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绘图在遗址博物馆公众教育上的应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遗址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围绕考古遗址展开,但遗址的复杂性、考古的专业性等为开展公众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考古绘图是记录和说明考古材料的方法之一,以图像的形式阐释遗址、遗物的相关问题,比文字、语言更为直观,不仅为考古工作所用,也有助于解决公众教育中的一些难题。近年来,考古绘图逐渐步入公众教育领域,并在其转化利用上有一定成果。文章尝试讨论考古绘图在公众教育应用上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一些创新思路。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考古绘图;公众教育;图像化
  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主要是遗址本身,因此遗址是遗址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的基础和中心。公众教育中最基本的,是要让公众理解遗址。但实际上,不少遗址内容复杂、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公众对遗址考古也不甚了解,导致向公众阐释遗址内容有一定困难,影响了公众教育的有效性。近年来,图像信息在公众教育、交流领域优势越来越大,比起传统的文字信息更为直观,接受度强。借助图像阐释遗址内容,能够将遗址信息形象化、简单化,且不受公众年龄、知识水平等限制,是遗址博物馆公众教育的一种新思路。
  1 遗址博物馆公众教育的难题
  遗址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目的是让公众理解遗址,并在此基础上对遗址背后的历史文化有一定认识。如果公众连遗址、遗物信息都难以理解,后续更为深入的教育工作也难以展开。事实上,考古遗址与公众所熟知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区别,而且涉及较多考古学的专业知识,阐释遗址具有一定难度。
  首先是遗址的复杂性。比如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自下而上叠压从秦至民国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遗迹类型丰富,包含建筑基址、排水设施、水井、宫苑等。这类遗址,不同年代的遗迹错综复杂,较难解释清楚。
  其次是展示的局限性。比如汉阳陵、海昏侯墓等大型陵墓类遗址,虽然所属年代单一,遗迹容易辨认,但由于发掘条件、保护条件等限制,只能局部展示,公众对遗址的印象是碎片化的。
  再次是历史的距离感。学界常以原址原物为遗址博物馆区别于一般博物馆的特色和优势,由于具有历史的现场,观众置身遗址之中,容易有身临其境的体会。①但如长沙铜官窑、广州南越国木构水闸等生产、设施类遗址,既年代久远,又非公众日常能接触、所熟知的事物,实际上很难产生历史共鸣。
  最后,遗址依靠考古学进行阐释,但考古学及其相关的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等,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公众年龄、专业、文化程度不一,对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接受程度也有参差。如何以准确、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公众阐释遗址内容,是遗址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2 信息图像化在公众教育上的优势
  近年来,学界流行“读图时代”的说法,即以图形、图像表现信息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字信息的主导地位。②遗址博物馆公众教育中所使用的图画书、漫画、动画、短视频等,都属于对图像的运用。
  比起文字、语言,图像更加直观、可读性强。博物馆公众教育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讲解遗址、遗物时,语言文字可能涉及专业术语,未必所有人都能理解。而图像反映的是遗址、遗物的具体形态,更易于读懂。比如讲解晚期遗迹打破前期地层,用语言较难解释何为打破、如何打破,但借助图像,把打破关系以立体图或剖面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能一目了然。
  图像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人们阅读图像比阅读文字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少,图像在视觉与心理上更容易被关注和解读②,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图像比文字更容易抓住他们的眼球,从而留下更深的印象,加强教育效果。另外,由于图像能将遗址、遗物的形态表现出来,所以不必局限在遗址现场开展教育,将图像资料通过印刷品、网络等方式传播,即可实现遗址信息的远程教育。
  3 考古绘图对公众教育的适用度
  3.1 考古绘图的特点
  考古工作中,文字记录、考古绘图、测量与照相是记录考古材料的主要方法。考古绘图利用制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记录说明考古材料,其目的是准确、科学地记录遗址和遗物的实况。①
  这几种方法中,考古绘图兼具直观性和准确性。语言、文字很难直观表达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花纹特征;照相虽然直观且有真实感,但难以反映各个部位的具体尺寸和准确的空间位置。②而考古绘图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的组合,不仅可记录遗址、遗物的结构、形状、大小、纹理等,还可记录地层的叠压关系和动态发掘过程,为后续研究提供第一手记录资料。③
  3.2 考古绘图对于阐释遗址的作用
  在考古工作的整理、研究阶段,考古绘图发挥着阐释遗址、遗物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考古发掘报告都离不开考古绘图:以遗址位置图、遗址分布图等说明遗址规模、布局;以遗址平面图、遗址剖面图等说明遗址结构、遗物分布情况;以地层剖面图等说明文化层叠压情况;以器物三视图、剖面图等说明器物形状、结构、材质等情况;以器物展开示意图等说明器物纹饰情况等。此外还可通过不同类型的考古绘图组合使用,说明更复杂的问题。
