里,开始日常的百姓生活……”
  读者邵先生说,盐野的书让他一改过去对罗马帝国元首“腐朽昏庸”的印象。他对书中的奥勒留和尤里安两位君主印象深刻:“我很欣赏这种逆境中还坚持自我的皇帝。奥勒留修筑城墙,将罗马从3世纪的危机中拯救出来,很了不起。尤里安在基督教开始兴盛的时代,要将罗马重新归回多神教的轨道。可惜他英年早逝……”
  他注意到,就连史学界“嫌恶至极”的尼禄,盐野也发掘出他的积极面,认为此人在外贸、经济方面可圈可点。
  在北大见面会上,一旁坐着的历史系教授彭小瑜忍不住发表了不同见解:“对于屋大维(奥古斯都),当然盐野先生是很礼貌、温和的表述,(我却觉得)他更加心黑手狠。包括恺撒,在有一些层面比较让人遗憾。我其实不是太喜欢,对伟大的男人我都有一点嫉妒。(笑)”
  盐野有些激动地辩解:“过去所写的罗马史都是欧美的基督教徒写的,罗马就是他们的敌人,这一直束缚着我们的想法。我绝不是对罗马的黑暗面不去描写,但我不想通过揭露人的弱点来取悦观众。”
  在采访中,她再度向我谈起这个话题:“学界常常对一个人要盖棺定论,这很荒谬。我写的是我心中的罗马,别人对罗马有不同的认识,很自然。至于谁有说服力,读者来判断。非要把不同的意见归纳为一种意见,是非历史的做法。”
  在单向街沙龙,一位尚未读过盐野的年轻女读者问她:“《罗马人的故事》对面临很多竞争和社会压力的年轻人来讲,它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盐野回答:“跟日本相比中国的书价太便宜了,您可以买来阅读。您是位女士,我书里写了很多性感的男士,先暂时忘却对现实能否起作用这件事情,去充分地享受书里那些性感的男性群体吧。”
  台下一片哄然。   “你觉得,她老是说sexy,也无损于这套书的价值吗?”我问吕楠。
  “这是她的花招。她说皇帝sexy,也鼓励更多的女性来从书里领略罗马帝王的男性魅力,其实是回避掉大家对书中政治倾向的关注。这套书出来,人们会从一万个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她知道她的不足,无奈之下,最后只能用sexy来回避,这是她面对外界的一个软性说辞吧。”吕楠强调,这也只是他个人的揣测。
  而在第15卷的结语里,我读到了盐野本人的“说辞”:
  “也许是受法国革命的影响,近现代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都喜欢共和政体时代的罗马。可是罗马却由共和(寡头)政体走向了君主政体,这被视为历史的倒退,是保守、反动。可是我生活在柏林墙倒塌之后的时代,知道政治意识形态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既然如此,我想抛开政治史的一般观念,而只考虑对一般人来说统治是不是善政。我认为,我们的目的是了解罗马治下的和平为什么会实现和怎样实现,这与政体是否为帝政并无什么关系。”
  “今天读古罗马史,究竟有什么用?”
  10月24日,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金融博物馆。盐野七生与任志强和王巍对谈的讲台,上方中央是中国的古钱币模型,旁边则巧合地立着两株白色的“罗马柱”。
  当我问起盐野这个场景,她笑道:“大概是罗马柱在全世界太普遍了,所以在这里看到,也不会觉得多么稀奇。”
  不过这次访华遭遇到的热情,却着实超出她的想象。她笑说:“自从到了中国,受到大家的亲切接待,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要从意大利移居到中国来呀。”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台湾的繁体版面世并流传到内地时,这股“热流”就已经开始涌动。
  有人从中寻找历史的细节,有人讲求“经世致用”。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君建议:“你要学习魅力性的领导人就读恺撒,要是学制度建设者就读奥古斯都。我们也可以学到罗马军团的组织、人才的培养。”
  “我觉得这本书很光明,和风细雨,田园牧歌,一个美好、浪漫的远古帝国,可它在历史上存在过吗?有可能,但我不相信它真的存在,它不是历史。”两年前的读书会上,何刚便提出过这样的质问。
  但他继而指出:“作者主观的解读和对当下的指向性,比对历史本身的还原更重要……比如说我们的学校、公司、NGO,能不能以更好的方式来尊重每个成员的权利和想法,在大家充分讨论沟通的基础上,形成集中决策和执行,这是这么多企业家对古罗马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对我们今天的治理结构可以带来一定的启发。”
  因为行业属性,王石对书中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出版方发现这套书的市场潜力后,和做高端定制旅行的曲向东合作,开发了“罗马之路”的项目,带着一帮企业家客户实地前往罗马感受历史。出发前,这些“高端”客户也被拉来一起听盐野的讲座,聆听地道的“行前功课”。
  盐野很讨厌美剧《罗马》里把古罗马帝王塑造成酒池肉林的陈腐面孔,但像罗马战争游戏和美剧这样的流行文化产品,倒引发了不少90后对盐野古罗马史的关注。还有热心网友在知乎提问:《中国好声音》选秀赛制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是否有类似之处?我们能得到什么借鉴?