  3.3 考古绘图对公众教育的适用度
  如前所述,信息图像化在公众教育上具有一定优势。考古绘图既属于图像资料,又具有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能够运用于公众教育中。但是,由于考古绘图服务于考古学,其测绘方法、制图规范均为记录考古材料而设,专业性强。在公众教育中使用考古绘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考古绘图中的“隐藏信息”。考古绘图中有许多专业的制图规范,为业内共识,但行外的公众不易理解。比如在器物剖面图中,一般情况下,在剖面轮廓线内,陶器和瓷器等填充向左倾斜的45度平行线,铜器和铁器等则填充墨色,以区别质料的不同。④如果不了解制图规则,公众便无法解读图中特定符号、线条的“隐藏信息”。
  二是制图严谨,但缺乏吸引力。以器物三视图来说,结构复杂的器物,需要读者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将三视图组合、构建起器物的立体结构。再者,遗址平面圖、遗址分布图等中大量的图例、代表字符增加了阅读上的不便。当公众不能在短时间内读懂考古绘图中的信息时,考古绘图对他们来说便是难以理解且枯燥无趣的。   三是考古绘图不能完全脱离文字描述,需要与文字相互补充、对照阅读,才能准确、全面地说明遗址、遗物情况,因此在使用时多有不便。
  4 考古绘图在公众教育上的应用
  4.1 考古绘图的转化利用
  对于大部分将博物馆视为业余学习、休闲之处的公众来说,他们倾向于“快餐式”的学习,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便可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但是,考古绘图因专业性强,不太适合公众的阅读习惯,需要做出适当的转化利用,才能发挥其图像资料的优势。以近几年博物馆在公众教育中引入考古繪图的经验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
  4.1.1 图像的分类、解构、标注
  考古绘图反映遗址、遗物的真实情况,因此包含的信息也是混合一体的。应因教育需求对遗址、遗物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清晰、简明地呈现要讲述的内容,避免过多信息的干扰,造成阅读不便。
  比如,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500多口水井,考古绘图原图对水井年代的区分并不直观,但以不同颜色对不同年代水井做出标记,有助于直观地展示各年代水井的分布和数量情况(图1)。
  又比如,良渚玉器中的冠状器,上面多饰以繁复的神像图案,公众一般不易区分神像的五官、饰物等。对该绘图进行解构处理,就能清楚地解析图案的组成部分和组合方法(图2)。
  另外,对于考古绘图中隐藏的、需要与文字对照阅读的信息,直接以简短的文字标注在图中,能方便公众阅读。
  4.1.2 图像的透视与情景复原
  投影制图是考古绘图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的是直角投影法,即正投影。正投影便于测绘,令测量数据更为准确。但是,正投影缺乏立体感,只能反映物体其中一面的情况,往往需要几个投影面图像组合,才能表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②透视图则不同,透视是将立体的景物通过透视原理绘制到平面上的过程,能反映景物的立体空间。如考古绘图中有一种墓葬透视图,用于表示复杂的墓葬的结构关系③,比起正投影的平面图、剖面图更易于理解。
  将考古绘图的正投影图转化成透视图,能帮助公众建立起遗址、遗物的立体空间,使图像更为直观、容易读懂,同时方便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比如,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一口南越国渗水井出土南越木简,需要说明渗水井结构、木简位置、平移整取发掘方法等,涉及几张遗迹的平、剖面图(图3),但用透视图则可一次性说明多个知识点(图4)。此外,还可对遗址、遗物进行原来形态、生活情境的想象复原(图5)。
  4.1.3 图像的组合使用
  图像与图像、图像与照片的组合使用,可以使更多信息集合在一张图上,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比如,在较为抽象的遗址平面图上,添加遗迹的照片、器物图等,可便于公众将图像与遗迹、遗物对照理解,加深印象(图6)。
  4.2 考古绘图在公众教育上的输出
  考古绘图经过转化利用后,可作为公众教育的材料,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输出。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平面静态图像,如学习纸、图画书、漫画、展板等。近年来出版的以考古绘图为参考材料的图书越来越多:方向明先生的《良渚玉器线绘》③,第一次将考古绘图作为普及读物的主角④;而《画说华之源》⑤《广州原点考古手记》⑥等,以考古绘图为依据进行再创作,以卡通画、情景复原图的形式呈现遗址、遗物,更容易为年轻的读者群体所接受。
  二是平面动态图像,如动画、视频等。比如针对一些结构复杂、需要重点说明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器物,在器物剖面图的基础上,对器物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动画形式作出模拟复原。这类动画、视频在博物馆中已不少见。
  三是立体图像,如VR虚拟技术、实物教具等。VR虚拟技术更适合墓葬类遗址、建筑类遗址使用,以考古绘图、摄影等图像资料为依据,建立虚拟的遗址空间,让公众有身临其境的历史现场感。
  5 结论
  遗址信息图像化是“读图时代”下遗址博物馆公众教育的一种工作思路,有利于以直观、形象的方式阐释遗址、遗物内容,满足公众“快餐式”的学习需求。考古绘图作为第一手考古资料,同时也是图像化的考古资料,兼具准确性与直观性,对阐释遗址、遗物内容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考古绘图作为开展公众教育的资料,既帮助解决公众教育的难题,也有利于转化考古成果,让公众更多了解考古专业知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没有文字的史前时代,原始先民将自己对周围的认知和主观意识融入陶器制作中,创造出了陶塑。各种造型的陶塑是探知古人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陶塑的分析研究,可以推测原始先民的精神思想、生活情感及夙愿祈求。太谷白燕遗址出土了6件小型动物陶塑,造型生动,形神俱佳,对于探索史前雕塑的造型手法、艺术的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意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太谷白燕遗址;动物陶塑;功能与内涵  白燕