  一位香港《大公报》的特约撰稿人则希望盐野能指点,“古罗马史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设,能够给出什么样的启发?”还有记者提问,是否也像中国的《孙子兵法》一样,中国人可以从中学很多的战略?对此,盐野表示“无法回答”。
  “那么,您一直强调写作时从来没有想过现实作用,却逃脱不掉大众对此的一再追问,会有点无奈吗?”访谈最后,我问盐野。
  她露出一脸“没有关系”的表情:“大多数人都希望读书能在现实中派上作用,没什么奇怪。就像人生病想赶紧吃点西药。但你知道吗?治病还有中药啊,慢慢地起效。我希望我的书就像中药一样,慢慢地,安安静静的。”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21日,最高法院在“联合公民”案中宣布了一个5:4的判决结果,推翻了一个世纪以来禁止公司和工会给候选人不计一切的投入花费。法院认为,只要企业和工会不是把钱交给可能腐败的候选人,而是交给支持或反对候选人,而且在技术上独立于竞选活动的外部团体,他们就可以花费无限资金来帮助他们选择的任何候选人。为了达成判决,法院接受了公司和公民一样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的观点。  该案的决定也很快推翻了个人给
与其他朝代不同,蒙古人的元代始终缺乏一个与“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仁宗盛治”类似的盛世时期,除了缺乏行政管理经验、政治架构过于简单、财政结构过于粗暴之外,还和元代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有直接关系。  任何一个朝代想要发展出盛世,都要有一个较好的休养生息时期,但元代是个例外。建国者忽必烈从上台起就一直穷兵黩武、挥霍无度,破坏了元代经济的可持续性。  这些破坏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争。忽必烈
与其他朝代不同,蒙古人的元代始终缺乏一个与“文景之治”“开元盛世”“仁宗盛治”类似的盛世时期,除了缺乏行政管理经验、政治架构过于简单、财政结构过于粗暴之外,还和元代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有直接关系。  任何一个朝代想要发展出盛世,都要有一个较好的休养生息时期,但元代是个例外。建国者忽必烈从上台起就一直穷兵黩武、挥霍无度,破坏了元代经济的可持续性。  这些破坏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争。忽必烈
在我四五岁刚有模糊记忆时,奶奶走进了我的生活。对她的印象是从口香糖开始的。上世纪70年代初,口香糖还是稀罕物,那时能从小伙伴嘴里要到一颗别人咀嚼过的口香糖,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奶奶竟从海南给我带了整整一大盒的口香糖,当时的惊喜和莫大的幸福感,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当时奶奶的形象是那样高大,我自豪有一个这么爱我又有钱的奶奶。  小时候,我眼里的奶奶很小资,很有品味,也很神秘。她穿旗袍、喝
2015年岁末的国际足坛头等大事,在笔者看来,不是布拉特普拉蒂尼这些圈内大佬们的“禁足”8年,也不是巴萨的年度第5冠,而是何塞·穆里尼奥这位性格教练,在蓝桥又一次被炒了“鱿鱼”。  前两件事都在意料之中,唯独穆里尼奥的下课让人有些始料未及。败给莱斯特城之后,切尔西前16轮比赛居然拿到了9场败仗,离降级区只差1分,距离榜首更是差了20分。也许是卫冕冠军如今任人宰割的境况太过难堪,前几天还表示会无限支
曾几何时,“讲”成了课堂上的忌讳,少数教师甚至谈“讲”色变,生怕一讲就违背了“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实际上这是对讲授和新课程理念的误读。学生经常会因人生阅历不足、知识积累薄弱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不够等原因,出现欲“对话”而不能、欲“体验”而不致、欲“探究”而不得等现象。此时老师就不能袖手旁观,需要大胆“讲”出来。  一、时代背景,大膽讲清  许多经典作品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只有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和妻子Kim Lee的离婚官司持续了一年,尚无定论。这对曾经志同道合的夫妻,至今仍无法走出家庭暴力的阴影,从法庭内的紧张对峙,到法庭外的指责谩骂,他们的关系持续恶化。  Kim说,她现在每天都会关注疯狂英语的微博,“跟踪”李阳的动向,一旦知道他要来北京或是出现在附近的省市,自己就会带着3个孩子住到朋友处。  她担心,过去一年手机上不时收到的人身威胁成真;她怀疑,判决迟迟下不来是因
摘 要: 在英语专业课程中介入新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中,除了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还应该与英语的基础技能相结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既保证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又能将语法的内容输出给学生,促进学生能够完善个人的英语综合素质,在课程实施时间范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英国历史和文化课程为例,分析隐性语法教学的实效性,讨论该教学法在文化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除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之外,绝无第二条道路,如果我们还想阻止气候变化的话。一项新研究认为,所谓减少除二氧化碳之外的其它温室气体排放也可以延缓全球变暖的说法,至少有一部分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这项研究的成果令今年的IPCC强调,人类必须在2100年之前停止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今年的IPCC报告于上周周日亮相,它将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人类和自然起到的影响形容为“广泛、严峻且无可逆转的”。  这次报告由起草
2018年度“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之前发布,这份报告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满一年,美国民众对美国机构尤其是政府的信任度为33%,大幅下滑了14个百分点。而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均位居首位,其中普通民众对中国政府信任度达到84%,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达89%。  那么,如何看待中美之间在政府公信力上出现的巨大反差?又如何看待中国国内一些焦点事件对公信力的损耗,与民众对政府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