摘 要: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资源富集、精神标识作用重要。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剧烈,影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黄河文化参与了中华文化孕育发展、繁荣鼎盛、交流转移的全过程,并内化成中华文明的正统核心,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关键词:黄河文化;山东;区域文化;齐鲁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尊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横贯9个省区
摘 要:结合西汉道教炼丹术的出现,根据西汉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修务训》,分析得出“玄锡”就是锡汞齐的观点。文章阐述锡汞齐发展的三个时期:①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这时期其主要作为炼丹药银使用;②宋元时期,其主要作为“磨镜药”,并促进了磨镜行业的发展;③明清时期,其采用了特殊处理,磨镜的效果反而比战国汉唐铜镜差。  关键词:铜镜;锡汞齐;磨镜药;水银  从考古资料上看我国铜镜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
摘 要:文章尝试从整个明代时期装饰类玉器(玉带饰)的材质、取料、造型、工艺等环节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时代成因和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与认知。  关键词:明代;玉带;取材;文化背景;发展演变规律;造型纹飾;工艺特征  现在许多专业人士说到明代玉器的造型及玉质特点,多以“粗大明”简单概括,意指明代玉器在用料上不讲究,对玉材、玉质要求不高,同时对雕刻、制作、抛光等加工环节也不甚讲究。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
5月25日下午,三星堆遗址多学科综合研究集中签约仪式在广汉举行,22家重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了集中签约仪式并进行座谈。签约仪式和座谈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主持。四川省副省长罗强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四川省副省长罗强在讲话中提到,多机构多学科聚力,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今天举行的三星堆遗址
摘 要:文物是人类创造、使用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遗留物,蕴含历史、艺术、科学、教育和社会等多种价值。文物不能被人再次创造,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其长期保存、管理具有一定要求和难度。近年来文物犯罪集团化、暴力化、智能化的新趋势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文物安全风险压力,文物安全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文物大安全观是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和化解风险的有效之法,通过多维度透视
摘 要:李敏修先生为清末民初河南地区杰出的乡绅代表,短暂活跃于政治舞台,后潜心教育,化行乡里,创办经正书舍,辑录中州文献,受时人敬重。该寿序为其七十大寿时,众豫籍旅居旧都人士所作,表达对先生大寿的恭祝之情,是研究李敏修生平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李敏修;寿序;经正书舍;中州文献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京都琉璃厂松华斋选制的《汲县李敏修先生七十寿序》一套,立轴12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陈铭鉴敬撰,
中国考古界酝酿多年的宋国故城考古发掘工作,5月20日在河南商丘老南关古城启动,该项目旨在发掘深埋在黄河泥沙之下、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曾经居住的宋国都城,揭示历史上因黄河泛滥形成的“新城叠旧城”现象。  见证3000年历代兴衰的宋国故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层层叠压着宋国故城、汉代梁园城、隋唐睢阳城、隋唐宋州城、宋代应天府城、明代归德城等古城,洪积层下还有可能掩埋着商人及其祖先遺迹,呈现出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传授来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红色文化知识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历史课堂知识讲授中从红色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对祖国的认同。文章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教学方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以马列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非盈利性质的机构,在当今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博物馆陈列空间中的展示设计不仅具有很高的创造性社会活动,而且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方式、风格及设计理念是博物馆的精髓。在博物馆陈列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参观者的视觉美感,而且还要注重对空间结构的科学性利用。博物馆的核心展示是馆藏品,为了给参观者更